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力銘
夜晚醒來了,窗外,無星無月,朔風呼嘯,一如姥爺撒手人寰那天。
姥爺離開我們?nèi)炅恕O肫鹚业挠洃浵駥さ搅艘环酵寥?,生根、發(fā)芽,思念破土而出,長成樹苗。樹木的清香隨風潛入我魂牽夢縈的小院——姥姥家。
小院里總是彌漫著一股木料的香氣,那是姥爺身上獨有的味道。這是他當過木匠的佐證,也是他對外孫濃濃的愛。
小時候,冬天我常常躲在他的大棉袍里,享受帶有木香的溫暖,摸著他花白的胡須,看著他微笑的樣子,日子在安靜、祥和中流淌。
姥爺為人正直,在村里口碑很好。他疼愛我。我的小要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他為我做了一個又一個的小玩具,有會點頭啄米的大公雞,逼真的小手槍,輪子會動的小坦克……而這些曾凝聚了小伙伴們多少羨慕的眼光。
但令我難忘和愧疚的是做小沖鋒槍玩具那次。我不知道年邁的姥爺感冒了,盡管身體虛弱,姥爺還是痛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打開電刨,擺上木料,伴隨著電鋸刺耳的聲音,木屑飛舞,陽光從廂房的窗戶透進來,照在姥爺花白的頭發(fā)和累得通紅的臉上,汗水在臉上流淌,迷住了姥爺?shù)难劬?,意外發(fā)生了,姥爺不小心被電刨劃破了手,鮮血殷紅了地面。我愣愣地呆在那,好半天才放聲大哭。姥爺拍拍我的臉說:“沒事,用紗布包扎下就好了。”他堅持做成了那個小玩具。
那個玩具至今還擺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看到它,仿佛又看到了姥爺微微佝僂的身影,正低頭為我打磨玩具,旁邊站著一個小小的我。
姥爺留下的氣息,不止是木香,還有書香。小時候經(jīng)常聽姥爺為我讀古代帝王將相的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教會了我堅持與隱忍;藺相如、廉頗的“將相和”教會了我寬容大度。木香伴著書香縷縷沁入我的心脾,伴我成長。
再回姥姥家,重翻那些書,書香還在,桃花依舊,甚至我惡作劇拔下姥爺?shù)陌装l(fā)還在書里。可我慈愛的姥爺,您在哪里?木香和書香長人我夢里,您的愛將長留在外孫心中。
珍惜現(xiàn)在
記得有個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的某個國家,有位庇護神像擁有兩雙眼睛,一雙向前,可觀未來;一雙朝后,可見過往。但是,還不到幾百年,它所庇護的國家卻燼于一片焦土之中。當考古學家將它從歷史的塵埃中發(fā)掘出來后,它問,既然它能知道過去得失,又能預見未來興替,卻又為何護不住國家,以至于淪落到如此地步??脊艑W家看著它的兩雙眼,想了想說:“你一雙眼看過去,一雙眼看未來,那現(xiàn)在呢,你又怎么注意現(xiàn)在呢?”
這雖然只是故事,但說明了一個道理:抓住機會——沉湎于過去或未來,都會使人抓不住當下的機遇。
當一個國家迷惘于過去時,它會看不見眼前的機遇。
鐵馬冰河踏人了天朝上的美夢,堅船利炮撞破了歌舞升平的飄搖。沉睡在舊夢里的女真子孫們沒能趕上時代:洋務運動流產(chǎn),維新改革僅百日。終于有人抓住了機遇,于是中國,有了萬人景仰的國父。其實不僅僅是清朝,在九州山河間,歷史在一幕幕的重演,興也好,亡也罷,不過是前車之轍而已。你看那汴梁,你看那臨安,當國家依舊懷念著昔日時,它們都似這般付與斷井頹垣——抓不住機遇,來不及提升自己,趕不上時代潮流,追不上大勢所趨。其實,江山社稷因此歸于浮沫,絕非華夏所特有。
當美軍艦隊侵入日本港口,當日耳曼人攻人羅馬,哦,是開始閉關鎖國。當東羅馬開始驕傲自大了,從那一刻起,他們的國家便已耗盡統(tǒng)治資源——總會有抓住機遇的國家。
當一個人沉湎于過去時,他看不見眼下的機遇。
首陽山上,伯夷叔齊湎于舊朝,不食周粟而死。誠然,他們留下了千古盛名,但是也付出了代價,他們失去了以一代賢臣而流芳的機會。我不否認他們效忠前朝的精神,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因節(jié)義而沉湎于過去。歷史不會記載閑人,那些或沉浸在自滿中的人,或沉浸在痛苦中的人,不能審時度勢,抓不住眼下的機遇,早已不知被掃人哪個歷史的垃圾堆中了,無人識,無人問,無人憶。
當一個國家迷離于未來時.它會抓錯眼下的機遇。
始皇登臨九五時,大約早已胸有溝壑。他看到了國家新的山河,看到了國家新的奇觀,所以他修驛道、鑿靈渠、開地宮……阿房,阿房,亡始皇。
他看到了未來國家的昌定,他看到了國祚的萬世不竭,可他忘卻了現(xiàn)在,忘卻了現(xiàn)在的生靈涂炭,哀鴻遍野——他沒能解決這些。誠然,長城橫亙東西,胡人日日心驚膽戰(zhàn),但中原的百姓們過的日子,和這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同樣,還有與始皇帝類似的帝王,他被后人謚號為煬。他也是個暴君。他動用全國之力興修超級工程。他也想在有生之年描繪出胸中的千丘萬壑。他也迷離于未來,抓錯了機遇——他也沒有看到現(xiàn)在的天下瘡痍,所以……隋也早已走入末路。
當一個人迷失于未來時,他也會抓錯機遇。
方仲永曾被公認為神童,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未來不可限量。他迷失于自己的未來而不再學習,他父親迷失于他的未來,而不讓他學習。他們都認為,錢就是眼下最大的機遇。但不學習的結果眾所周知。當王安石一篇《傷仲永》的書呈現(xiàn)眼前,我們不難看到,他們是抓錯了機遇。
所以,無論如何,把握當下,抓住機遇,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沒有沉醉于舊日的榮光,“黑船事件”后積極西化,所以成為亞洲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孫中山遍尋救國路,審時度勢,改進了新三民主義,一度促成北伐戰(zhàn)爭與國共合作;以色列建國于茫茫沙海之中,人民沒有畏懼,而是積極開拓發(fā)展,在大漠里創(chuàng)造了猶太人的奇跡;伯里克利沒有沉迷于雅典現(xiàn)有的民主展望,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民主改革,成為了古代世界幾位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抓住眼下的機遇。往事不可追,未來虛無縹緲,唯有掌中的機遇,真實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