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城市人口也在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是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垃圾處理不當,對環(huán)境和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生活垃圾的分類、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成為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一個焦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也越來越多,根據住建部的數據統(tǒng)計,2015年全國共清運生活垃圾19142萬噸,城市垃圾已經成為全國大中城市一個重要的污染來源,垃圾分類已經刻不容緩。
【關鍵詞】生活垃圾;分類;資源
1、垃圾處理現狀
中國垃圾處理起步較晚,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較低,曾出現垃圾包圍城市的嚴重局面。近年來,中國環(huán)境衛(wèi)生行業(yè)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使城鎮(zhèn)垃圾處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圍城市的現象有所緩解。目前國內的垃圾一般處理方法有:
(1)填埋。這是用得最多最廣泛的處理方法,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2)焚燒。將生活垃圾破碎后焚燒掉,或焚燒發(fā)電。有些垃圾可用于水泥窖中焚燒。
(3)回收。將可回收利用的塑料,金屬等回收再利用。
(4)堆肥。將有機物較多的垃圾破碎后作堆肥或發(fā)酵。
1.1生活垃圾的特點
與其他垃圾相比,生活垃圾顯得更加復雜,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1)生活垃圾的來源廣卻分散。只要是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會產生生活垃圾,不同的人在生活中就可能產生種類不同的垃圾,從而導致了生活垃圾種類之復雜,是其他垃圾所不可比擬的。
(2)生活垃圾的含水量高。我國居民沒有對垃圾進行處理,通常的垃圾含水量為55%-65%,甚至可能高達70%以上,垃圾含水量越高,使得垃圾的處理越復雜。同時,生活垃圾中的有機廢物比例很大,通常為45%-55%,這就使得生活垃圾的處理更加棘手。
(3)垃圾的二次利用率低,我國垃圾中雖然含有很高的有機廢物,能夠獲得較高的市場收益,但是相關的垃圾處理技術較低,沒有進行加工利用。
1.2垃圾分類的意義
垃圾分類能夠保護土地資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問題。人們只有養(yǎng)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在生活意識到節(jié)約資源的重要性,才能夠從自身出發(fā),體現垃圾分類的意義:
(1)節(jié)省土地資源。垃圾填埋是最簡單也是最方便的處理方式,但是對于未來的發(fā)展而言卻是極為不利的。填埋場都屬于不可復場所,如果將土地資源變成垃圾的處理地,那么就相當于慢性自殺,未來進行土地修復的費用就會很昂貴。
(2)減少環(huán)境污染?,F代的垃圾含有化學物質,有的會導致人們發(fā)病率提升,即使遠離生活場所對垃圾進行填埋處理,并且采用了相應的隔離技術,也難以杜絕有害物質滲透,這些有害物質會隨著地球的循環(huán)而進入到整個生態(tài)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通過植物或者動物,最終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3)再生資源的利用。垃圾一旦通過填埋或者焚燒的方式處理,想要重新利用就是極為困難的,在垃圾處理之前,通過垃圾分類回收,就可以將垃圾變廢為寶。
(4)提高民眾價值觀念。垃圾分類是處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決方法和最佳的出路,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必然路徑,垃圾分類能夠使得居民學會節(jié)約資源、利用資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個人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那么他也就會關注環(huán)境保護問題,在生活中注意資源的珍貴性,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的習慣。
2、國外生活垃圾分類特點
德國、日本等國家均是垃圾分類處理較為完善的國家,除了相對完整的垃圾分類制度,國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也非常高,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1德國垃圾分類特點
在德國,據統(tǒng)計每個家庭每月最少要花費16元左右來購買分類垃圾袋,且一旦被發(fā)現垃圾類別有誤或者垃圾袋中含有水分都會承受相應金額的懲罰。德國還采用具有壓縮功能的車輛來運送垃圾,一些體積較大的家具類垃圾在裝車之前會經過壓碎處理,垃圾運輸全部采用封閉式車輛。
2.2日本垃圾分類特點
日本是全世界環(huán)保意識最高的國家之一,日本人從孩童時期開始就接受垃圾分類教育。日本的垃圾分類概況來說可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有害垃圾、資源類垃圾幾大類,同時又細分為多個小類,不僅垃圾分類專業(yè),而且回收管理也很專業(yè)。例如一個牛奶瓶子,要分為瓶蓋和瓶身,牛奶盒子要洗凈、晾干、折疊爭取后才能扔。同時,政府每年會向市民發(fā)放帶有漫畫的彩色年歷,會用不同顏色標注不同垃圾的投放日,每類垃圾必須放在政府規(guī)定的垃圾袋中,如果有人放錯垃圾袋,就會被拒絕回收,職能等待下次投放。
