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 佳
(河南護理職業(yè)學院 護理系,河南 安陽 455000)
委婉語(Hedging)是英語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學術(shù)用語,它常被用來表達不確定性、可能性、遲疑性或近似性。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對于某些事物的不確定性以及懷疑性的認知情態(tài),人們經(jīng)常會使用模糊的言語。正如拉科夫(Lakoff:1972)所陳述:“‘委婉語’是一個或多個單詞或者短語,主要功能就是在言語中使事件變得模糊?!碑斎藗兿胍獪p輕他們話語的強度時,通常會在言語過程中選擇委婉語。布朗和萊文森(Brown & Levinson:1987)發(fā)現(xiàn),委婉語在不同溝通環(huán)境中對言語有著增強或減弱的功能。在一些學術(shù)寫作文章中,由于作者不想讓讀者對他們所聲稱的觀點產(chǎn)生不一致或拒絕的意見,常使用委婉語來幫助他們緩和及維護自己與讀者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說,委婉語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作者和讀者之間社會關(guān)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委婉語可以修飾某些類型的言語行為,例如抱怨、暗示、請求和懷疑。在語言學領(lǐng)域,使用委婉語既是一種交流和寫作策略,也是處理人類日常生活中人際關(guān)系的一種有效途徑。
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委婉語這一概念由拉科夫率先提出。他在一篇名為《委婉語:模糊概念的標準和邏輯研究》的著名文章中引入了“委婉語”這一概念,并將其描述為“其功能是使事物或多或少模糊的詞語”(Lakoff:1972)。從那時起,委婉語被認為是一個語言學的專業(yè)術(shù)語,學術(shù)界從各個角度將它作為重要的語言策略進行了研究。Lakoff 把委婉語當作模糊語言的概念,接近于日常所說的模糊的、不清楚的言語。他研究的中心偏向于委婉語的邏輯和語義屬性,卻很少注意委婉語在日常交際中的實際運用。Lakoff在他的文章中研究了例如very, rather, sort of 等多個詞語,認為這些詞語可以幫助作家以更模糊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
在Lakoff提出并研究委婉語之后,F(xiàn)raser(1975)研究分析了情態(tài)動詞和半情態(tài)動詞在言語行為方面的影響,他把表達式中的情態(tài)動詞叫做“避免正面作答的陳述”,而不是把它們命名為“委婉語”。隨后,他采納了Lakoff關(guān)于委婉語的觀點,但也只是局限于對kind of, sort of 等詞匯的研究上;他還重點研究了通過使用委婉語來緩和并減輕人們的行為免受嚴厲性的強制作用(Fraser:1980)。
Vande Koppl (1985)把委婉語看作是修飾整個命題的真正有價值的修飾語,而不是表達個人意見的手段。隨后,修飾語這一概念被提出,包含一些委婉修飾語的詞匯,例如perhaps, seem, might 等等。Hyland(1996)認為委婉語可以作為“嘗試性和可能性的表達”。之后,他又將委婉語定義為“任何語言方式,用于表示缺乏對相關(guān)命題的真正價值的肯定,或不愿直接明確表示某種承諾的意愿”。為了避免作出任何錯誤的斷定或者對命題內(nèi)容負責,作者可以使用委婉語來表達他們的疑惑或者不確定性(Hyland & Milton:1997)。Opitz(1981)認為委婉語可以用來修改一定的表達,這樣一來說話者(作者)就可以保證自己免于承擔錯誤或者被曲解。
Brown & Levinson(1987)深入探討了使用委婉語的禮貌性問題,他們更加強調(diào)在真正言語交際中委婉語的實用價值。以他們的觀點來看,委婉語主要用于消極的禮貌性言語,目的是防止丟失顏面。無論是說話者或者是聽眾,都不想在兩者之間發(fā)生意外沖突或分歧,使用委婉語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強調(diào)禮貌性而避免不必要的沖突。Prince,F(xiàn)rader & Bosk(1982)和Skelton(1988)將委婉語看作是使說話者與其言語內(nèi)容之間產(chǎn)生一定距離的手段。Myers(1989)的觀點基于Brown & Levinson(1987),認為委婉語可以看作是處理作家和讀者之間社會關(guān)系的理性策略。根據(jù)Swales(1990)在表達個人意見的報告中所述,委婉語可以用來表達誠實、謙虛和謹慎的態(tài)度。其他的研究者如House & Kasper(1981)以及Blum-Kulka, S., & Olshtain, E. (1984),分別從請求和道歉的角度討論了委婉語。
Vande Kopple (2002)從元話語標記角度分析了委婉語的功能,認為委婉語的使用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立場和態(tài)度。Fraser(2010)討論了委婉語和話語含糊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它們所具有的禮貌性特征;他認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由于缺乏語用能力,在使用委婉語時可能會面臨困難,而且總是犯錯誤。當作者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或想提出敏感問題時,他們往往傾向于采用委婉語來表達,換句話說,F(xiàn)raser提到了在寫作過程和語言學習過程中恰當使用委婉語的重要性。
