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銀行
摘 要: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重要的儲備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向是高校教育關注的重點內容?!盎ヂ?lián)網+”時代背景下,學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愈發(fā)豐富,思想變化愈發(fā)復雜,相應提高了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要求。高校輔導員是高校與學生溝通的紐帶,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施主體,在時代發(fā)展背景下,應承擔起自身的思政教育職責,積極開發(fā)新的思政教育渠道,深入指導學生思想,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本文從高校輔導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入手,以微信為基礎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經營原則和實施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互聯(lián)網+”;高校輔導員;微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130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以微信軟件為代表的新媒體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豐富學生信息獲取渠道的同時,對高校思政教育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再滿足學生的思政教育要求,亟需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教育渠道,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高校輔導員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執(zhí)行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與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模式相比,微信平臺弱化了輔導員和學生的距離,高校輔導員可以進一步了解當代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思想問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 微信新媒體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分析
微信新媒體的應用和發(fā)展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是雙方面的。一方面,微信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渠道,弱化了教師與學生間的地位差距,拉進了師生距離,有利于高校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思想問題;另一方面,微信的頻繁使用,導致當代大學生虛擬生活高度活躍、現實生活自我隱匿的心理特點,同時增加了大學生交由的隨機性和復雜性,提高了大學生的交友風險。總的來說,就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微信平臺的廣泛應用,既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高校輔導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對學生思想進行積極的引導,以確保學生健康成長,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重點關注微信平臺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從而不斷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1)微信平臺擴大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平臺。傳統(tǒng)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主要通過主題班會、談心談話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微信時代,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平臺被成倍放大,思政教育內容也不再僅限于課本內容的說教,可以通過微信、QQ等平臺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通過公眾號,微課向學生展示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內容和形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拔r代”帶來的種種便利大大豐富了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的同時,也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實施難度,具體表現如下:1)目前,微信是大學生主要的交流軟件,學生習慣使用微信進行各類社交活動,包括交友、聊天、表達個人想法、以及了解朋友動態(tài)等,學生可以自主地獲取想要了解的信息,相應的削弱了高校輔導員“信息把關人”的角色作用;2)微信中的朋友圈功能為當代大學生展現自我提供了相應的信息平臺,但其中暴露的地理位置、學生行程等個人信息,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3)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等交友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學生交友的隨機性和復雜性,在無形中增加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難度。
(2)信息獲得渠道多元化削弱了思政教育話語的權威性。傳統(tǒng)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選擇的教育語言,大多具有固定的模式,內容較為單調。大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逐漸成長成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精力,傳統(tǒng)思政教育語言可能不僅無法使學生信服,還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微信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最新的理論知識,學校和教師的權威性被削弱,如果高校輔導員不能跟上時代潮流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語言水平,不能使用受學生歡迎的“微語言”進行交流,,就無法真正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3)交流方式的多維度變化對于輔導員思政教育語言形式的沖擊。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fā)起者、傳播者以及評論者。微信為大學生的交流提供了自由、廣闊的平臺,學生可以在微信上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發(fā)表富有個性的表述和自我認識,也可以使用微信發(fā)布自己的所聞所見,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度和社會責任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微信平臺上的信息交流,具有明顯的“圈群性”特征,如果高校輔導員不能融入學生的交流圈子,就無法通過微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同時由于微信交流方式的多維度性,也給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
2 高校輔導員微信思政教育的經營原則分析
(1)民主性與權威性原則分析。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要職責,因此,高校輔導員需正確認識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承擔起相應的思政教育責任,做好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育本身帶有鮮明的政治特征,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屬性,同時政治特征決定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權威性。高校思政教育權威性具體是指教育主體與客體間的一種服從關系,客觀反映出客體對于主體的服從以及主體對于客體權利的支配影響,但這種服從和支配并不是強制性的改變,而是在思想灌輸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思想影響。
民主性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明顯的特征之一,尤其在微信時代背景下,輔導員與學生間的地位差距被削弱,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語言的權威性也在不斷的消解。在這種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需擺脫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與學生進行平等有效的思想交流,凸顯現代高效思政教育的民主性特征,從而強化高校思政教育的思想灌輸,優(yōu)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施效果。
