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方,李劍肆,何建濤
(空軍后勤部 運輸投送局,北京 100720)
?
● 戰(zhàn)略投送 Strategic Projection
加強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的思考
張 方,李劍肆,何建濤
(空軍后勤部 運輸投送局,北京 100720)
為加強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在分析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的意義、實踐探索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著眼備戰(zhàn)勝戰(zhàn)、突出軍種主建,提出加快建設必須堅持需求牽引、體系建設,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空軍主建、服務全軍的指導原則,以及打造形成具有統籌管理能力、機場保障能力、裝載卸載能力、空地銜接轉運能力、境外服務能力、依法抓建能力的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的對策。
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保障能力;空軍
空中戰(zhàn)略投送能力是我軍戰(zhàn)略投送能力的重要組成,是國家核心軍事能力的顯著標志,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強大支撐。貫徹落實習主席重大戰(zhàn)略思想,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后勤,對于空軍而言,必須立足國防和軍隊建設戰(zhàn)略全局,發(fā)揮特色優(yōu)勢,著眼備戰(zhàn)勝戰(zhàn),突出軍種主建,加強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軍隊改革的深化推進,國家安全利益拓展與新型作戰(zhàn)力量建設等方面的需求劇增,空中戰(zhàn)略投送能力建設迎來難得發(fā)展機遇。當前,軍隊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戰(zhàn)區(qū)主戰(zhàn)、軍種主建”格局已然形成。在新的體制下,加強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合力打造空中戰(zhàn)略投送力量“拳頭”,顯得十分迫切和尤為重要。
(1)國家安全和利益拓展凸顯了現實需求。我國周邊安全環(huán)境日趨復雜,海外利益迅速拓展,“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戰(zhàn)略縱深推進。保持戰(zhàn)略通道暢通、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參與涉外軍事行動、維護海洋權益和海外利益,必須著眼覆蓋國土全域、通達海上方向、輻射海外遠域,立足本土、輻射周邊、倚陸向海,加快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形成布點成網“蛙跳式”保障節(jié)點,理順保障協調渠道,豐富保障模式方法,不斷提升遂行海內外軍事任務和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保障能力,確保我軍力量海內外行動暢通有力。
(2)新型作戰(zhàn)力量建設站上了新的起點。習主席在視察空軍時強調指出“優(yōu)化空軍力量結構,重點是加快新型作戰(zhàn)力量建設”。在中央軍委后勤工作會議上,習主席又對加快戰(zhàn)略投送能力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這為推進空中戰(zhàn)略投送能力提升提供了基本遵循、指引了明確方向。借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借鑒軍事強國的成功經驗,借力國產“大運”飛機列裝,必須加強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為更好地發(fā)揮新武器裝備效能、助推戰(zhàn)斗力保障力提升進入“快車道”提供強大的地面支撐。
