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益
姑胥魚城
◎ 陳 益
蘇州胥門的名字緣何而來?始終說法不一。今天,在胥門百花洲公園北,有一尊伍子胥雕像巍然屹立,表明他與胥門有關(guān)。雕像的背景,是一組描繪蘇州二千五百年歷史的磚雕。顯然,伍子胥不僅是為吳國立下赫赫功勞的能臣,更是蘇州古城的總設(shè)計師?!秴堑赜洝返挠涊d:“胥門本伍子胥宅,因名。石碑見存”,印證了胥門與伍子胥有關(guān)。當(dāng)年,吳王夫差信任奸臣,不聽伍子胥的勸諫,逼他自盡。伍子胥死后,頭顱也被掛在胥門的城頭示眾。
然而,《越絕書》記載:“胥門外有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即姑蘇臺),以望太湖?!薄短K州府志》則說:“胥門西門也。一曰姑胥門。”與《吳地記》并不一致。
讀顧炎武先生《日知錄》,卷三十一有“胥門”一則,考證胥門的來歷,講得非常清楚。他說,今蘇州城的西南門稱作胥門,陸廣微《吳地記》“本伍子胥宅,因名”的判斷是錯誤的?!秴窃酱呵铩吩唬骸皡峭醴虿钍辏瑢⑴c齊戰(zhàn),道出胥門,因過姑胥之臺。”這意味著伍子胥還未死,這里已命名為胥門。顧炎武又引用《左傳·哀公十一年》《淮南子》《越絕書》《國語》《史記》等大量典籍,告訴我們說,公元前484年,吳國在艾陵一帶打敗齊國軍隊的艾陵之戰(zhàn)中,領(lǐng)兵的將軍是胥門巢。胥門是姓,巢是名。是因為居住于此,而將胥門作為姓氏的。所以,胥門得名必定是在夫差之前。姑胥,本是山名,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也可稱為姑蘇。古語中“胥”“蘇”二字多通用。
讀到這里,我們可以明白了,位于蘇州城西萬年橋南的胥門,是春秋時期吳國建造都城時所辟的古門之一,以遙對姑胥山(即姑蘇山)而得名。
蘇州的古城門,都是水陸并列的,惟獨胥門為了防止太湖洪水入城,宋元以后就沒有水城門。當(dāng)然,在蘇州城池最早建立時,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曾經(jīng)立下重要功勞,為2500多年來蘇州的城市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我們是絕不能忘記的。
吳方言中,有不少地名是通假的?!秴堑赜洝份d:
“花山,在吳縣西三十里。其山蓊郁幽邃。晉太康二年生千葉石蓮花,因名。山東二里有胥葬亭,吳王闔閭置。”《宋平江城坊考》則將花山稱作“華山”。其實,華山就是花山。《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卷下》載:“魚城,在吳縣西橫山下,遺址尚存。蓋吳王控越之地,宜為吳城。謂之魚城,誤也?!眳亲趾芟耵~形,吳和魚恰恰是相通的。從良渚文化黑皮陶壺鏤刻的原始字符,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副清晰的魚骨,是一條抽象的魚,也是一個“吳”字。直到今天,吳和魚在吳方言中的讀音仍然是不容易區(qū)分的。
清人宋犖在《游姑蘇臺記》中寫道:“欲問夫差之遺跡,而山中無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嘆?!笨磥磉€是要像顧炎武那樣,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否則,連文史常識都可能一問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