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勐
摘 要:批評教育和贊賞式教育、鼓勵式教育同樣重要,是為了喚醒學生對個體不當行為的正確理解、對待和再行動。教師要學會讓批評教育不再面目猙獰,而是更加藝術(shù)、科學、適用,讓犯錯誤的孩子心悅誠服地認知、接受和改變。文章結(jié)合陶行知的“四塊糖果”這個故事,對藝術(shù)性批評教育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藝術(shù)性批評;明確導向;心理舒緩期;剖析與互動
中圖分類號:G451.6;G4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5-0091-01
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鮮花與掌聲肯定很重要,但挫折與摔打同樣不可缺少,對待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犯的各種問題和錯誤,批評教育方式就必須走到和贊賞式教育、鼓勵式教育同樣位置的前臺。以往一提到批評教育,很多人往往會把批評教育與簡單、粗暴、體罰這樣的詞語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一切正常的批評教育都是為了喚醒學生對個體不當行為的正確理解、對待和再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批評教育必須成為一種教育藝術(shù),需要不斷實踐、學習和創(chuàng)新。教育工作者要學會讓批評教育不再面目猙獰,讓批評方式更加藝術(shù)、科學、適用,讓犯錯誤的孩子心悅誠服地認知、接受和改變。本文結(jié)合陶行知的“四塊糖果”這個故事的藝術(shù)性對批評教育進行研究。
一、藝術(shù)性批評教育要給學生明確的及時的導向
在陶行知看到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同學時,當即喝止了他,并讓他放學之后到校長室去。喝止了王友,就是對王友錯誤行為的中止措施,“喝止”一詞,說明了陶校長并沒有“和顏悅色”,而是“聲嘶力竭”,為何?其實就是要通過“喝止”的方式,明確地告知王友:你的行為是錯誤的,必須馬上停下來。這就給了人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在批評教育中,你需要給學生明確的要求或指令,快刀易斬亂麻,千萬不要模棱兩可。
二、藝術(shù)性批評教育要給學生認識自身問題和錯誤的時間
很多學生犯錯誤往往伴隨著“激情”與“即興”,在這個時間段,說理并不是最佳選擇,促使他們冷靜下來才是首選的做法。冷靜需要一定的時間,就像文中的陶行知校長一樣,他選擇了放學后讓王友去校長室,而不是當場讓王友去校長室,陶校長就是要給王友時間,給他認識自身問題和錯誤的時間,給他認真思考事情來龍去脈、是是非非的時間,同時也給自己調(diào)查事件真相留出時間。大家可以想象到王友在那段時間里復雜而又忐忑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一段心理思考歷程對于王友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藝術(shù)性批評教育要給學生適度的心理舒緩期
學生犯了錯誤,往往會有慚愧和悔恨的情緒,特別是被教育管理者發(fā)現(xiàn)了,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當王友踏進校長室的一瞬間,可以想象,這個孩子正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這個時候教育者單刀直入直接講一大段道理,被教育者要么頭埋得更低,要么云里霧里,稀里糊涂地跟著教育者的思路機械地點頭和保證,批評教育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陶校長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他采取的正是舒緩被教育者緊張心理的做法,抓住王友早到的契機,給了他一塊糖果,給王友緊張難受的心理輕輕地梳上一梳,促使王友放松下來,拉近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距離,為批評教育效果的實現(xiàn)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藝術(shù)性批評教育追求批評者與被批評者之間的互動
當批評教育產(chǎn)生時,批評者往往處于高處,被批評者處于低處。這樣的位置差異很不利于產(chǎn)生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批評者必須意識到這種差異,并追求與被批評者積極的互動,來抹平這種差異。陶行知校長在批評教育王友時,就特別重視這一點。他首先是送糖果給王友,其次是把糖果放到王友手中,再次是把糖果塞到王友手里,最后把第四塊糖果遞給王友。這一“送”、一“放”、一“塞”、一“遞”,體現(xiàn)了陶校長與王友之間的肢體交流與主動互動,特別是最后的一“遞”,已經(jīng)顯現(xiàn)朋友式的親切,體現(xiàn)出批評者與被批評者的平等。王友此時此刻已經(jīng)完全放松下來,并能完全接受陶校長的看法與建議,教育的效果不言而喻。
五、藝術(shù)性批評教育更講求對被批評者問題剖析的細致程度與深入程度
仔細看案例,大家一定會發(fā)現(xiàn),陶校長并沒有一通話“教育到底”,而是一通話“分析入理”。這種客觀實際、入情入理的分析往往能夠?qū)Ρ慌u者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影響,這種影響帶有強大的正面性,能夠引導被批評者對自身出現(xiàn)的問題有更深刻、更理性的剖析,并促使其正視自己,積極認識自身的不足與缺陷,從而改變其不良的行為。正是因為陶校長堅持用客觀實際、入情入理的分析對待王友所犯的錯誤,才會有王友“流著眼淚后悔地喊道”這樣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結(jié)束語
不只是贊賞式和鼓勵式教育能產(chǎn)生美,藝術(shù)的批評教育也能生成美。學生思想單純幼稚,往往會因為一時激動、是非不分、認識糊涂而做錯了事,這恐怕是很多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要交的“學費”。由這則經(jīng)典的批評教育案例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正確而藝術(shù)地對待犯錯誤孩子的重要價值。做師長的既要胸懷廣大寬容他們所犯的錯誤,更要機智巧妙地幫助他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引導他們以此為戒。
參考文獻:
[1]房詠梅.論青少年學校教育中的批評方法的藝術(shù)及其效能[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03).
[2]徐麗穎.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shù)性研究[D].遼寧大學,2015.
[3]劉紅云.對“批評教育”的再認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1).
[4]葉新和,梅娟.批評是一門藝術(shù)[J].教學與管理,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