(3)新軍事變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新軍事變革迅猛發(fā)展,戰(zhàn)爭形態(tài)加速向信息化戰(zhàn)爭演變,諸軍兵種規(guī)模結構和力量編成調整優(yōu)化,我軍加速由數量規(guī)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勢必推動由屯兵駐防型向投送機動型轉變。據外軍測算,投送能力提高1倍,戰(zhàn)斗力隨之增長2~3倍。未來戰(zhàn)爭兵力和火力快速反應、應急機動、全域機動、跨境機動,加快戰(zhàn)斗力生成越來越離不開空中戰(zhàn)略投送及其強有力的地面保障體系作支撐,必須綜合運用軍隊建制空運力量與民航后備力量,統籌協調空中戰(zhàn)略投送與地面保障有機銜接,為精兵作戰(zhàn)、聯合制勝奠定堅實基礎。
(4)軍民航空運力迅猛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新研和引進機型列裝部隊、逐步形成整建制規(guī)模戰(zhàn)斗力,到“十三五”末,軍用大中型運輸機數量將達到一定規(guī)模,空中戰(zhàn)略投送力量將顯著增強。民航建設飛速發(fā)展,機隊規(guī)模不斷擴大,大中型運輸機總量達到幾千架,并以每年三位數的速度遞增。特別是在遂行戰(zhàn)備訓練任務和搶險救災、反恐維穩(wěn)、國際援助、海外撤僑等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中,軍民航空運力聯合運用力度加大、頻次日增、空間拓展,為加快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近年來,空軍搶抓戰(zhàn)略轉型機遇,結合部隊日益增長的遠程機動、空中支援、跨國空運等任務,圍繞“走得更遠、走得更快、走得更好”,探索嘗試了一系列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的方法路子。
(1)保障領域逐步拓展。空軍飛機執(zhí)行境外任務漸成常態(tài),每年在國內外上百個軍民航機場起降,航跡遍布亞、歐、非及南印度洋;部分飛機能夠聽令隨時執(zhí)行出國任務,在戰(zhàn)略戰(zhàn)役集訓中,空運力量實施整建制、大規(guī)模投送,將戰(zhàn)法運用提升到新水平;某型運輸機高原性能、加油能力得到實戰(zhàn)驗證,保障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赴馬里、南蘇丹執(zhí)行維和空運任務中,立足惡劣環(huán)境籌劃組織海外地面保障,立足軍民融合實施軍地一體保障;在澳執(zhí)行馬航失聯客機搜尋任務中,探索利用民航固定航班跨境保障渠道,為執(zhí)行任務的某型運輸機補給潤滑油、藥品等物資,逐步探索形成了境外保障新模式、新渠道。
(2)配套設施得到加強。運輸機起降、裝卸、停放等設施納入機場核心要素統籌建設,空軍機場投送功能得到強化??哲娨慌鷻C場成為各戰(zhàn)略方向空中戰(zhàn)略投送骨干樞紐。借鑒民航經驗做法,在空軍機場持續(xù)推行飛行保障車輛“五線四牌”和專用標牌,機場投送保障秩序日趨規(guī)范。使用部分民航機場擔負戰(zhàn)役方向空中戰(zhàn)略投送、短期駐訓保障,與民航系統探索建立平時使用、戰(zhàn)時征用長效機制,民為軍用注入新的內涵與活力。
(3)保障模式取得突破。圍繞破解空中戰(zhàn)略投送裝卸載難題,嘗試以航空兵場站汽車連為主體抽組駐場裝卸分隊,通過培訓專業(yè)隊伍、優(yōu)化裝卸載方案、開展集裝化裝卸試點,某型運輸機裝卸時間大幅縮短,裝卸載效率提高2~3倍。組織航空運油、運輸機空運油囊等試驗,空中戰(zhàn)略投送補給手段漸趨多樣。統籌利用境內外保障資源,依托邊境民航國際機場協調辦理出入境手續(xù),探索由境外代理、海外中資機構提供飛行服務、地面勤務、油料補給、機組生活等境外保障,空軍“走出去”保障模式日臻完善。
(4)法規(guī)制度加快建設。2017年1月1日施行的《國防交通法》,為空中戰(zhàn)略投送支援力量建設提供了法理依據。圍繞航空運輸頂層標準統籌建設,“航空運輸通用技術要求”“航空運輸性通用要求”等多項國軍標已通過全軍立項審查。利用“永備機場基地化設施建設標準”編修契機,充實完善了空中戰(zhàn)略投送功能設施建設標準。下發(fā)的空軍《航空運輸駐場裝卸分隊工作規(guī)范(試行)》,發(fā)揮制度引領行業(yè)建設的作用,有力促進了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標準化、法治化建設。
近年來,我軍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建設雖取得重要進展,但距離有效履行使命任務還有不小差距。主要是粗放的管理模式、薄弱的專業(yè)隊伍、有限的裝卸手段與空運任務日趨頻繁、投送對象復雜多元、保障需求快速增長的矛盾十分突出。