3、我國垃圾分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據研究結果顯示,90%的生活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提高垃圾分類的效率,能夠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但是我國目前垃圾分類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也存在良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前景。
3.1完善垃圾分類的法律制度
我國目前的垃圾分類仍然處于鼓勵居民參與的階段,根據《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規(guī)定,垃圾分類的制度仍然處于原則性的規(guī)定,需要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來規(guī)定資源循環(huán)利用和垃圾分類收集,約束企業(yè)或消費者的行為。各地在實施該方案的過程中,應當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細化強制垃圾分類的流程和監(jiān)管措施,同時應當將居民區(qū)作為強制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鼓勵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好的企業(yè)的同時,也要對沒有達到垃圾分類的企業(yè)進行處罰,提高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3.2建立健全垃圾分類的體系
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建立一套符合實際情況的垃圾分類體系,改變當下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這種比較模糊的分類情形。建立相應的垃圾規(guī)劃系統(tǒng),明確垃圾的分類處置系統(tǒng),做到分一類處置一類,而不是雖然垃圾分類,但是處理結果都是相同的,無論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最后都是填埋或是焚燒處置。同時完善當下較為成熟的垃圾處理方式,如增加廢棄衣物回收箱的投放等。
3.3提高民眾的參與意識
加大環(huán)保力度,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倡導低碳生活方式,能有效的提高民眾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意識。一方面,應當向民眾普及相關垃圾分類的知識,讓民眾能夠了解垃圾怎樣分類,不同的垃圾如何處理,小區(qū)應當在便民位置設置不同的垃圾的投放點,能夠方便民眾投放垃圾;另一方面,可以給民眾相應的物質獎勵,如北京市勁松中社區(qū)、上海寶山以及廣東都采用了積分兌換的方式,通過垃圾分類獲得物質獎勵,能夠促使民眾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3.4完善垃圾收費制度
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垃圾產量大的居民應當多交,垃圾產量小的居民應當少交垃圾處理費。但是,我國目前仍然采用按戶收費,平均主義無法讓居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打擊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因此,應當逐漸推廣垃圾處理的按量收費制度,通過經濟手段鼓勵民眾進行垃圾分類,促進居民自覺遵守垃圾分類的相關制度,從而有效實現垃圾分類的推進工作。
3.5加快垃圾再生技術研發(fā)
垃圾回收沒有市場化嚴重的阻礙了我國垃圾產業(yè)的回收利用, 垃圾處理是一項投資巨大的全民事業(yè),必須吸引私人資本參與,才能保證整個產業(yè)鏈的良性循環(huán)。因此,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有關企業(yè)的扶持力度,改變傳統(tǒng)垃圾回收各自為戰(zhàn),使企業(yè)能夠運用連鎖經營的方式,促進企業(yè)跨地區(qū)回收,使垃圾回收實現有效、充分的流動。此外,應當將垃圾分類作為一項產業(yè),鼓勵有關企業(yè)進行垃圾再利用的研發(fā)工作,進行政企合作,將垃圾利用的技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不斷提高垃圾的利用率。例如,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面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于砍伐用于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后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采20噸鋁礦。在垃圾處理之前,通過垃圾分類回收,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結論:
中國城市具有人口量大,尤其是流動人口多等特點,對垃圾分類處理都是一種挑戰(zhàn),我們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的探索最適合的方式。垃圾分類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日積月累的大工程,是一項需要政府、民眾、行業(yè)共同重視和發(fā)展的事業(yè)。人們只有養(yǎng)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在生活意識到節(jié)約資源的重要性,才能夠不斷的提升自我修養(yǎng),從自身出發(fā),才能構建綠色環(huán)保的社會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趙一璠《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現狀與未來》《低碳地產》2016年9月第18期.
[2]《淺談垃圾分類的現實意義》
[3]于利民《日本垃圾分類分析》
[4]《淺談金華垃圾分類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5]盧云妙,羅琨,周志權,等.《淺談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的標準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