(2)交互性與灌輸性原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種理論性的教育,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從而對學生的思想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進而達到相應的教育目的。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愈發(fā)突出,實踐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但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仍需注意理論知識的灌輸,從而確保持續(xù)、有效的思想教育影響。endprint
交互性是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需堅持的重要原則,也是微信新媒體經營的重要原則。只有輔導員和學生保持有效的交流和對話,才能發(fā)揮微信平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實際作用。目前,學生的主體地位愈發(fā)突出,大學生的個性化意識愈發(fā)強烈,輔導員必須把握好思政教育的交互性原則,正面灌輸思想政治理論的同時,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利,從而構建師生間穩(wěn)定、平等、友好的關系,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
(3)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分析。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復雜的工作,貫穿學生整個大學時代。從整體教育的角度分析,高校思政教育是系統(tǒng)的,但同時也存在個別思想教育的情況,因此,高校輔導員在教育實施過程中,也應注意把握工作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
首先,高校輔導員要科學認識學生的個體化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問題,給出相應的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思想問題,提高學生的主觀信任度和教育依從度;其次,輔導員應借助微信平臺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科學劃分,在系統(tǒng)性教育的基礎上,盡可能使高校思政教育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從而將高校思政教育落實到實處,通過具體、生動的教育語言,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以對學生的思想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引導。
3 基于微信新平臺的高校思政教育實施方法分析
(1)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盎ヂ?lián)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環(huán)境愈發(fā)民主和開放,高校輔導員傳統(tǒng)的權威地位被不斷的消解,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和認可。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積極創(chuàng)新自身傳統(tǒng)思政教育理念,正確認識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沖擊以及其帶來的發(fā)展機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高校思政教育特點和思政教育實際需求,探索微信平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實踐應用,通過引入時代價值等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等的交流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同時,高校輔導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的關注,協(xié)調虛擬生活與現實生活間的關系,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2)以微信平臺為基礎構建高校思政交流平臺。傳統(tǒng)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是單方面的教育傳輸,自上而下的思想教育,學生被動接受高校的思想教育,相應限制了大學生個性的良性發(fā)展。微信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應注意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利,鼓勵學生進行思想表達,以深入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思想動態(tài),及時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思想指導,避免小問題的惡化,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微信作為一種信息交流工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師生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臺,高校輔導員應充分利用微信軟件這一優(yōu)勢,建立平等、自由的師生交流平臺。 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中,輔導員應將學生視為與自己平等的交流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思想表達,允許學生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以此作為激勵學生思想成長的落腳點和出發(fā)點,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而營造一種“雙主體”的交流模式,深化師生思想交流,抓住學生思想變化關鍵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3)立足社會實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真實性。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接受到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高校思政教育語言,無法滿足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高校輔導員應立足社會實際挖掘有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豐富高校思政教育語言的基礎上,加強高校思政教育的真實性和感染性。
綜上所述,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發(fā)展機遇。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施主體,應積極承擔起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的教育職責,以微信軟件為基礎,構建高校信息交流平臺,與學生進行平等、友好地交流,從而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給予學生科學、針對性的思想指導,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高校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不斷創(chuàng)新微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路經,構建契合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教育模式,加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加大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積極拓展思政教育新路徑。
參考文獻:
[1]柯婷.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構建體系研究[J].才智,2015(16).
[2]龐煒.3G時代手機媒體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武崢,趙耀.充分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微信為例[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6(12).
[4]周藝.互聯(lián)網+時代利用微信平臺進行高校黨建工作探索和實踐[J].西部皮革,2016(18).
[5]賴玉琇,李立.“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輔導員微信新媒體經營原則與方法探析[J].開心,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