(1)保障機制與聯合作戰(zhàn)要求還不適應。此次軍隊編成調整改革后,新組建的戰(zhàn)區(qū)、聯勤保障基地(中心)都設立了運輸投送部門,但職責界限、運行機制、工作流程等還有待理順。軍兵種運輸投送部門的編制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領域,在軍民聯合、空地銜接、力量手段、標準制度等方面缺乏頂層設計,從任務規(guī)劃、運行監(jiān)控到地面保障精細化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大規(guī)模空運保障和組織流程研究還不深透,憑經驗估算多、靠建模精算少,關注行動進程多、抓規(guī)范化建設少,影響部隊快速出動。
(2)配套保障能力差距依然不小。部分軍民航機場戰(zhàn)略投送功能弱,機場容量小,存在運輸機“停不下、卸不了”等問題。在汶川抗震救災、援助尼泊爾空運任務中,因機場停機位緊張,空運救災物資的飛機不得不在其他機場待命,甚至被迫返航。多數機場缺少兵力集結、物資儲存、裝卸作業(yè)、稱重安檢所必需的設施設備,時常出現秩序混亂、物資滯留等現象。境外投送時,起降機場、航圖、氣象保障資料等信息來源渠道不暢,協調飛行手續(xù)、停機加油、機組食宿等工作內容較多,影響再次出動準備。
(3)航空運輸裝卸載保障難度較大。任務機組和被運部隊之間缺少有效協調機制與預案,裝卸載組織不規(guī)范,有的各自為戰(zhàn),有的靠臨時協商。有些裝備因底盤低、車體大,超高超寬,無法進入機艙;有些物資單件體積大、包裝不規(guī)范,依靠人抬肩扛,浪費運力空間。目前,航空運輸裝卸載保障分隊剛剛抽組,強點組網有待推進;新研航空運輸集裝化裝卸載設備數量較少,生產配發(fā)還需要一定周期,短期內難以形成專業(yè)化體系保障能力。
(4)配套法規(guī)標準建設貫徹執(zhí)行不力?,F有國軍標老舊,20世紀90年代末頒發(fā)施行的《航空運輸性要求》,距今將近20年,不少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隨著“大運”批量列裝,空中戰(zhàn)略投送領域俄制與美制標準相互交織,主戰(zhàn)裝備、保障裝備和物資航空運輸適應性參差不齊,缺乏必要的剛性約束。軍民航設施建設標準和要求不統一,操作難、執(zhí)行難,民航運力到空軍機場“落不了”的問題依然突出。
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重大戰(zhàn)略思想,遵循“軍委管總、戰(zhàn)區(qū)主戰(zhàn)、軍種主建”總原則和“運輸投送在空中,配套保障在地面”客觀規(guī)律,按照“需求牽引、體系建設,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空軍主建、服務全軍”基本思路,聚焦保障打贏,加快轉型重塑,著力在統籌建設、充實力量、配套設施、完善法規(guī)等方面下功夫,力爭通過3~5年努力,加快建設“高效、快捷、精干”空中戰(zhàn)略投送地面保障體系,逐步形成統籌管理能力、機場保障能力、裝載卸載能力、空地銜接轉運能力、境外服務能力、依法抓建能力。重點抓好以下6個方面工作。
(1)以任務需求為牽引,統籌地面保障體系建設??茖W籌劃空運需求、運力、機場、航線、裝卸等各環(huán)節(jié)要素,加強計劃方案建設,深化大規(guī)模空運與境外遠程投送的組織、指揮、保障等現實問題研究。積累掌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場、航線、氣象等數據資源,形成從任務規(guī)劃、運行監(jiān)控到地面保障全過程標準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空中戰(zhàn)略投送統籌管理能力。積極探索部隊裝備物資航空運輸特殊需求與規(guī)律,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實現主戰(zhàn)裝備與保障裝備、人員與武器的同步空運、同步到達,快速形成戰(zhàn)斗力。
(2)以功能融合為核心,優(yōu)化機場投送設施建設。一方面,結合空軍機場基地化建設,積極協調將空中戰(zhàn)略投送功能納入空軍機場整體建設和“十三五”規(guī)劃,主要是配套運輸機起降條件、改(擴)建運輸機停機坪、裝卸作業(yè)場坪,合(新)建必要的周轉庫房,滿足新型運輸機自滑停放和集裝化裝卸需要,重點抓好空軍新(擴)建機場的首批試點,并逐步按規(guī)劃擴大范圍;另一方面,關注海外保障設施建設,協調有關部門,及時提出空軍軍事需求,增強空中投送保障功能,為空軍“走出去”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3)以試點驗證為帶動,提升集裝化裝卸載能力。一是大力推廣集裝化試點成果。結合參加重大任務保障,重點圍繞場站遴選、骨干培訓、裝(設)備籌措、針對性訓練等內容,整體推進航空運輸集裝化運用,提升集裝化保障能力。二是加快配備集裝化裝備器材。加強協調,分批為航空兵場站配備運輸機物資裝卸平臺、航空集裝托盤、機場空運叉車等主要裝備器材,逐步形成覆蓋樞紐、骨干機場(綜合保障基地)的網絡化、體系化、集裝化保障能力。
