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芬
摘 要:從古至今,人們歷來把讀寫水平看作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質(zhì)之一。尤其是寫作水平,更是衡量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一把尺子。無論是社會、家長還是老師,都非常注重學生作文水平的培養(yǎng)與提高。各種教學法層出不窮,有關作文訓練的書籍鋪天蓋地,孩子們上作文班,參加作文比賽,忙得不亦樂乎??墒?,你如果問一下我們的孩子:你最不喜歡什么學科?許多孩子會回答:語文。如果你再進一步問孩子:你為什么不喜歡學語文呢? 大部分的孩子會說:因為我怕作文。我們花了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于作文教學,可是卻落得個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批作文的“下場”,令人不免有些傷悲。于是許多人哀嘆,許多人反思,甚至也有人“咒罵”。究竟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關鍵詞:自由生活 歡快閱讀 自主習作
一、為了學生的“知人知事”,請還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
葉老早就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樣的文字。”寫作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會有多樣的文章?!氨仨氄麄€生活產(chǎn)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與適宜的表達方式”,才能寫出像樣的文學作品的希望?!闭嬲J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更深領悟古人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的深刻內(nèi)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種情感、一點感悟都可寫得文章中來。[1]
因此,我們不要抱怨我們的學生不會作文,試問,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給了孩子多少廣闊的生活的空間?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書”中,孩子們能產(chǎn)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與適宜的表達方式”來?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但是需要我們認認真真地做,實乃難事。葉老說,寫作之前,要讓孩子“知人知事”,這“人”這“事”,必須使孩子們?nèi)ビH眼目睹、去親自體察才行。因此,我們要為學生開創(chuàng)一片自由的生活,讓他們有自己主宰的時間,有屬于自己的空間。節(jié)假日,孩子們可以去郊外踏青、去鄉(xiāng)間游玩,親近大地、走進自然;雙休日,孩子們可以去逛街購物、去參觀游覽;更別忘了讓孩子們有自己親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個“小小”的社會、“大大”的人際關系……總之,學校中的所見所聞,家庭的生活小事,街頭議論、讀書心得、電影觀感,都是學生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寫作內(nèi)容。讓孩子有一塊可以自由生存的時空吧,那是提高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第一要義。[2]
二、為了學生的“善于閱讀”,請給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
閱讀與寫作是一個統(tǒng)一體?!伴喿x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是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蔽覀兂3?吹皆S多的學校開辦各種各樣的寫作訓練班、文藝習作班,專門就各種各樣的寫作知識、寫作技法進行講解與訓練,但是一整套的科學的訓練體系并未讓我們的學生在寫作上有太大的得益與提高,弄不好,反倒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對學生領悟真正的寫作內(nèi)涵是有妨礙的。難怪有一些學生煞有介事地發(fā)出經(jīng)驗之談:“作文嘛,不就是胡編亂造,說說假話,吹吹牛?”他們有時作文可能寫得很好,文通句順,講究所謂的章法,但與他們真正的思維情感是相背離的,那樣的作文再好又有多大的意義?寫作的技巧不是不要,而是在于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去慢慢地體悟得來。[3]
我認為,目前作文教學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閱讀”這一關沒過好。葉老說:“閱讀與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其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薄拔铡迸c“傾吐”相輔相成,寫作的技能、本領應該是從閱讀中來的。自己上語文課,聽別人上課,常常會對以下問題自問自?。?/p>
①讀書是學生的事還是老師的事?能不能用老師的讀取代學生的讀?
②學生是該去讀一篇篇文章還是該去聽老師談他讀書體會到的“情”、感悟到的“理”?
無論從積累的角度還是從表達的視覺看,是直接反復感知、觸摸那些形象直觀、原汁原味的語言管用呢還是去分析、討論、記憶那些由“咀嚼”過的無味的“饃”管用?筆者認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讀書是學生自己的事,作品只有自己閱讀、品味、感悟,才能領悟其情、習得其法、掌握其知。[4]
三、為了學生能“自由驅(qū)譴文辭”,請給學生自由為文的權利
學生為什么要寫作呢?葉老說:“那是為生活上有記載知聞,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時時練習,時時把知聞記載下來,情意表白出來,這樣成了習慣,才可以終身受用?!?/p>
由此看來,寫作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需求,是一種內(nèi)需,一種內(nèi)驅(qū)。老師布置學生寫作,是否違背了這種由內(nèi)而外的需求了呢?對此,葉老曾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命題作文,人人知道不對。我以為定期作文,也很不自然?!币驗椤皩懽鳑Q不是無中生有。必須有了意思才動手寫作,有了需要才動手寫作?!比~老曾這樣論述作文的“認真與不認真”:“自己有什么就寫什么,就是認真?!催^來,自己沒有什么而勉強要寫什么,就是不認真?!比绾问箤W生達到葉老所認可的“認真作文”的狀態(tài)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5]
給學生選擇寫作內(nèi)容的自由寫作內(nèi)容來源于生活,每個人的生活不盡相同,于是每個人筆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態(tài)。因此,老師應給學生絕對的自由寫每個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審視學生作文的內(nèi)容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作為寫作的題材。學生寫一天的“流水帳”,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傾吐”的權利。試想,一個還剛剛七八歲的兒童,就被告知這個不可以寫、那個不可以用,那會泯滅他多少情感“表達情意、記載知聞”的需要。長此以往,他還會認為“寫作是生活的必須”?“一件事物,你知道得清楚的,一個道理,你明白得透徹的,一個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種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這些都是你自己的東西。”作為老師要時時鼓勵學生這樣做。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董菊初《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北京:開明出版社,1998.
[3]曾祥芹《古代閱讀論》.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
[4]張隆華《中國語文教育史綱》.
[5]王天一《外國教育史》(下冊).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