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喜貴 于本浩 吳衛(wèi)軍
摘 要: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建立對客觀事物的科學認識,并養(yǎng)成其科學思維觀念。在實際的科學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析,讓他們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研究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的探析。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 教學引導 主動探析
科學課屬于自然科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科學課的學習是非常有趣的,是一個運用科學原理探析生活實際的過程。然而在科學課教學過程中,仍舊有一個部分學生無法參與到學習當中,或是缺少探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而降低了課程教學的有效率。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創(chuàng)新、有效的教學生手段,引導學生們主動的探析問題,將學生們帶入到學習和科學探究的環(huán)境當中,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科學思維。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際上,科學課教學有許多非常有趣的試驗和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善于運用科學課的這些優(yōu)勢,通過精心的設計課程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主動的想要去一探究竟。
1.懸念導入
小學生們活潑好動,思想活躍,他們對新生事物和一些奇怪、新穎的事物都會有非常濃烈的好奇心,而善于運用這樣的好奇心便能夠?qū)⑺麄円胫鲃犹轿龅膶W習氛圍中,通過自身的分析和動手實踐,了解事物的真相。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懸念設計,在課堂伊始,就牽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以一個有趣的、看似違背常理的問題開啟本次講課[1]。
例如,在學習《動物與天敵的自然平衡》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俄羅斯的大草原上生活了很多的狼和羚羊,善良的人們?yōu)榱瞬蛔尷谦C殺羚羊,便開始大量的捕殺狼群,但結(jié)果卻是狼和羚羊的數(shù)量都在減少,羚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這是為什么呢?”
這樣一個看似違背常理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好奇心理,讓他們的主動的去探析問題,此時,教師便可以一步一步的進行引導,先分析狼少了以后羚羊會有什么變化?再分析羚羊數(shù)量增多以后什么會減少?最后讓學生探析問題的根源,得出結(jié)果“羚羊數(shù)量增加超過了草料的自然供給極限,導致食物減少,而狼能夠吃掉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的羚羊,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疫病的傳播,所以獵殺狼反而影響了羚羊的生存”。
2.生活導入
科學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和大自然,同時也將服務于人們的生活,而生活是與學生們最為貼近的事物,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課程中導入生活元素,提升課堂的親和性和教學的真實性。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自轉(zhuǎn)與公轉(zhuǎn)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到人們生活中所謂的“天狗食日”問題,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們講述關于“天狗食日”的民間傳說,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后組織學生們觀影“日全食”,提問“孩子們,日全食是因為天狗把太陽吃掉了嗎?”在學生們充分的討論之后,教師則開始引入科學知識對“天狗食日”這一問題的原理進行分析,而后得出結(jié)論:當太陽、月球、地球排成或接近與一條直線時,月球遮擋了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所以會出現(xiàn)日食現(xiàn)象,也就是所謂的“天狗食日”,這與地球和行星的轉(zhuǎn)動相關,最后,教師利用行星儀演示日全食現(xiàn)象。
二、增加科學實驗,通過有趣的實踐引導學生探析
科學實驗是科學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流程,也是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實際的科學課教學中,一些學校由于缺乏設施設施,因此無法按要求完成實驗教學。作者認為,要引導學生們主動探析,就必須通過不斷的試驗,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去分析問題,得出結(jié)果,這其中的樂趣和效果是任何講課都代替不了的。教師可以通過自制簡單試驗設備進行試驗教學[2]。
例如,在學習《空氣的成分》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幾個不同氣體充氣的氣球,讓學生們感受每個氣球向上的牽引力,而后提問學生“同學們,為什么這些氣球的漂浮能力會不同呢?”,此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疑惑的,因為在他們的思維的當中,氣球都是用嘴吹起來或是用氣槍充氣的,但為什么會不一樣呢?此時,教師便可以為每個氣球貼上對應的標簽:普通氣球、氧氣氣球、氫氣氣球、氮氣氣球等等,而后引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空氣的成分”,通過觀察和觸摸氣球得到直觀感受之后,學生們便能夠非常容易的理解不同氣體之間的質(zhì)量差距,明確為什么不同氣體的氣球在空氣的漂浮度不同,完成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放飛氣球,觀察每個氣球的飛行高度。
三、以情感體驗帶動學習氛圍
新課改之后,情感體驗成為了各個科目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情感體驗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當中成功的喜悅,在不斷的研究、分析總結(jié)當中,體驗失敗與困難,了解科學探究的不易,這樣的困難同時也是其學習的動力,可以更好的激發(fā)他們的探析欲望[3]。因此,要讓學生們主動的探析,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情感體驗,讓學生們在學習中領略多種情感,不能夠是一味的成功,也不能夠是一味的失敗,而是要通過階段性、漸進性的引導,讓學生體驗“疑惑—試驗—分析—無解—再分析—成功”的一個情感過程。
例如,在《有趣的不倒翁》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自制幾個漂亮的不倒翁,發(fā)放給學生們玩耍、觀看,而后提出問題“不倒翁為什么不到?怎樣才能讓它倒呢?”,提出問題之后,繼續(xù)讓學生們把玩不倒翁,鼓勵學生們將不倒翁拆開看看,然后,再讓學生們聯(lián)系書本中的知識,自主的分析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此時,大部分的學生基本都能夠了解其中的原理了,然后再讓學生們自主制作不倒翁,其中有一部分學生的制作必然是不成功的,唯有經(jīng)過反復的制作、詢問教師后,才能體驗成功,獲得喜悅。這樣的一個情感體驗過程,強化了學生對科學問題的探知欲望,成功后的喜悅也將持續(xù)保持學生們的探析熱情。
結(jié)語
小學科學課中,引導學生主動的探析需要教師多應用新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知欲望,并讓學生在不斷的探析當中獲得情感體驗,才能養(yǎng)成他們主動探析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金鑫.科學教育重在探究--基于科學探究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探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2):19-19.
[2]陳楊.探析小學科學課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3):36.
[3]王曉平.科學課中學生觀察能力培育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3,(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