(4)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驅動,強化空地銜接轉運保障力量。結合空軍部隊力量結構調整,圍繞“調結構、轉職能、補短板”,重點建強“兩支力量”。一是航空運輸駐場裝卸力量。依托航空兵場站汽車連抽組駐場裝卸分隊,將航空兵場站汽車連調整為運輸勤務連,賦予航空運輸本場、民航機場裝卸作業(yè)職能。二是運輸勤務力量。以現有建制力量為基礎,在空軍和戰(zhàn)區(qū)空軍成立運輸勤務機構,主要擔負物資集散、接運配送、航空裝卸、特裝訓練和航油補給等保障職能,解決空地銜接轉運“最后一公里”問題。
(5)以海外利益為邊界,形成全球到達服務保障能力。一是借鑒依托駐外使館申領我軍飛機飛越和落地某國年度許可的成功做法,從整體上協調國家、軍隊相關部門,綜合運用政治、外交和經濟手段,協調解決境外保障點、申請過航許可、提供空地保障等事宜,制定相關政策保障機制,破解“一事一協調”難題。二是充分利用服務代理、中資機構保障資源,采取集中采購招標、簽訂合作協議等形式,固化我軍機遂行境外空運任務保障代理模式,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范圍,密切合作關系,為我軍力量“走出去”提供有力配套保障。
(6)以厲行法制為遵循,抓緊法規(guī)標準配套建設。在全軍標委會指導下,統籌航空運輸頂層標準的設計,完成軍事航空運輸、軍事裝備航空運輸性、軍用運輸機貨物系留、地面裝卸設備等國軍標立標、建標。一是打破軍用和民用航空標準壁壘,融合俄制和美制標準,提高航空運輸各類標準的通用性和實戰(zhàn)化水平;二是將軍事航空運輸平臺對貨物尺寸、重量、安全等要求,轉化為對裝備研制、生產、改進的要求,引導和促進更多主戰(zhàn)裝備、保障裝(設)備滿足空中戰(zhàn)略投送要求。同時,抓緊制定《空軍遂行境外航空運輸任務暫行辦法》,指導組織各類境外保障;下功夫破解軍用機場保障民航飛機標準和要求不統一、使用民航機場保障大規(guī)??罩袘?zhàn)略投送任務等問題,進一步走開軍、民航機場互通互用的深化融合路子。
(編輯:張峰)
Thoughts on Accelerating Ground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Air Strategic Projection
ZHANG Fang, LI Jiansi, HE Jiantao
(Transport & Delivery Bureau, Air Force Logistics Division, Beijing 100720, China)
To strengthen ground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air strategic projection, after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looks at war preparation and victory and highlights army services construction, and suggests that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onstructing system under requirements, promoting the whole with a breakthrough, and constructing air force to service the entire army.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ground security system with the ability of planning and managing, airport security, loading and unloading, air-ground connection and transshipping, overseas service, and constructing according to law.
strategic projection; ground security system; support ability; air force
2016-12-09;
2016-12-26.
張 方(1968—),男,局長.
10.16807/j.cnki.12-1372/e.2017.04.001
E234
A
1674-2192(2017)04- 000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