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榮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搞好閱讀教學,達到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使學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是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45-01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幾種有效的策略進行閱讀??梢赃_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發(fā)興趣,驅(qū)動小學生閱讀需要
小學生讀書,主要是在誦讀的基礎上,了解其所處的社會時代,了解主人公形象,學習名著中主人公的奮斗精神。當我們師生共讀時,自己會感覺人生天地高遠遼闊,覺得大自然美麗清新,覺得人生珍貴可愛,覺得踏踏實實做事便有無窮的幸福和歡樂,感覺自己應該抓緊時間為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只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閱讀中去。"每個孩子的性格、成長經(jīng)歷等都不同,個性差異較大,應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書來讀。"
1.1 圍繞讀書開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動。小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易接受新鮮事物,根據(jù)這一特點,組織各種活動來引導孩子們讀書。如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介紹自己讀書方法;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演講演練,組織綜合讀書活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1.2 榜樣激勵。榜樣能使學生產(chǎn)生向上看齊的心理。平時,老師可以有意地向?qū)W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也可以在班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
1.3 要經(jīng)常講解讀書的重要意義。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如魯迅、華羅庚等,無不是從小酷愛讀書,從書中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使自己的腦子變得日益聰明起來的。
1.4 活動激趣。開展與閱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手抄報賽、成語接龍賽,以此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熱情。
2.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3.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過程本應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互動中體現(xiàn)、思索和發(fā)現(xiàn),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語文課上僅僅是教師唱"獨臺戲"是不行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尤其是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老師必須想方設法調(diào)動其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體會、抒發(fā)情感;在朗讀、理解、體驗、交流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
4.關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極其深廣。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單純傳授知識,要極力關注學生精神世界、情感品質(zhì)、審美情趣和個性人格等多方面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適時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在語文教材中,寓"語言文字"的"人文內(nèi)涵"是極其豐富的。鮮活生動的形象、精辟入理的道理、豐富高尚的感情……無一不閃爍著我們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優(yōu)秀的品格。新課標指出,語文課中的人文教育"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教學之中",教師要從語言文字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nèi)涵,通過充滿藝術魅力的文學形象和崇高深遠的思想情操,引導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精神力量。如《卡羅納》一文教育孩子們要懂得關愛他人;《給予是快樂的》一文讓學生感受到付出也是一種快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讓孩子們深深領悟到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科技"單元將學生帶進科技發(fā)達的領域里遨游,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的欲望;"童話"故事載著學生深入童話世界,與文本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寫景"散文更是讓學生欣喜、激動,一次次感受到祖國山河的美好與壯觀,更加增強了愛祖國的熱情,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總之,為了培養(yǎng)學生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從而達到讀好書的目的,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教學,必須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擴大學生閱讀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