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亞茹+李占磊
摘要: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堂上推行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但是在推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課堂教學策略,結合在教學中的實際經驗,本文認為:教師要首先認清探究式教學的教學理念,要把探究式教學的思想本質時時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想認識是主導探究式教學模式順利推進的關鍵,并且在推行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遵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能以教師的認識強加于學生,破壞學生的認知方式,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探究,鼓勵學生去發(fā)現新的知識,總結新的規(guī)律。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啟發(fā);自主;開放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41-01
探究式教學(Inquiry Teaching),又稱發(fā)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fā)現事物發(fā)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結合實際的課堂教學,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時,最關鍵的是,教師要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學的教學理念,要把探究式教學的思想本質時時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即把合作意識、探究及解釋與證據等的思想、觀念隨時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細節(jié)中。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每個學生都是個小思想家,教學不是在白紙上涂抹,學生在接受正式科學教育之前已經具有了各種各樣豐富的想法;要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景,引發(fā)學生的已有觀念;要給學生機會為自己的想法或假設尋找事實證據,同時思考假設、證據、結論間的關系;要給學生機會進行同伴間的交流活動,尤其是要給學生機會闡釋自己的見解和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在這樣學習情景和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將要學習的經驗或者正在試圖理解的信息之間發(fā)生積極的相互作用,從而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及態(tài)度情感的意義的建構。對于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發(fā)展變化,教師要結合教學時機給予反饋評價以及具體的指導幫助。
學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走,沿著學生的認知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當學生走上"歧路"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給予引導及必要的幫助,但教師并不是帶著學生走,不是用教師的認知方式取代學生的認知方式,或者用教師的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取代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這樣只能是學生把教師的認識或理解機械地儲存在大腦中,最差的教學效果是學習活動結束后,學生的頭腦中保留的依然是原有的認識。因此,只有符合學生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尤其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方式的教學活動才能實現對學習內容的意義建構。教師要抓住最佳教學時機。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比較開放,適合某一教學內容的教學時機往往"意外"地出現。由于我們對于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方式研究得比較少,教師在這方面的經驗就更少,所以在開放的教學活動中常常是教師不清楚學生隨時隨地在想什么;也不清楚當呈現某一現象或事實時,學生進行的選擇性的感知覺活動時,提取的有關信息是什么;當學生的認識出現迷惑不解時,可能在哪里有認識障礙或認識的鴻溝。而此時此刻又是糾正學生錯誤認識、迷糊概念,發(fā)展學生認識的最佳時機,尤其是在認知沖突出現的時候。教師一旦錯過,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往往會擾亂學生自己的思路,又導致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的局面,使學生陷入被動接受的境地。
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哪些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探究,哪些內容要教師給出相關信息或啟發(fā)講授;哪些內容教師直接講授,這個問題需要教師仔細斟酌。在開放的科學課堂上,學生有各種各樣的想法,甚至有許多不太正確的認識,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來處理,這是關鍵的問題。核心的思想是:教師要視教學內容的價值性來區(qū)別對待。對于那些具有普遍遷移價值的知識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究學習。也就是對于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原理要給出足夠的教學時間。如果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是該學科學習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就更不應該放過這樣的教學時機。即使是不太重要的問題,但許多學生的興奮點都集中在上面。也要給學生機會去弄清楚,哪怕是利用綜合實踐課或課下時間。尤其是當學生的探究活動沒有完成,大家仍在興致勃勃地研究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教師必須不要太多地考慮時間問題,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繼續(xù)探究。
總之,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fā)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新事物。因此,必須正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要充分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及時發(fā)現優(yōu)點,特別是善于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要使學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激發(fā)表現欲,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