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旨在為農田及果園合理使用殺蟲劑提供科學依據(jù),采用藥膜法比較了四種常用殺蟲劑對擬澳洲赤眼蜂的急性毒性。結果表明噻蟲嗪對赤眼蜂24h的安全系數(shù)為0.022,具有極高風險性;阿維菌素對赤眼蜂24h的安全系數(shù)為0.30,具有高風險性;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多殺霉素對赤眼蜂24h的安全系數(shù)分別為0.51和1.7,具有中等風險性。因此在田間使用農藥時,應采取適當措施減低對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同時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
關鍵詞:赤眼蜂;急性毒性;藥膜法;風險系數(shù)
中圖分類號:S4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15-0288-02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屬于膜翅目赤眼蜂科,是多種農林害蟲重要卵寄生性天敵。目前國內外已將其作為防治害蟲的手段之一,成功地應用于多種害蟲的防治。其優(yōu)點不但有除害增產的經濟效益,而且有不污染環(huán)境,促進生態(tài)平衡,對人畜安全等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1]。
我國農業(yè)部頒布的《化學農藥環(huán)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2]明確將赤眼蜂列為農藥登記和環(huán)境安全性評價的非靶標生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生態(tài)學意義。該準則規(guī)定了農藥對赤眼蜂急性毒性測試的具體方法,試驗條件和時間,評價方法等,并推薦了擬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進行試驗。
近年來,廣譜、低毒、環(huán)境友好型農藥逐漸取代高毒、高殘留農藥被廣泛推廣和應用,這些農藥的頻繁及不合理使用,有可能對天敵赤眼蜂存在潛在的中毒風險,因此需要深入的研究各類農藥對天敵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參考各類農藥的大田推薦使用量,進行安全性評價,為農藥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論依據(jù)材料與方法[3~7]。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生物
赤眼蜂品種為擬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購于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繁殖。供試寄主生物為米蛾卵。米蛾卵由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提供,本實驗室經過3代以上的繁殖所取的卵用于繁殖赤眼蜂。赤眼蜂羽化出蜂后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為寄主擴大繁殖。采用繼代飼育的新羽化的成蟲進行試驗。將被寄生的米蛾卵置于25±2℃、相對濕度70~80%、避光條件下培養(yǎng),羽化出的成蜂用于急性毒性試驗。試驗使用開始羽化后48h內羽化的成蜂。
1.2 供試農藥
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殺霉素、阿維菌素和噻蟲嗪等4種農藥信息詳見表1。
1.3 試驗條件
選用的赤眼蜂均在溫度為25±2℃、相對濕度70~80%、避光條件下的人工氣候箱中飼養(yǎng)和試驗。
1.4 試驗方法
使用了藥膜法。通過預實驗確定赤眼蜂最高全存活劑量與最低全致死劑量,根據(jù)預實驗結果,在這一濃度范圍內以一定的等比間距設置至少5個濃度組,并設空白對照組,加溶劑的需設置溶劑對照組。每組設置3個平行,每個平行100±10頭赤眼蜂。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將含不同濃度的受試物試驗溶液加入平底指形管中制成藥膜管,然后將試驗用赤眼蜂成蜂放入其中爬行1h后轉入無藥管,24h后檢查并統(tǒng)計管中的死亡蜂數(shù)(用細毛筆輕觸蜂體不動者為死亡),計算死亡率。
按照《化學農藥環(huán)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的規(guī)定,農藥對赤眼蜂成蜂的風險可根據(jù)其安全系數(shù)劃分為4級,其中安全系數(shù)≤0.05為極高風險性,0.05<安全系數(shù)≤0.5為高風險性,0.5<安全系數(shù)≤5為中等風險性,安全系數(shù)>5為低風險性。
1.5 數(shù)據(jù)分析及處理
采用DPS13.5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和分析,計算出24h-LR50值及其95%置信限(L95),并計算出安全系數(shù)。
安全系數(shù)=■
2 結果與分析
4種農藥對赤眼蜂毒性風險等級根據(jù)《化學農藥環(huán)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對赤眼蜂的風險等級劃分,對4種農藥進行了評價,對赤眼蜂急性毒性安全系數(shù)結果詳見表3。4種供試農藥對擬澳洲赤眼蜂的風險性大小順序為噻蟲嗪>阿維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殺霉素。
3 討 論
參照《化學農藥環(huán)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本研究以擬澳洲赤眼蜂作為供試生物,采用藥膜法,對4種農藥對赤眼蜂的風險性進行測定并分級評價。結果表明,噻蟲嗪對赤眼蜂24h的安全系數(shù)為0.022,具有極高風險性;阿維菌素對赤眼蜂24h的安全系數(shù)為0.30,具有高風險性;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多殺霉素對赤眼蜂24h的安全系數(shù)分別為0.51和1.7,具有中等風險性。因此,在我國廣譜、低毒、環(huán)境友好型農藥逐漸取代高毒、高殘留農藥被廣泛推廣和應用的今天,部分這類農藥仍然對天敵赤眼蜂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在大田,果園等用于防治害蟲時,應該注意施藥方式、時間,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施藥范圍,以避免給赤眼蜂種群造成損失。
本文以擬澳洲赤眼蜂為供試生物,評估了4種常用殺蟲劑對赤眼蜂的風險安全性,為農藥對赤眼蜂的風險性評估和提醒廣大農藥使用者應謹慎施用農藥,防止濫用農藥,保護天敵赤眼蜂等提供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防治研究室.中國赤眼蜂論文集[C].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化學農藥環(huán)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第17部分:天敵赤眼蜂急性毒性試驗》(GB/T 31270.17-2014).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3]許 迪,潘竟林,劉萬強,等.多殺菌素、阿維菌素乳油和高效氯氰菊酯3種農藥對環(huán)境生物的安全性評價[J].生態(tài)毒理學報,2013,8(6):897~902.
[4]王彥華,俞瑞鮮,趙學平,等.新煙堿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殺蟲劑對四種赤眼蜂成蜂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評價[J].昆蟲學報,2012,55(1):36~45.
[5]李 釗,張 杰,武玉國,等.23種農藥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評價[J].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18,40(1):224~230.
[6]嚴海娟,丁 悅,吳若函,等.多殺霉素及其混配制劑對蜜蜂和赤眼蜂的安全性評價[J].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14,36(4):549~554.
[7]朱九生,連梅力,王 靜,等.五種殺蟲劑對卵生寄生性天敵廣赤眼蜂室內安全性評價[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9,17(4):715~720.
收稿日期:201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