Prince(1982)根據(jù)委婉語的基本概念,即或多或少地使事物或事情更加模糊,以及對于委婉語來說越來越寬泛的概念,將委婉語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的approximators(近似,類似),例如,his feet were sort of blue(他的腳有一點點顯示出藍色)。這是以單詞或短語影響命題的真實性,換句話說,它強調(diào)了在陳述中或多或少使事物顯示出更加不精確的性能。Approximators(近似,類似)可以分為兩種更詳細的類型:適應(yīng)型和圓滑型。前者強調(diào)答案幾乎是非常精確的,但演講者自身并不確定;后一種形式更強調(diào)話語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另外一種形式叫做shields(庇護,保護),如might, perhaps, I think等單詞或短語都屬于shields。它們不影響命題的真實性,但是它們作為連接者,聯(lián)系著發(fā)言者對命題真實性和內(nèi)容效度的評估。例如,I think his feet were blue(我認為他的腳是藍色的),其中I think(我認為)這一短語表達了發(fā)言者的立場,但我們無法推斷這種說法是正確還是錯誤。在shields(庇護,保護)這一類別中,單詞或短語也被細分為兩種類型:合理型和歸屬型。
休伯勒(Hübler:1983)對委婉語也作出了與Prince(1982)類似的分類。他區(qū)分出了“保守陳述”和“委婉語”,而這兩者都屬于不確定性。語言存在著兩種不確定性:phrastic和neustic。談及與命題內(nèi)容有關(guān)的事情時,Phrastic不確定性與近似性具有相同的功能。neustic不確定性是指那些庇護性,反映了發(fā)言者的主張與命題有效性之間的關(guān)系。Phrastic不確定性與“保守陳述”(例如,it’s a bit cold in her. 在這里有點冷)相關(guān),而neustic不確定性與“委婉語”有關(guān)(例如,it is cold in Alaska, I suppose.我認為在阿拉斯加是寒冷的)。后來,他承認不管是Phrastic不確定性還是neustic不確定性,都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并且所有這些表達方式都使聽話者對于內(nèi)容可以更加具有接受性和謙虛性。 與之相反的是,Skelton(1988)對于Prince et al ’s的分類進行了批判,因為他認為這種分類只能在抽象層面具有可持續(xù)性,而在語言使用方面則不適用。
另外一種相似的分類要追溯到Hyland, K.的文章中,他從兩個方面對委婉語作出了分類。第一種分類是內(nèi)容導(dǎo)向型的委婉語,這種類型下面有兩個更加細致的分類:準確型導(dǎo)向委婉語和作家型導(dǎo)向委婉語。在內(nèi)容導(dǎo)向型下,所有委婉性的單詞或短語都是為了讓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事實和作者對世界的看法起到一定緩沖作用,“它們有助于減輕命題內(nèi)容和世界的非語言心理表征之間的關(guān)系”(Hyland,1998:162)。通過這種方式,作者可以避免在陳述時提出強烈或錯誤的主張。另一種形式是以讀者為導(dǎo)向的委婉語,這種委婉語是為了保持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社會關(guān)系和人際關(guān)系。Pickard(1993)指出,人們在委婉語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減輕學術(shù)評論方面,并沒有達成一致。根據(jù)Hyland(1998)的觀點,可以用兩種主要的方法來減輕讀者和作者之間分歧的力量。一種是使用非個人化的表達來發(fā)表評論,這種方法屬于內(nèi)容導(dǎo)向型的委婉語使用方式。另外一種是個人主體的運用,這種方法非常普遍,屬于以讀者為導(dǎo)向型的委婉語使用方式。相較而言,個人為主體的方法在學術(shù)寫作中發(fā)生率較高(Banks,1994)。與此同時,過多地使用個人觀點可能表明作家對現(xiàn)實中所設(shè)定的情節(jié)有著不一致的看法(Myers,1989),因此讀者可以將這些主觀論點視為作者個人的觀點。
當前,由于在日常交流與溝通中委婉語的使用頻率頗高,委婉語已經(jīng)受到高度關(guān)注,并在許多學科領(lǐng)域中得到延伸性研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重新將研究視點放在委婉語概念的發(fā)展歷史上,并且回顧20世紀后期人們對于委婉語的分類研究,為的是探尋以往的委婉語研究所能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示,并為今后委婉語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