金挺浩 劉娟
千島湖的夜晚靜謐而美麗,密林深處的紅外相機捕捉到千島湖大量獸類夜間活動的場景,其中豹貓和豬獾令人印象深刻。
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往往活躍著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它們的夜生活鮮為人知,但同樣豐富多彩。
野生動物通常對人非常敏感,一旦感知人在附近便會逃走,加之它們多為夜行性,我們很難直接觀察自然狀態(tài)下野生動物的活動。而紅外相機體積小,幾乎無聲、無氣味,對野生動物干擾很小,為我們提供了一雙夜的眼睛,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這些可愛生靈的夜生活。
自2015年12月開始,我們對在千島湖地區(qū)生活的獸類進行了紅外相機監(jiān)測,獲得了大量獸類的夜間活動照片。在篩選拍攝到的照片中,有兩種動物在瞬間就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其中一種以其雙眸中透出的野性與充滿躍動感的身形令人驚艷,另一種則是因為它的憨態(tài)可掬令我忍俊不禁。它們就是豹貓和豬獾,都是千島湖的夜行性動物。
豹貓:島上的食肉獸
豹貓,隸屬食肉目貓科豹貓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保護等級為“易?!?。豹貓體型差異較大,但多數(shù)和家貓相似。在千島湖拍攝到的豹貓應(yīng)為豹貓華東亞種,體重2-3公斤,尾長均為體長的一半。通體淺棕色,從頭部到肩部有4條黑色縱紋,中間2條斷續(xù)向后延伸至尾基。頸部和兩側(cè)有數(shù)行不規(guī)則黑斑。頭部兩側(cè)有兩條黑紋,眼睛內(nèi)側(cè)有兩條縱長白斑。豹貓屬夜行性動物,以肉食為主,主要捕食鼠類、兔類、兩棲爬行類以及小型鳥類,也會捕食昆蟲、吃漿果。
豹貓多在傍晚和清晨出沒,故許多照片都是黑白的。相機中的它們雖然沒有色彩,但是依然能夠看見它們炯炯有神的眼睛。豹貓性警惕,活動性強,除繁殖季外一般獨處,所以我們沒能拍攝到兩只豹貓同框的照片。在千島湖共拍攝到145張豹貓照片,大部分照片中的豹貓多為步行經(jīng)過或者快速掠過,僅有少數(shù)是在鏡頭前面停留而拍攝到的清晰照片。
豹貓以鳥為主食,亦食鼠,平時在野外難覓豹貓蹤影,其捕食場景更是鮮有人能親眼所見??删褪沁@種難得一見的場景,被我們的紅外相機悄悄地記錄下來。
為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高等級食肉獸必不可少。而據(jù)記載,浙江已逾20年沒有大型貓科動物(華南虎、云豹等)或犬科動物(豺)出現(xiàn)的記錄。在大型肉食動物缺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這些并不瀕危的豹貓可能就成了最后的食肉獸,獨自扛起食物鏈金字塔頂層的重任。加之豹貓食性相對廣泛,在穩(wěn)定食物鏈結(jié)構(gòu)、穩(wěn)定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類似千島湖這種缺乏頂極捕食者的片段化生境中,豹貓這類小型捕食者對鼠害等的控制作用相對會更強。
由于豹貓習(xí)性以及相機檢測時長有限,還未拍攝到光線充足情況下豹貓的彩色照片,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豹貓可以說是除了流浪貓之外距離我們最近的野生貓科動物了。但是這樣可愛矯健的生物,仍然躲不過殺身之禍。豹貓皮毛華麗,曾經(jīng)是重要的毛皮出口材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豹貓遭受著人類的捕殺,成為最可憐的野生貓科動物之一。1976年-1982年,由于棲息地破碎和人為捕殺等原因,豹貓數(shù)量急劇下降。甚至在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之后,有些獵民依舊以“豹貓不是保護動物”為由,大肆捕殺剩余的豹貓。好在相比其他野生貓科動物,豹貓體型小,所需要的食物與棲息地相對也較小。
豹貓的核心領(lǐng)域僅有2平方公里左右,另外豹貓繁殖時每胎產(chǎn)仔2-4只,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種群繁衍的壓力。得益于較強的適應(yīng)能力與繁殖能力,豹貓在血腥的屠殺中存活下來。加上人類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豹貓在高山、林區(qū)等人煙稀少的地方繼續(xù)繁衍。
豬獾:嗅覺靈敏,視力很差
豬獾,隸屬食肉目鼬科豬獾屬,和豹貓同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豬獾體長0.6-0.7米,重6-10千克,身體強壯。頭部從鼻墊到額部直到頸背有一條較寬的白紋,夾雜著黑褐色毛。面頰棕褐色,在眼下方到頸側(cè)有一塊較大白紋,眼周近乎黑色。下頜和喉部白色。背部毛長,針毛富有彈性,具有光澤,毛基白色,近端部黑褐色,毛尖部污白色,尾白色。
豬獾不是豬,但是有一個和豬鼻類似的鼻子,嗅覺十分靈敏。眼睛小,視力很差,四肢粗短,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指尖巨爪,特別是前爪發(fā)達銳利,適于刨土。豬獾是雜食性動物,尤其喜歡吃蚯蚓、青蛙、玉米、小麥等食物。
豬獾和狗獾長得很像,但兩者的區(qū)別還是挺大的。最大的特征是狗獾鼻子像狗,頂端黑色,有點“小翹鼻”的感覺,而豬獾鼻子像豬,頂端偏粉色,且吻部狹長。此外豬獾尾部中段至末端為白色,而狗獾尾部以灰棕色為主。
豬獾也屬于夜行性動物,白天一般窩在洞穴中,晚上出來覓食。覓食時,豬獾常常會在一個地方來回轉(zhuǎn)悠,用鼻子聞聞地面、拱拱土,以找到美食。因此,紅外相機中有不少豬獾瞪著明晃晃的眼睛來回走的照片,照片數(shù)量達到2621張,遠比豹貓要多。
豬獾白天也會偶爾活動。我曾白天在浙江白馬山海拔1500米左右的小道上偶遇過一只成年豬獾,不知道是因為它沒看到我,還是因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君子氣概”,它旁若無人地從道路左邊慢悠悠走過來,橫穿小道,消失在道路右邊的灌木叢中。與動物在野外的意外邂逅讓我驚喜不已。
豬獾雖然看上去“憨厚老實”,但它生性兇猛,覺得跑不掉了就會和對手拼個你死我活。因此在野外若碰見豬獾,最好不要驚擾它們。 豬獾取食時會將地面挖得坑坑洼洼,影響作物生長甚至建筑安全。同時,它們還經(jīng)常偷吃農(nóng)作物以及農(nóng)民播下去的種子,因此長期以來,豬獾被當(dāng)作害獸加以消滅。另外,豬獾肉質(zhì)鮮美,是不可多得的野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獵民對豬獾的捕殺。
實際上,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講,豬獾確實是一大益獸。有研究證明,豬獾能大量取食森林害蟲,如對針葉林危害極大的松扁葉蜂。豬獾能有效控制蟲害,是森林害蟲的重要天敵之一,對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責(zé)任編輯/楊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