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治鵬
胡適高價讀書
●文/沈治鵬
胡適的父親胡鐵花中過秀才,做過知州,與邵作舟、程秉釗號稱“晚清績溪三奇士”,但在胡適三歲多時就因病去世。他認為胡適天資聰穎,留給妻子的遺囑中,一定要兒子讀書上進。胡鐵花去世后,家境每況愈下,但胡適的母親仍想盡辦法也要胡適讀書。
進蒙館讀書時,由于胡適太小,都是由大同學抱著上下凳子。由于在進學堂前,他父母就教他認識了1000多個字,所以學起來比其他大同學還輕松得多。
進蒙館學習是要交學費的。那時學費都較少,每個學生一年就兩塊銀圓。一個蒙館一般十來個學生,這樣的收入的確不高,先生教起書來,自然缺乏耐心。每天也就是教蒙童念死書、背死書,從來不肯為學生“講書”。剛剛念韻文時,還不覺得枯燥。后來念“四書”一類的散文,根本不懂書中說些什么,逃學就成了許多同學的選擇。為此,逃學挨打就成了胡適身邊同學的家常便飯。
胡適的母親十分渴望兒子認真讀書,因此,交的學費就比別的學生多得多。第一年就送來6塊銀圓,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12塊。這在當時的績溪,算是創(chuàng)下第一高價學費了。當然,條件是先生要為胡適“講書”。每讀一字,須講一字的意思;每讀一句,須講一句的意思。由于之前胡適已認得1000多個字,經先生仔細地講解后,雖不能完全明白,每天卻總能學懂幾句,學起來也覺得比較有趣,所以從不逃學,自然也從沒挨打。
對高價學費,胡適后來才明白它的價值。一次,一位同學的母親托先生寫一封家書,偷看后的同學不知“父親大人膝下”為何意,便去問胡適。念“四書”卻不懂“父親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讓胡適一下懂得了高價學費的特殊意義?!爸v書”,為胡適的啟蒙和熱愛讀書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激揚文字摘自《人民政協(xi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