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江
摘要: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改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在新時期,教師要營造活躍的英語學習氛圍,要結合實際情況設置教學情境并且為學生設置疑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氛圍;教學情境;疑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05-01
新課改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和創(chuàng)新,在新課改下,如何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落實新課改的目標,成為了每一位教師所思考的問題和談論的話題。英語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在新課改下英語教學也同樣面臨著變革。作為一名新時期的英語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新的教學理念,以新的教學思路展開課堂教學,運用全新方法進行授課,才能夠切實把新課改落到實處,最終實現(xiàn)新課標,推動素質(zhì)教育的進程。
筆者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工作多年,在新課改實施之后,面對全新的教學理念感到過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是,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領悟了新課改的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適合新課改下教學的方法,使英語教學有了新的出路。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活動,談談自己對新時期有效英語教學的認識和做法。
1.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般是教師在不斷講解,學生不停記著筆記。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沒有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使學習顯得枯燥、乏味。在新課改中,教師要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不是單純知識的傳遞,教學活動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為學生營造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學生能夠參與到學習之中,他們就會積極開動腦筋,從而活躍他們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時,為了活躍學習氣氛,教師可以先設計以下的小活動:教師拿出自己在假期旅游的照片,用英語向學生介紹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介紹自己所看到的美景。教師飽含感情的介紹對學生形成了帶動作用,學生們都集中精力聽著教師的介紹,感受著風景的美。然后,教師讓學生也拿出自己旅游時拍攝的照片介紹自己的一次旅游經(jīng)歷。由于受到教師的感染,學生們在活動中也很積極,紛紛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們在此活動中不僅收獲了成功,而且受到了鼓舞,對英語學習更加喜歡。
2.巧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參與其中
英語學習離不開具體的情境。由于英語在我國是第二語言,恰恰缺乏學習的環(huán)境,導致英語學習效率不高。為了做好初中英語教學工作,教師首先要認識到情境中學習的重要性,能夠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時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情境。
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有利于學生融入,能夠讓學生在情境中去切實有所得。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發(fā)揮教學情境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another"、 "the other"、"others"這幾個單詞時,由于它們的意思相近,學生們不能對它們的用法做出正確的區(qū)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英語詞匯,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時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在課前,教師先準備幾只彩色筆,上課是使用這幾只彩筆做道具進行情境授課。上課時,教師先拿起兩根彩色筆并進行以下描述:"There are two crayons.One is red,the other is yellow."教師重復幾遍,在學生有印象之后,教師換另一種表述方法:"There are two crayons.One is red,another is yellow."同樣教師要多重復幾遍,讓學生有一定的認識。之后,教師拿起五根彩色筆進行描述:"There are four crayons.One is red,others are yellow."在教師描述之后,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幾個詞的理解,并且通過練習進行鞏固。教師通過借助于教具在實際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們都能夠掌握這三個詞的用法,在實際運用中更加靈活自如了。
通過在教學中借助于一定的情境,學生們不斷能夠清楚理解、牢固掌握教學內(nèi)容,而且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熱情的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3.善用疑問教學法,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朱熹曾經(jīng)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疑問是思維的起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設疑,從疑問入手設置懸念,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探究知識打好基礎。在教師設置疑問,要求學生答疑的同時,教師還要做到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并且進行解惑。只有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運用疑問教學法時教師要認識到設疑教學和課堂提問的不同。此時的設疑不是要讓學生立即作答,而且教師在提出疑問之后暫時會處于困惑狀態(tài)之中,之后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究找到答案,收獲知識,得到鍛煉和提升。
例如,在學習進行時態(tài)時,為了讓學生掌握-ing的用法,教師就要結合實際情況設置教學疑問讓學生進行思考。在這堂課中,有一位學生正在睡覺,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句話"XX is ________ (sleep\sleeping)."教師讓學生思考應該填哪個詞。學生們在討論之后,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后者。通過設疑教學,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在自己的探究中能夠更快地掌握教學內(nèi)容。
初中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改下的要求,做好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和適當改進,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收獲英語知識,提高綜合能力,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