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美教育,是通過美的事物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欣賞,進而提高學生的智力教育與德育教育。有句古話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逼鋵崳啦粏螁问强吹降?,還可以是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小學審美教育要融入進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的利用教師進行引導,使學生身臨其境、深入其中。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15-0026-02
審美教育,是通過美的事物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欣賞,進而提高學生的智力教育與德育教育。有句古話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逼鋵崳啦粏螁问强吹降?,還可以是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智力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yǎng)他們美的情操,使他們具有初步的審美能力。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審美教育的重要介質,是美育因素極為豐富的一門學科,美的心靈,美的結構,美的意境,美的語言,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最好的途徑和介質,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觀念,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落實審美的教育。通過審美教育,學生逐漸學會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己周遭的一切,確立正確的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逐步掌握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和文化修養(yǎng)。
1 審美教育教學中的現狀
對于現代學生審美教育在小學審美教育教學中的發(fā)展現狀,主要有兩方面的弊端:一方面課本和教師對語文“形象”進行了固定,使學生只能按照教師和課本的固定模式進行審美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進行枯燥無味的學習,不能自覺的發(fā)現語文課堂中美的意境。這種教學模式下,很難培養(yǎng)學生利用“眼睛”發(fā)現語文課堂中的“美”。
2 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充分挖掘美育的素材,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把學生帶入一個五彩繽紛的情感世界,在其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學會鑒賞美、表達美,逐步達到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美育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轉變課堂上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變指揮者為指導者。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審美能力在語文課堂中進行知識的探知,教師只是在語文技巧和語文經驗等方面進行適當的指導。改革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和應用性,進而促進小學生發(fā)現語文學科的魅力,提高審美和鑒賞能力。
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語文美育教學質量針對語文的具體教學,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形象生動地進行課堂教育,課堂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輕松舒適的氛圍內學習,提高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不同人物的心境,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現力;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針對語文課文或古詩中存在的美的意象進行分析和討論,鍛煉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善于發(fā)現美和形容美,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審美觀念。
審美教育不僅要求我們引導學生感受美、品味美、鑒賞美,同時還要訓練學生去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以達到發(fā)展語言的目的。例如學習《火燒云》一課時,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和感情朗讀,了解了火燒云顏色美,樣子多,變化快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還看到了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火燒云?它是怎么變化的?根據這些問題,學生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結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更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使他們內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達,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的。
2.2 融合多種教學方式
(1)利用多媒體呈現美。在將審美教育結構融合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有了多媒體參與教學使用,利用圖形、視頻、幻燈片等多種形式。在“圖形”沖擊下的審美教育課堂,學生能夠更加深化的了解語文知識的深層內涵,能夠不斷的學習到很多融入審美教育的有價值的語文知識。審美教育下的語文學習因此變得更加的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審美教育更細化的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例如,在語文教材中《在冬天里》、《春天來了》等課文,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大屏幕播放關于冬天與春天景色的圖片,將文章中美麗景象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直觀的印象,使學生發(fā)現其蘊藏的美感,并鼓勵學生用語言形容那種美感,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fā)現美的能力。這樣,小學審美教育教學就會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臺階,也會促進我國基礎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發(fā)展。
(2)通過引導學生想象抒發(fā)心中的美。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無限廣闊,我們的小學語文授課中要應該更加注意去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利用過自身的想象力表達對于美的認知和感性。在《黃果樹瀑布》這一篇課文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的發(fā)揮自己想象力,讓學生想象作者所描繪的那種氣勢磅礴的瀑布場面,同時根據自己的想象描繪出自己心中瀑布的樣子。這樣學生經過對于黃果樹瀑布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對于美的審視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過課堂互動體會美。因為小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不能夠容易集中精力,所以在我們的教師授課中要尤其注重培養(yǎng)和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我們在課堂學習中就應該通過課堂互動和課堂小游戲吸引其注意力,通過活動和互動發(fā)現美。例如,通過一些課堂小表演領會動物的美以及文中的人物情感,讓學生身臨其境。
(4)通過朗誦發(fā)現語文的韻律美。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授課中,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的散文和唐詩宋詞授課中,我們應該組織朗讀比賽,通過學生的朗讀比賽,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藝術表現形式的美感。例如,我們在對于李紳《憫農二首》中《鋤禾》這首詩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進行朗讀,然后讓學生在朗誦比賽中感悟農民的辛苦與糧食的來之不易,讓學生學會節(jié)約的精神。
(5)通過作文讓學生抒發(fā)美和創(chuàng)作文學美。在我們小學語文授課過程中,我們不能依靠單純的對于灌輸式的將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的結合。我們更要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美學的領悟與創(chuàng)作,通過寫作的練習就能夠引導學生文學寫作思維。在我們的寫作訓練中,讓我們學生通過文字來抒發(fā)學生自己對于文字魅力的情感,實現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更加深入的融合。
2.3 家長與學校的共同教育
家長與學校積極配合,有效利用社會環(huán)境因素,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小學教育階段扮演的角色對于小學生教育來說是不可忽視的,除了在學校教師加強語文審美教育以外,家長要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例如語文教材中《家》、《過年》、《趕集》等課文的學習,家長就可以充分參與進來,與孩子加強溝通,帶孩子體驗文中提到的事情,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意識,鍛煉學生的美學思維,為其逐步形成文學鑒賞力和美學知識打下基礎。學生的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也需要家長們的參與,學校與家庭的配合,多組織參加親子活動,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對孩子們的成長起著重要,親情便是一種美,讓孩子善于發(fā)現美,美就在生活中。
3 總 結
小學審美教育要想更好地融入進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的利用教師進行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材施教,建立好一個更加適合小學語文學習的審美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深入其中。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學生在審美教育中本身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能力。悟理是審美的最高層次。如果說生情是文章的目的是話,那么悟理則是文章的升華。小學語文課文有的寓意深刻,蘊涵著人生哲理,能給人以啟迪與教育。語文教學只讓學生生情是不夠的,還要拓展思維,引導學生從中悟出道理來。小語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處處存在的。教師要善于發(fā)掘文中的“美”的因素,用美的形象去啟迪,用美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審美的訓練,帶領學生在游覽、參觀、閱讀等活動中受到美的感染,使之把美用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收稿日期:2018-4-28
作者簡介:馮永明(1964-),男,壯族,廣西欽州人,一級教師,中師畢業(yè),致力于農村教學二十八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