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麗華+趙延君
摘 要:初為人師的熱情,往往是我要當了老師,我要傾其所有的去愛他們。有時候我們教師滿懷激情的主動去愛學生,經過一段時間,我們總會發(fā)現這樣的現象,總有一部分學生你越是走近他們反而事得其反,離我們越來越遠,更有甚者會引起學生逆反情緒。我們老師很抱怨現在孩子不懂事,仔細思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反常情況呢,問題的癥結所在,愛學生不是給我們老師所有的,而是給學生們所需要的。
關鍵詞:傾聽學生 補充能量 動員社會 愛是一種理解 一種尊重
我們教師要怎樣的把握尺寸才不會讓我們費力不討好的那么辛苦的愛呢,我們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走進學生內心,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親近我們。
一、轉變立場,傾聽學生。
我們對學生的了解,獲得信息的渠道大多數都是來自于課堂,或是學校各種活動中表現,班主任的了解或許多些,科任教師會更少一層。我們老師會主觀的根據成人的視角根據自己經驗和捕捉來的信息給學生畫像,然后再把學生放到他們的位置上,我們眼中心里面的了解都是外圍的,在我們的辦公室里面常聽到這樣師生之間的對話“你怎么能做這樣的事,這事是你該做的嗎”,學生不屑的說“我怎么了?”結果師生爭的面紅耳赤不歡而散,教師傷心失望,學生又覺得委屈不能被理解,師生之間的這層隔閡來自己于沒有真正的了解他們的內心,抹去這層界限方法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要涉身處地的了解學生,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想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事情,不妨我們收集一下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話大都是“你要怎樣”,“你不要怎樣”,“你應該怎樣”,清一色的祈使句,學生被這些要求弄的無所適從,久而久之把學生推的更遠。
怎樣才能更多的了解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呢?我們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各種輕松的方式,根據他們不同的性格,用孩子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向我們敞開心扉,例如面談、書信、日記、QQ聊天、短信、微信等等,我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男孩子,給我的第一印象,很淘氣,很粗獷的類型,在他給我日記中看到這樣的話“今天我把最好朋友的秘密不小心說了出去,事后朋友沒有怪我,可是我還是覺得沒有守住約定,難過了一天”我很欣喜看到了一個孩子這么細致的一面,和他們的真情實感, 我很受感動,原來美好的東西離我們這么近。
二、補充能量,服務學生。
當我們被學生信賴,當學生把他們的困惑放在我們手中寄予希望時,我們再也不能站在原地,我們除了給他們足夠的理解的立場外,還肩負著一份更大的責任去盡最大可能的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要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面對很多不能預想的事情,不能單純的靠我們已有的有限的經驗和我們已經被成年人的世界定格了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世界。我們要教給他們的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方法,和解決這些事情的能力。站在更高的境界去處理這些事情,這就要我們再重新的學習,為學生學習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學習更深層次的教育理論,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各種精神上,現實中的需求儲備能量,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知道如何去應對發(fā)生的每件事,發(fā)展他們各個領域的能力。初中生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段,剛擺脫小學的稚嫩,覺得自己懂得多,做的也對,不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生理和心理上相對又不是很成熟,沒有高中生的判斷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叛逆期最嚴重的危險階段。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做事沖動不計后果,如果這個時期過度不當,真的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因此,從各個方面我們導師都要悉心呵護。
三、動員社會,關愛學生。
今天的學生面臨的困惑不耽來自于學校老師同學,還有一部分來自己于社會家庭的因素。有些社會影響是不可抗拒因素,有些則是可以避免的,讓我們來看看來自社會的誘惑,一方面網絡的吸引,不良人群的干擾。抵制誘惑,選擇判斷是非的能力,還是弱勢的學生,讓我們擔憂。其實這些因素還是可以減少的,只要我們的家長學校站出來呼吁社會,不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股抵制的力量,肅清我們孩子周圍的不良環(huán)境,讓網吧游戲廳遠離我們的學校,隔離不良人群,是我們教師最好的保護學生的方法。另外一方面是家庭帶給學生的影響,父母的溺愛,單親家庭的成長,留守兒童等諸多因素,這此孩子問題都很大,整個社會在發(fā)展中,不可避免的事,不是個人力量能夠抗衡得了的,我們要做什么呢?一是做好家長工作,我們的孩子家長大多數都是來源農村,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很多的空白,我會及時和家長溝通,也會教給家長怎樣去教育孩子方法。二我們要做的是教給孩子體會生命的重要,珍惜自己,增強他們面對的勇氣和適應的能力。
愛是一種理解,一種尊重,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期待,是對學生未來成就深沉的期待。希冀這種期待羽化成感召,讓我們的學生在感召中陽光快樂的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