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曉 嵇彩鳳
【摘 要】城市意象是城市在建設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研討課題,同時它也是城市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城市意象是城市在規(guī)劃和設計中不可忽視的重大議題,并且會對城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產生重大影響。本文以南京市為例,以期能夠通過研究其城市意象,使得城市設計者更加關注城市空間的質量,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為城市如何通過城市意象提高其在承辦大型體育賽事中的競爭力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青奧會;城市規(guī)劃設計;南京市;城市意象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0-0198-03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說:“在我們勞動人民的國家內,需要千百萬身體健壯、意志堅強、勇敢無畏、朝氣蓬勃、堅韌不拔的人?!?1世紀以來,為了增強城市知名度,讓賓客給我們城市的形象打一個高分,為我們城市慕名而來,不管是政府還是市民都大力支持承辦大型體育比賽。城市運動會強調體育和文化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在北京舉辦第二十九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僅增進了東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同時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對于城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城市意象也必然會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本文通過研究城市意象的理論背景和研究方法,以城市意象在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競爭力中的作用為研究線索,將南京青奧會的舉辦作為導航,分析青奧會背景下的南京城市意象應用及其在青奧會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并在分析之后對于南京未來的城市意象發(fā)展提出了的一些思考,以期能夠通過研究其城市意象,使得城市設計者更加關注城市空間的質量,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為城市如何通過城市意象提高其在承辦大型體育賽事中的競爭力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一、相關理論基礎
(一)概念
城市意象可以分為城市個性、城市結構以及城市內涵三個部分。城市個性主要是指城市及其周圍環(huán)境區(qū)別于其他個體的獨立性與特性。城市結構是指城市中的事物與環(huán)境在空間上的關聯和形成的系統(tǒng)框架。城市內涵指城市必須為觀察者提供情感寄托以及功能上的使用性。城市意象是城市每一個個體生長的基礎,也是群眾活動交往累積的文化素材以及形成的共同記憶[1]。
(二)城市意象五要素
城市規(guī)劃設計領域意象論的主要研究人凱文·林奇從物質形態(tài)層面將城市意象歸納為五種元素——道路、邊界、區(qū)域、節(jié)點與標志物[2]。
1.道路。道路是感知城市意象的主體元素,一般剛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識別的就是這座城市的道路。道路是城市物質環(huán)境的各景觀元素進行有機聯系和連續(xù)的紐帶,道路作為一種線型連續(xù),林奇十分強調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尺度及其網狀空間體系,其排布方式也應各具特色。
2.邊界。除了道路之外,邊界也是城市重要的線性元素,城市的邊界構成要素既包括自然的界線,如河湖、山丘等,也包括人工界線,如交通線路、港口以及一些人造標志物等。城市邊界不僅僅是城市的界線,同時也會形成城市觀察者的“心理界標”。
3.區(qū)域。城市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多種復合功能,因為也被換成各個不同功能分區(qū),正是因為各個分區(qū)的功能不同,因而區(qū)域性的存在也成為人們感知城市的重要源泉。當觀察者走進某一區(qū)域時,會感知到區(qū)域帶來的“場域效應”,從而形成城市意象。
4.城市節(jié)點。城市節(jié)點是城市空間結構上的重要節(jié)點,更有可能是城市區(qū)域的中心或者具有代表意義的核心。節(jié)點是城市功能與結構的轉換處,往往處于城市的主導地位,比較有代表性的如道路的連接點與某些特征的集中點。與其他城市意象元素相比,城市節(jié)點涉及的范圍較廣,可以是一個廣場,也可以是城市中心區(qū)。
