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紅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74-01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shù)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凝練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備受人們的喜愛。它以極其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古詩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價值不僅在于給人藝術(shù)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歌作為一種至純至美的文學樣式,對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中國古典詩歌的教育意義仍不可忽視,如何將詩歌與教學相結(jié)合,在詩歌的教學中實現(xiàn)育人的目的,是擺在所有語文教學者前的重要課題。
而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古詩文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為中學的學習打下基礎。興趣是學生認知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課堂上,小學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根據(jù)小學生認知心理發(fā)展的科學規(guī)律和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進行古詩詞教學,激發(fā)學生愉快的體驗,變沉悶、呆板、被動的學習為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
1.小學古詩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長期的工具性觀念影響下,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詩歌教學的方式并不完善,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1 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形式取代了古詩詞的誦讀吟唱、語言品味、情感感悟。自主、探究學習是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各科教學的共性。語文教學,特別是古詩詞教學有著鮮明的、獨特的個性。忽視了古詩詞教學的特點,就沒有了古詩詞教學的"味道"。
1.2 以解詩、讀詩、背詩作為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模式,花大量時間用于理解分析內(nèi)容、讀通讀順。目前古詩詞教學大都停留在這一層次。一些以學習經(jīng)典詩文為特色的學校,學生可以背誦許多古詩文,但誦讀水平不高,品位不高。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學會"品詩",沒有學會吟誦,從品味詩句當中加深對詩中意境、情感的領悟。
1.3 教學目的的功利化。雖然我國一直提倡素質(zhì)教育,但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是不可低估。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和學校升學率,一些老師只能全身心地致力于對備考知識的講解和強化,在詩歌教學中,把詩歌賞析課變成背誦和默寫課。而學生則急于提高考試成績,往往偏愛英語和數(shù)學等成績提升快速的學科,而詩歌學習的成效往往是隱性大于顯性,因此在缺乏足夠引導的情況下,小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往往并不濃厚。因此,在詩歌教學中就形成了一種現(xiàn)象: 教師功利地教,學生功利地學。
2.加強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之策略
詩歌的鑒賞是一個綜合的活動,涉及到詩歌的閱讀、朗讀以及寫作等活動,只有把握好詩歌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立體地全方位地完善詩歌教學。
2.1 閱讀方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詩歌閱讀積累量是詩歌學習的基礎。小學生的閱讀時間難得到充分的保證,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擴大詩歌的閱讀積累量,比如可以要求學在寒暑假進行一定的詩歌積累,并用特定的考查方式考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傊喿x教學要把課后充分利用起來,提高語文的閱讀效率。只有了堅實的閱讀基礎,詩歌教學才有了穩(wěn)固的基石。
2.2 朗讀方面。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圣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朗讀教學是詩歌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基于詩歌形之于聲的特性,詩歌朗讀能使朗讀者眼到、口到、耳到、心到。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朗讀者能充分體會詩歌的意境,品味詩歌的蘊味。教師在課堂上應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熱情,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在詩歌朗讀中體會詩歌的魅力。
2.3 評析方面。"個性是教育的靈魂。"真正的魅力課堂應是個性課堂,真正的古典詩歌教學應是個性色彩鮮明的教學。"語文教師要成為文本作者的知音,首先不能僅僅依靠教學參考書。"在詩歌的評析方面,要防止出現(xiàn)千人一律的現(xiàn)象,教師不應該完全依賴教參而進行灌輸式的教學,而應該充分融入詩歌的情境,對詩歌內(nèi)容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以引導學生自主地理解詩歌和認識詩歌,而不是僵化地記憶教參書中的解讀。只有充分實現(xiàn)學生對詩歌的自發(fā)性和個性化解讀,才能變"要我學詩"為"我要學詩",使學生真正享受詩歌學習的樂趣。
2.4 寫作方面?!段男牡颀垺分姓f:"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在足夠的詩歌閱讀積累和閱讀賞析的基礎上,詩歌寫作也就有了嘗試的可能性。雖然小學生的生活閱歷還不是很豐富,寫作詩歌的難度較大,但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觀察和體會周圍的事物,并鼓勵學生用詩歌的語言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將更深刻地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之處,另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撰寫詩歌評論,讓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解讀詩歌的語言和情感,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表達水平。
3.結(jié)語
中國詩歌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及早走出古詩詞教學的誤區(qū),帶領學生走進古詩詞的美麗國度,領略其獨特的韻味和魅力,以實現(xiàn)品讀經(jīng)典,陶冶性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