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憶寧
“也許我們忘記了第一次和雨的嬉戲,也許我們失去了對下雨的驚喜,也許,我們失去驚喜的不止是下雨……”有傷感青年如是說。
誠然,在現(xiàn)代都市匆匆腳步中,鮮有人愿意停下腳步,抬頭仰望從碧空落下的晶瑩。于是,傷感青年們繼續(xù)道:“每一個大人,都曾經(jīng)是孩子。而我們,不再是孩子,心不再純真,與自然愈行愈遠……”
打?。‰y道忘記與雨嬉戲,不再對雨產(chǎn)生驚喜等等,就能夠說明我們的心變得麻木冷漠?
當我們孩提時,我們眼中的一切都是溫暖美好的,充滿愛的。于是,與雨嬉戲便是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與蝶為鄰便是“我也有一雙小翅膀,帶我飛到花朵叢中玩?!?。孩子的世界,無憂無慮,充滿新鮮感,最貼近視覺感官上的自然。
當我們長大,隨著知識的深入,視角的拓寬,我們的認識不斷被打破:原來雨是水,是液滴,原來地球是個巨大的磁場,原來溫暖的陽光是由細小的粒子組成的……我們不是對雨、對一切自然的美熟視無睹,不是因經(jīng)常遇見而覺得司空見慣,不是因為有更重要的事而無暇分心關注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不是因為心思繁重而淡忘驚喜……而是因為我們接觸到科學,才覺得孩提時的驚喜不再“那么”神奇。那些驚喜,都有規(guī)律,有謎底,在沖向科學的路上,我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謎題,又在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在這漫漫長路上,有雄奇化為平凡,也有高山拔地而起。
孩子的世界,驚喜無處不在,可他們很難領略驚喜背后的真相。作為更有閱歷更有經(jīng)驗的成人,那些過去的“驚喜”早已算不上“驚喜”,而是一個個“事理”??呻y道成人失去了所有驚喜嗎?非也!在長大的路上,我們失去了那些外在的淺薄的“驚喜”,同時不斷收獲著更多更有思想更有魅力的驚喜,我們在趕路中依舊會關注到雨的舞姿,只是心里涌起的不再是新鮮與驚喜,而是滿足與感動。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驚喜,是自豪,也是激勵。
寒木不凋,春華吐艷。不論是孩子式的外在“驚喜”,還是成人式的求真“驚喜”,都有各自的美。當我們不斷地在科學的路上開拓時,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與雨嬉戲,與蝴蝶高飛,對一切抱有驚喜。等他們漸漸長大,便引領他們走入科學的殿堂,用全新的目光欣賞這個世界,滿懷感動與驕傲地沐浴陽光,傾聽雨聲。
失去某些“曾經(jīng)”的快樂,又何必傷感?畢竟,長大,是為了收獲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