5.城市標志物。城市標志物是城市的參照點,其在尺度上變化多端。作為地標的一種城市意象,城市觀察者往往將其用作確定身份與結構的線索,當城市某一建筑被認為是城市的標志時,其就可以形成一個空間結構系統(tǒng),并與其他元素在有機的相互作用中構成一個整體。
(三)南京城市的可意象性
龍盤虎踞的南京從古至今城市在建設上一直保持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包括歷史空間的延續(xù)、城市整體的規(guī)劃設計、人工與自然環(huán)境的融合以及空間場所的塑造等[3],可以說南京城市設計的發(fā)展是循序漸進的,是歷史積累的經驗。連續(xù)發(fā)展的城市的物質環(huán)境具有“可意象性”,其蘊含的特征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4]。我們所觀察到的這些意象元素如城市的形態(tài)、顏色及布局等對于以后的南京城規(guī)劃設計都有著傳承與借鑒作用,為我們南京城更好地開展大型體育賽事鋪好基調,提高我們的體育競爭力。城市意象的新城市街區(qū)是可見的,可讀的??梢姡鼈兪仟氁粺o二的城市,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和感官,城市意象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應是積極良性的,在城市意象的傳承與延續(xù)上,應處于一個高度連續(xù)的狀態(tài),同時區(qū)分出一些具有個性與特點部分。
二、青奧會背景下的南京城市意象
(一)青奧會文化要素研究
在青奧會上,秉持著和諧共融的理念,各種思想觀念以及不同國家與地區(qū)的文化,都可以進行平等交流。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文化底蘊深厚,通過舉辦青奧會,不僅欣賞和吸納了來自其他地區(qū)的優(yōu)秀文化,同時也將六朝古都文化、長江地域文化等中華文化精髓傳揚出去,在交匯融合中使更多人了解了本土文化。此外,青奧會在弘揚傳統(tǒng)奧林匹克理念的同時,也融合綠色、環(huán)保與低碳的發(fā)展理念,同時也發(fā)揚創(chuàng)新、人本、理解與合作的當代精神,將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在當今進行延伸拓展,不斷發(fā)揚光大。
(二)青奧會的精神文化要素研究
與奧運會相比,青奧會更加注重將運動精神融入到生活中,更加突出多元文化的交融。青奧會使得廣大青少年在學習奧運精神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公共交往的平臺,并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其中,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了解各國文化風情,學習“卓越、友誼、尊重”的青奧會理念,在活動中學會團隊合作、互相幫助,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并肩負起應擔的責任,讓體育精神指引生活,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激發(fā)青少年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造福社會。
(三)南京青奧會文化要素的應用
1.南京青奧會的申辦理念?!白寠W運走進青年,讓青年擁抱奧運”是南京申辦青奧會的理念,南京青奧會將傳承奧運精神,致力于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青年、城市、青奧會的共同成長。積極打造國際化程度高、具有中國南京元素的青奧會實踐模式,給奧林匹克注入新的活力。
2.南京青奧會的申辦標志。南京青奧會申辦標志的整個圖案輪廓為梅花,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圖中運動的人恰似一只展翅飛舞的蝴蝶,象征著青奧會這一新生事物,更象征著活力向上的青少年。梅花的五個輪廓顏色正好與奧運五環(huán)的顏色相呼應。(如圖1所示)
3.南京青奧會的口號?!胺窒砬啻?,共筑未來”這一凝聚著青奧會精神的口號,以“青春”呼應著青年人這一主要參賽群體,以“未來”表達著年輕一代人的共同信念和理想;“共筑”則體現了奧林匹克團結與協(xié)作的精神。
4.南京青奧會的會徽。南京青奧會的會徽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最下方是五環(huán)及“YOG DNA”的字樣上方烘托起的青奧會英文名稱:YOUTH OLYMPIC GAMES,中間的過渡以青奧會的舉辦年份為主體,會徽的最上部分以東道主的英文“NANJING”為設計,字體形態(tài)活潑,顏色呼應了五環(huán)的顏色,色彩的沖擊力一下子凸顯出來。會徽的設計結合了多種要素,在表達青奧會理念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南京將通過奧運會這個平臺與世界各國友好交流與學習,向世界敞開胸懷的愿望。(如圖2)
