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菊艷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組教師全心專研和學習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和邱學華嘗試教學法,希望能充分發(fā)揮新課標對日常教學指導的指導作用,用最前緣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程序,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教學質(zhì)量?,F(xiàn)將學習成果闡述如下:
一、明確方向,在理解閱讀教學的定義和明確閱讀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工作: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比绻f漢語拼音和識字是孩子學習語文的兩根拐杖,那么學會閱讀則會為學生遨游知識世界插上翅膀,因為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獲取豐富知識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徑。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讀書,愛上讀書,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識字到讀寫的過渡。新課標在閱讀教學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目標要求: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 10.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要達成以上的目標,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各個擊破目標,還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輕松、快樂地閱讀。
二、學習嘗試教學法,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嘗試教學法是在80年代初由邱學華老師首先提出并付諸應用后又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教學方法?,F(xiàn)今的素質(zhì)教育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而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精神是“先練后講”,這正符合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嘗試教學法強調(diào)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先嘗試,正是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的空間及條件,學生通過嘗試而知不足,知不足方能自反,去尋求解決途徑,以體現(xiàn)其在教學的主體作用;而教師通過嘗試而知困,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然后針對問題精講精練,以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嘗試教學法的五個基本步驟是: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即采用“以舊引新”的方法。
三、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先練后講”教學模式的嘗試。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今天的教正是為了明天的不教。”我一直在思考,在我們小學語文中段能否實施“先練后講”的教學模式,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否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效率,經(jīng)過一些嘗試和實踐,答案是肯定的。
1.出示教學目標,自學提示(包括自學內(nèi)容、自學方法、時間和思考題)
“先練后講”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課堂始終的主線是緊扣教材內(nèi)容的習題,即自學思考題、鞏固練習題、課堂檢測題。教師在這些習題的依托下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通過學生回答問題,了解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能理解的疑難問題及時點撥指導。學生在這些題目的引導下,讀懂教材的知識結(jié)構(gòu)層次,理解所學內(nèi)容,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并找出自己自學的疏漏之處,及時補缺??梢娏曨}設計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十分重要。備課時設計好習題,是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是一堂課成功的關(guān)鍵。因此,使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必須做到:
(1)重視預習后的反饋(即前測),根據(jù)前測的結(jié)果布置課堂自學的任務。
在低段的兩年里,我一直重視預習后的的反饋工作,即新授課前了解孩子對課文的基礎程度?;蛘乙唤M學生談談對課文的看法,或出幾道簡單的前測題,或?qū)憥讉€生字擴詞、或組織小組自學等等。但大部分都以出預習卷全面了解每個孩子對課文的預習程度為主。
(2)根據(jù)課文重難點以及學生實際,精心設計鞏固練習題,以檢測課堂學習質(zhì)量。
例如:我為3《古詩兩首》設計的鞏固練習題是:
①比一比,再組詞。
經(jīng)( ) 異( ) 伯( )
徑( ) 導( ) 泊( )
②下面的字在古詩中是什么意思?
坐( ) 于( ) 泊( ) 啼( ) 到
( )
③用自己的話說出下面詩句的意思。
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精心設計練習是“先練后講”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保證
(3)每讀一篇文章,教師首先出示過關(guān)小測試,讓學生清楚閱讀中要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備課認真,在專研教材,反復訓練的同時,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確定讀的訓練重點和指導讀的方法步驟,力求做到心中有數(shù),把預設的訓練落到實處,避免隨意性。在充分相信學生有此能力的前提下,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即教師要做到“先練后講”。這種“先練后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預習,它不是可有可無的自發(fā)活動,教師不能無視學生自主閱讀的結(jié)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授課,而應從學生閱讀情況出發(fā),把它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獨立環(huán)節(jié),學生也才能重視這講授之前“先練”的機會。
如:閱讀《北大荒的秋天》片段:原野熱鬧非凡。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fā)出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預設問題:
這段文字是圍繞“ ”這句話來寫的,具體對 、 、 這三種植物進行了描繪。
“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fā)出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边@句話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寫出了 的景象,表達了作者 的心情。
用“……像……”寫一句話。
2.規(guī)范預習要求,為課堂自學奠定基礎。
與高段的學生相比,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尚處于培養(yǎng)和形成階段,他們有了一些基本的、簡單的自學方法,但自學能力受知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直接決定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因此,我們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有意識地、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逐漸形成規(guī)律。老師合理的歸納了一套預習方法,到了三年級,學生對識字、閱讀、寫作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和步驟,根據(jù)課文的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例如:針對課本的精讀課文:
(1)讀熟課文,至少三遍,標自然段。
(2)對照詞語表,劃出本課詞語,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組成的詞語,劃好后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再連起來將課文讀一讀。
(3)自學生字,給所有生字注上拼音,田字格中的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記一記,并仔細描兩遍,口頭組2個詞。
(4)對照課后題,再學課文,思考答案,用不同的符號標標,記記。
(5)讀字卡和詞卡相應內(nèi)容,字卡正反三遍,詞卡兩遍。
(6)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用橫線劃出來,背一背。
(7)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或句,查字典或詞典解決。解決不了的打個小問號,有不懂的問題或者有什么想問的可以寫在課后。
3.嘗試練習
在學生帶著預設問題充分預習、課堂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認真填寫“我會填”中的過關(guān)小測試。無論學生提取的閱讀成果是否合理有用,都不急于下定論。而是把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對其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探究、思考、總結(jié),最終解決問題,完成預設提。課后的選做題要求學生查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guān)的知識,這都可以在課前,由學生自主閱讀完成。所以這種嘗試練習不僅是檢驗閱讀否有效的好方法,還是為學生下一步的探究學習提出了問題。
4.學生針對有疑問的問題進行討論。
把在嘗試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拿出來學生再討論,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一般來說,突破了教材的重點、難點,就等于把握了教材的關(guān)鍵。對重點問題,教材要抓住中心講授,讓學生能夠接受、理解、融會貫通,而難點問題很可能是教材的靈魂或理論的歸結(jié),如果講授不當,學生就不易接受,甚至產(chǎn)生疑惑。教師若組織學生來討論,對分歧意見展開交鋒,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樣比教師反復講、反復強調(diào)效果要好得多。通過學生的討論,能澄清學生的一些模糊認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嘗試教學法中得討論取得了一定成效,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減輕了,考試成績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也得到了提高。
5.教師講解,輔導后進生
教師在教學中只教學生不會的,即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學。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這如同人在海上的航船,如沒有航標燈,就會不明方向。教師就要當“航標燈”。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1)開始上課時,教師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準確地揭示自學任務,并將關(guān)鍵詞用大屏幕或?qū)W習紙的方式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慢慢地,根據(jù)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開始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nèi)容,用多長時間,屆時如何檢測。還要交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如讀課文,是獨立地圍繞課后題朗讀課文,找答案,還是邊讀,邊討論,邊解決疑難,等等。
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或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jīng)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xiàn)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而教師的最大功勞就是引導學生讀題,發(fā)現(xiàn)疑問所在。
(2)在學生自學時,教師一方面督促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自學,確保完成好自學任務,可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可給后進生說幾句悄悄話,幫助其端正自學態(tài)度;另一方面通過小組巡視、個別詢問,特別是通過板演、范寫等檢測形式進行調(diào)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并認真分析帶傾帶性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后教”作好準備。
(3)新課程下的語文學習不再是先前狹隘的課堂語文教學了,它還包括了課外閱讀的指導和課后的延伸閱讀。三年級的孩子所知有限,看過的書不多,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課外書閱讀,因此,在一篇課文結(jié)束后,教師可根據(jù)本課的內(nèi)容、文體、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因素,向?qū)W生推薦相關(guān)的閱讀資料和書籍。閱讀不能止于課堂,課堂應是閱讀的開始。
第一題組詞 , 第二題是對字意的理解,第三題詩句意思的理解。其中問題集中在第三題,由此表可見,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較好;對于“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边@兩句詩的詩意仍不夠清楚,需要組內(nèi)再學習,看看誰還有困難,通過互幫互學,讓每個孩子都基本掌握,特別要關(guān)注后進生的掌握情況;另外,學生對單個字的意思掌握得較準確。
6.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自我設定學習任務的能力。
要完成“先練后講”的操作,就要讓學生自主閱讀。而要學生自主閱讀,就要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方法??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結(jié)合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學法指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確定閱讀目標;如何獨立學習(包括獨立閱 讀、獨立練習、獨立評改等);如何進行小組學習(包括結(jié)組方式指導、交流討論、互幫互學、互評互改等合作學習指導)。
例如:略讀課文9《三袋麥子》
(2).階段性總結(jié)或期末知識匯總的學法指導。即把與語文學科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學法進行歸類概括,以系統(tǒng)化結(jié)構(gòu)化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促使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包括生字表、詞語表、字卡、詞卡的合理利用。
(3)質(zhì)疑的方法、記憶的方法、背誦課文的方法、好詞好句的積累方法、遣詞造句的方法等等。這些學法的指導往往滲透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學科內(nèi)容的學習中,要求具體化、可操作化,有時也可單獨訓練。
“先練后講”教學模式的操作,其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糾正、初步形成,反復螺旋上升的過程。
嘗試教學法已伸展到多個學科教學當中,并已得到了許多實踐經(jīng)驗和教學成果,為眾多從事教育教學的教師所稱道和運用,可謂令人矚目。而在我們學校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涉及和運用嘗試教學法的成果還不多,也鮮為人知。更需要讓我們廣大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們,深入了解嘗試教學法和運動嘗試教學法,來擴大和豐富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和實踐,使其為閱讀教學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