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馨
摘 要:目前國內高校心理危機工作體系和制度日益完善。但受成本過高、人員流動性大、專業(yè)性差等因素的制約,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在預警信息的動態(tài)更新、個案的預后追蹤等方面不足尤其明顯。建立心理危機管理系統(tǒng),對學生個人信息分層級、有重點的進行管理、評估和追蹤,可以有效克服工作體系不足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 高校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危機管理系統(tǒng)
當前形勢下,隨著大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增多,生活壓力增大,大學生心理危機個案日益頻發(fā)。[1]國內高校已建立了完整的心理危機工作體系和完善的心理危機工作制度。但該項工作仍存在預警信息更新不及時,個案預后追蹤欠缺等不足。針對上述不足,筆者提出建立心理危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建立學生個人檔案,分層級、有重點的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提高心理危機工作水平。
一、高校心理危機工作現(xiàn)狀和不足
1.心理危機工作體系完善但運行不良
目前各高校在學校、心理中心、學院和學生層面基本形成了分工明確、相互協(xié)作的工作機制。在工作制度方面,建立了動態(tài)心理危機預警信息收集制度,定期進行危機排查和信息報送,為重點學生建立檔案[3],為心理危機工作的及時展開奠定基礎。
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實際工作中,心理危機工作無論是識別、干預還是預后追蹤其實都是依靠少數(shù)教師在進行,龐大的工作體系往往成了擺設。出現(xiàn)這種局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作隊伍龐大,管理起來非常困難。而大規(guī)模的定期信息收集和篩查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得到的有用信息卻很少。大部分學校連每年進行一次心理危機排查工作都做不到。因此,從實際效果上來看,心理危機工作體系和預警制度很難發(fā)揮預期作用。
2.心理危機干預個案預后評估追蹤欠缺
由于心理危機具有較大危害性,因此干預在整個心理危機工作體系中備受重視。但是,干預之后,當個案學生的心理脫離危機狀態(tài)或轉介到相關醫(yī)療機構后,所有這些關注與支持就基本消失了。很少有學校能長期追蹤評估危機學生的后續(xù)狀態(tài)變化。這種工作現(xiàn)狀,顯然不符合心理危機干預促進個體成長,改善應對技能,防止新的心理危機發(fā)生的目的[2]。
這種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受人數(shù)所限,無論是學院的輔導員還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咨詢師都沒有精力長時間關注曾發(fā)生心理危機的個體。只能在想起來的時候,進行簡單的回訪或約談,工作缺乏連貫性和持續(xù)性。其二,學院輔導員流動性很大,許多心理危機個案在學期間可能數(shù)次更換主管教師,在缺乏統(tǒng)一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情況下,其信息根本無法長期保存和交接。
3.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基層工作人員專業(yè)水平難以提高
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有序進行有賴于一支專業(yè)化隊伍的積極參與。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視隊伍的建設,不定期舉辦各種培訓和座談。但是,心理危機干預是一個相對專業(yè)的工作,需要有較深厚的心理知識和長時間的工作積累。通過短期培訓很難切實提高心理危機識別甚至干預技能。更何況,在許多學校承擔基層工作的教師和學生干部往往是兼職的。他們在任時間短,學習了相關知識還沒機會應用于實際工作就離崗了,連實踐經(jīng)驗都無從談起更別說高水平的工作技能了。
二、高校心理危機管理系統(tǒng)的功能特點
針對以上不足,筆者認為建立一個“心理危機管理系統(tǒng)”對危機個案進行評估、記錄和管理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該系統(tǒng)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功能特點。
1.不同用戶權限不同,逐級進行危機評估
針對動態(tài)采集危機預警信息工作量過大,成本過高難以操作的問題。應該充分利用危機干預體系中各層級人員力量,分層收集信息,逐漸鎖定目標人群。在班級層面由班級心理委員負責在“心理危機管理系統(tǒng)”中為本班同學建檔。檔案包括個人信息和一個心理危機易感性的簡易調查表。該調查表由家庭關系、重大應激事件、自殺自傷史等心理危機預警指標組成[4]。系統(tǒng)對學生心理危機檔案易感度進行評估初步,結果將呈現(xiàn)在學院輔導員的賬戶中。輔導員可以依據(jù)評估結果建立心理危機預警庫,并選定重點學生進行約談,完成對其詳細的心理評估。針對目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心理危機征兆的學生,將由心理咨詢師來完成進一步的專業(yè)心理危機評估和干預。
2.完善預后追蹤信息管理,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水平評估
針對無法完成對危機干預個案的預后追蹤問題,“心理危機管理系統(tǒng)”可以通過將追蹤信息收集權限賦予班級心理委員的方式,保障工作的有效進行[5]。在系統(tǒng)設置中,心理委員賬戶使用者需要對接受過干預的學生完成定期追蹤評估,把握危機干預完成后,個案心理狀況的變化。這一方面可以隨時關注學生情況變化,及時預警新危機產(chǎn)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對該信息的共享,讓學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預后情況進行跟進處理。
3.提供簡單易操的標準化評估工具,降低危機排查難度
針對一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的教師和學生流動性大、專業(yè)水平難以提高的客觀事實?!靶睦砦C管理系統(tǒng)”可以通過提供簡單的信息調查表和心理自評量表的方式協(xié)助完成心理評估,降低對工作人員專業(yè)水平的依賴。學生和輔導員只需按要求完成信息錄入和個案基本心理狀況評估,即可對其心理危機狀態(tài)做出初步評估。該評估只要完成及時鎖定重點人員的任務即可,剩下的工作交由更專業(yè)和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來完成。
通過構建具有以上特點的“高校心理危機管理系統(tǒng)”,可以保證學生信息的及時更新,保證對心理危機工作重點人群從預警到評估到預后追蹤的長期關注。它能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建立統(tǒng)一的心理危機管理系統(tǒng)進行信息的記錄、分享和管理,切實發(fā)揮完善的工作體系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 林凡.校院兩級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機動態(tài)干預模式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
[2] 吳亞子.近年我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的進展及存在問題[J].教育評論,2015(7)
[3] 譚海濤,牛宏偉,李鑫,王平亮.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研究[J] 中國電力教育,2011(13)
[4] 趙菊.大學生心理預警指標因素相互關系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7)
[5] 裴濤,周紅,陳瑜,安媛媛.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動態(tài)化管理探究[J].高校輔導員,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