5.南京青奧會的吉祥物。南京青奧會吉祥物將南京的特色雨花石作為其創(chuàng)作靈感,取名為“砳砳”,用活潑動感方式對雨花石的自然形態(tài)進行了擬人化的抽象處理,不僅符合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同時在色彩設計上與南京青奧會會徽相呼應。該吉祥物的主要設計內涵旨在倡導全世界青少年將自然、青春、健康、活力精神帶到生活。此外,將雨花石選做吉祥物不僅將南京這一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向世界展示,也體現了古都“綠色發(fā)展,融合自然”的信念,同時與青奧會“倡導青少年自然、健康生活方式”這一主張相符合。
三、南京的城市意象對于提升南京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優(yōu)勢
在與其他城市競選青奧會的舉辦地時,南京表現出了多方面的優(yōu)勢。首先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在歷史文化底蘊內涵上優(yōu)勢明顯,這一潛在的城市意象在城市形象宣傳上可以獨具特色,吸引眼球,在文化凝聚上籠聚人心。同時,南京是一座教育之城,高校眾多,青年人群的比例較大,是一座充滿青春活力的城市,根據社會調查數據可知,在近800萬的南京市民中97.35%對青奧會在南京舉辦表示熱烈支持與歡迎,也愿意參與全程,更有廣大的青年報名參加志愿者,這也與青奧會的理想和信念相一致。
南京是中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的第一個策劃地,與奧林匹克的淵源深厚。1910年,中國第一屆由青年為主體參與并模仿奧運會的國家運動會在南京舉辦。1932年,著名短跑運動員劉長春代表中國第一次走進奧運會的賽場就是從南京出發(fā)。此外,南京還培養(yǎng)了許多的奧運冠軍。
南京是中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東部沿海十分重要的區(qū)域性大商埠,經濟是南京青奧會能夠成功舉辦的重要基礎。其次南京城市的道路系統(tǒng)發(fā)達,交通便捷,其交通網覆蓋到機場、高速公路、鐵路、對外交通發(fā)達。市內的公交系統(tǒng)也確保能夠直通比賽場館、訓練館。便捷的交通,不僅為前來參賽的運動員們提供了多樣的到達途徑,豐富多樣的道路網貫穿著各大運動賽場和體育館也為南京市民以及國內外友人觀眾朋友們前來觀賽提供了基礎[5]。
南京曾多次舉辦過大型賽事,體育場館設施齊備先進,體現了南京節(jié)儉辦賽的理念。此外,目前南京在最具體育活力的城市評選中得選季軍。評選活動選取了賽事、場館、大眾體育、體育旅游等4個體育相關指標,綜合這4項指標平均分,南京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全國第三。排行榜選取了競賽、場館、大眾體育、體育旅游等4項體育相關指標,對全國4個直轄市及300多個地級行政單位進行數據統(tǒng)計排名。在GDP、城市人口等方面并不占優(yōu)的情況下,南京4項指標都表現良好,位列場館和大眾體育的第三、競賽第四、體育旅游第六。所有這些,都為南京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提供基礎。
以上幾個方面都為南京市青奧會的成功舉辦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充分體現了城市意象對于提升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優(yōu)勢的重要性。當今的文化交流開放性更強,如何在全球化的語境中凸顯自己的本土特色,在延續(xù)傳統(tǒng)城市文化特點的基礎上發(fā)展城市,通過自身城市意象來提升自己在承辦大型體育賽事中的競爭力,這些都值得南京城市意象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思考。社會的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新城區(qū)的發(fā)展應當正確了解和分析已開發(fā)區(qū)域的區(qū)位地理、文化脈絡、其空間組織特色和綜合性城市賽事的配套要求,城市的空間構建與自然景觀元素相結合,找出可推動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象。在滿足青奧賽事要求的同時,能動的道路設計、與水相生的生態(tài)設計、新舊建筑的融合保護等都是區(qū)域意象需要加強和關注的方面。
參考文獻:
[1]盧苗.2014年青奧會背景下的南京城市意象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2]王曉曉,陳林飛,張藝.城市記憶與檔案:探求城市歷史文化價值的回歸[J].檔案學研究,2016(02):73-79.
[3]浦茜.2014年南京青奧會臨時設施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3.
[4]周嵐撰.歷史文化名城的積極保護和整體創(chuàng)造[M].南京:科學出版社,2013:266.
[5]張林.南京青奧會對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育意識的影響[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