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貝良同學
我寫作文總是像記流水賬一樣,描寫粗糙,讀起來一點畫面感都沒有,該怎么辦?
答
蘇萬馬老師
(江蘇省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全國校園文學十佳指導教師)
畫面其實是個空間概念,在作文里不妨理解為場面描寫。場面描寫,是在時間相對停頓的狀態(tài)下,將場景中的人物動作、神態(tài)等做一個分解細化。具體操作以《那段自由的日子》中“淺水里的回憶”這一段為例。在小水塘這個特定空間里,龍蝦和“我們”是主角,浮水、捉魚、釣龍蝦是“我們”的三種活動,描寫對象和人物活動不止一個,于是構成了立體畫面。下面就要把畫中事物分解開來做“細描”。
景物可以分解為形、聲、色、味、態(tài);人物動作,可按照頭、手、腳等不同部位進行不同的分解,把每個部位的動作細化為一步步的小動作。如“我們把綁著青蛙肉的線扔進水里,握住竹竿,一屁股坐在泥坎上,腳伸進水里,坐等小蝦米上鉤”,這一句中扔、握、坐、伸等幾個連續(xù)動作,形象地寫出了“我們”釣蝦子的經(jīng)過,同時也印證一個寫出畫面感的訣竅——多用動詞。
范文示例
那段自由的日子
不記得了嗎?哦,我還記得那段自由的日子!童年在我眼中,不是沙堆上的貝殼,而是那拍打著礁石的浪花,可愛又頑皮,快樂俯拾即是。
桑樹上的自豪
我愛回憶里的桑樹。它像一位慈愛的母親,總是奉獻給我們這些孩子一捧捧的歡樂。她修長的手臂伸向小河中央,引誘著我們沿著她的手臂爬上她的脖頸。
在這里,我們可以完全不顧教室里的規(guī)矩,因為樹上的桑葚是要搶的。要知道,這可是孩子們最愛的零食。我的淘氣可是出了名的。每逢這時,什么淑女的形象一概不顧,我雙手握住樹干,腳踏上枝丫一蹬,手隨即攀上更高的樹干,手腳并用,“噌噌”幾下就躥到了最高的枝丫上張牙舞爪,樂滋滋地品嘗戰(zhàn)利品。我美滋滋地捏住桑葚的把兒,摘下一串紫紅的桑葚來,再伸出舌頭抵住一顆桑葚,用牙輕輕咬住,接著就再也忍不住,一口吞進嘴里大嚼起來,絲毫不用顧忌過路的大人們不可思議的眼神,我的自豪之情自是洋溢一臉。
將動作分解描寫,將“我”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一個身手靈敏的爬樹高手。而后文吃桑葚時,作者又將動作一步步分解描述,趣味盎然,與前文提到的不顧淑女形象一脈相承。
淺水里的回憶
“不能下到河里玩耍”,這是老師、父母都常嘮叨的,對于我這個愛水的丫頭來說,那簡直是束縛了我的自由,我好想回到那個回憶中的小水塘,在水中自由嬉戲。
小水塘是一位挺著將軍肚的大叔,肚子里裝滿了樂趣。小蝦子們在這兒游泳、嬉戲,孩子們也在這兒盡享歡樂,這是我們共同的天堂。八月的天氣,酷暑難耐,我們就會往水塘里跑,我們在那里浮水、捉魚、釣龍蝦。最有趣的要數(shù)釣龍蝦了。我們把綁著青蛙肉的線扔進水里,握住竹竿,一屁股坐在泥坎上,腳伸進水里,坐等小蝦米上鉤。淺淺的水里突然暴露出一只大龍蝦的蹤跡,我盯上了這家伙???,就這個貪婪的家伙正一口一口吃著肉呢。呀!它還想挾肉逃走,沒門!我一把提起竹竿拉起線,把這個家伙拽了上來。它還不服呢,大鉗子霸道地朝我揮動著。我扯起它的長胡須,它的一雙鉗子就只能在空中胡亂揮舞了,根本夾不到我,哈哈!回憶沉淀在了我爽朗的笑聲中。
寫出畫面感,可以多用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文字變?yōu)榫呦蟮漠嬅?。王小波《紅拂夜奔》里有句“他那張松弛的臉就像降下來的風帆……”每個人對形容詞“松弛”的理解千差萬別.然而一旦用“降下來的風帆”作比,那一張泄氣的面龐立顯。同理,這里的“將軍肚”,將藏著很多水生物的小水塘,描述得趣味十足。
作者對“我”釣龍蝦的動作做了細致地分解描寫。做餌,龍蝦出現(xiàn)并想要潛逃,收線將它抓住,一連串動作描寫,完整流暢。只要順著作者的筆觸,觀者就能迅速捕捉這一氣呵成的捉龍蝦的畫面。
在童年的天空,我們像一只只自由的小鳥,想要飛多高就飛多高。而那童年的自由時光會永遠流淌在我的腦海中,像那一朵朵小浪花時刻盛開在我的心頭。那日子真好!
(江蘇省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全國校園文學十佳指導教師)
畫面其實是個空間概念,在作文里不妨理解為場面描寫。場面描寫,是在時間相對停頓的狀態(tài)下,將場景中的人物動作、神態(tài)等做一個分解細化。具體操作以《那段自由的日子》中“淺水里的回憶”這一段為例。在小水塘這個特定空間里,龍蝦和“我們”是主角,浮水、捉魚、釣龍蝦是“我們”的三種活動,描寫對象和人物活動不止一個,于是構成了立體畫面。下面就要把畫中事物分解開來做“細描”。
景物可以分解為形、聲、色、味、態(tài);人物動作,可按照頭、手、腳等不同部位進行不同的分解,把每個部位的動作細化為一步步的小動作。如“我們把綁著青蛙肉的線扔進水里,握住竹竿,一屁股坐在泥坎上,腳伸進水里,坐等小蝦米上鉤”,這一句中扔、握、坐、伸等幾個連續(xù)動作,形象地寫出了“我們”釣蝦子的經(jīng)過,同時也印證一個寫出畫面感的訣竅——多用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