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誠
西漢青玉羊形丹藥罐
文/黃誠
去年11月的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秋拍專場中,一件西漢圓雕青玉臥羊被大藏家劉益謙以1986萬港元購得,成為了2016年度又一件交易過千萬元的高古玉器,這件玉羊的照片頓時在朋友圈內(nèi)熱傳。有藏友留言稱這件玉羊2005年時,僅以10萬出售,如今十余年間價格翻如此多倍,不禁感嘆高古玉的“春天”已來臨。
關(guān)于這件玉羊,有資料可見最早為民國時期古玩商黃浚舊藏,并被黃浚收錄在其所撰寫的《古玉圖錄初集》中,可惜黃浚在書中對于其收錄的藏品無任何文字說明,因此玉羊最初的出處,今人已無從考證。在這次拍賣中,拍賣方因玉羊腔內(nèi)掏空,呈一容器狀,以及考慮其體型大?。▽?1厘米),故將這件玉羊命名為文房器具水丞,但并不十分確定其真實(shí)用途,拍賣圖錄中另加說明“可能本器本為某種容器,或用以貯存丹藥之類”。筆者從玉臥羊頭上及背上的兩個環(huán)扣及結(jié)合當(dāng)時文化背景來看,對于其中所提到丹藥罐一說,感覺應(yīng)該更加可信。
兩漢時期黃老道家思想頗為流行,統(tǒng)治階層為了追求長生不死而猶好方士丹藥之說,《史記》即記載漢武帝時期的方士李少君、欒大等方士煉丹活動的記載,書中李少君言“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到東漢時期,煉丹術(shù)與新興的道教相結(jié)合,一時產(chǎn)生了諸多煉丹之作,據(jù)傳有“火記六百篇”。同時在漢代人眼中,“玉亦仙藥,但難得耳”,用同樣具有神秘色彩的美玉作為丹藥容器,可謂是儲藏丹藥的最佳選擇。因此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玉制丹藥罐,如1984年揚(yáng)州甘泉老虎墩漢墓中出土了一件完整的玉丹藥罐,該器物高7.7厘米、寬6厘米,為一蹲立辟邪神獸造型,神獸頭頂有一圓口,腹中空用以裝丹藥,上置環(huán)鈕銀蓋。其手持靈芝,有企盼長生之意,這與東漢上流社會普遍尋求神仙不老的思想契合。相類似器物還見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所藏一件玉罐,器高5.3厘米,寬4.7厘米,外壁浮雕一大二小三只辟邪,作戲玩狀,唯一可惜之處是器物的瓶蓋已經(jīng)遺失。
秦漢時期金石書寫中,“羊”字通“祥”,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即曰:“羊,祥也?!苯?jīng)學(xué)家劉熙也在其《釋名》中記有:“羊祥也,祥善也?!惫恃蜻@種動物—直作為美好與吉祥的象征,存在于古人的觀念中。并且在漢朝人的神話體系中,羊還有升仙工具之寓意。西漢劉向所撰《列仙傳》中即記有仙人葛由乘坐木羊的故事,“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綏山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fù)還,皆得仙道?!币则T羊作為祈福游戲之意,在近年來考古出土文物中也有相應(yīng)的佐證,如“2016年六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的洛陽西朱村曹魏大墓中便出土一件琥珀騎羊人雕件,雕件高約5厘米,通體棕紅,為一童子騎乘臥羊造型。所以說當(dāng)時人將貯藏“長生不死”丹藥的藥罐制作成具有吉祥與升仙寓意的臥羊造型是十分貼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