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說文解字》為基礎對形聲字的聲符表義功能進行討論,概述了形聲字聲符表義研究的歷史發(fā)展和意義,同時又進一步探討了形聲字聲符表義的復雜性。
關鍵詞:《說文解字》;形聲字;聲符表義
一、形聲字的概述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中提出了“六書”說。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敘》中:“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字之體也;轉(zhuǎn)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雹佟八捏w二用”的觀點被廣泛認可。其中形聲是最多產(chǎn)的一種。
許慎對形聲字的界定是“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敘》中解釋,“以事為名,謂半義也;取譬相成,謂半聲也。”形聲字的形符表示形聲字的義類,也就是所屬的意義范疇;聲符則表示聲音。但聲符是否有表義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二、聲符表義研究的發(fā)展
聲符表義的研究貫穿古今。首先,聲訓是古代釋字的一種方法,早在《爾雅》、《說文解字》中就被使用。它是從聲音入手推求意義,即用音同或音近的詞來解釋詞義?!墩f文》:“摶,圜也。從手專聲?!睋唬谩班鳌眮斫忉?,圜和專音近,可以猜想形聲字的聲符與意義之間或許有關?!墩f文》中常出現(xiàn)“亦聲”這個術語,指的是會意兼形聲的字。如《說文》:“坪,地平也,從土從平,平亦聲?!币嗦曌值穆暦哂斜砹x功能。
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說”。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里:“王圣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雹谕跏ッ酪呀?jīng)意識到形聲字的聲符具有表義作用。
到了清代,學者們又進一步提出了音近義通說,主要是為了探求同源字。如《說文》:“巠,水脈也?!睅y,是水流分支,特征是細而長。以此為聲符的形聲字:徑、經(jīng)、莖、涇、脛、頸等,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細而長。如“徑,步道也”,是供人步行的道路,相對于官道寬而長來說,其特點就是細而長。“頸,頭頸也”,是人的脖子,其特點也是細而長。所以說具有同一聲符的同源形聲字,以聲符為詞源的話,聲符具有表義功能。
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說:“我們由理論說,每一形聲字的聲符,原來總是有意義的?!边€進一步指出:“形聲字的聲符所代表的是語言,每一個語言不論是擬聲的,述意的,抒情的,在當時總是有意義的。所以每一個形聲字的聲符,在原則上,總有它的意義,不過有些語言,因年代久遠,意義已茫昧,所以,有些形聲字的聲符也不好解釋了?!雹塾钟信_灣學者黃永武先生在《形聲多兼會意考》中說:“凡從某得聲之字多有某義?!背酥?,還有大批的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總結(jié)。
三、聲符表義的分析
通過前人的研究,我們知道聲符表義是十分復雜的現(xiàn)象。并不是所有形聲字的聲符都具有表義功能?!墩f文》中的“亦聲字”,這類形聲字的聲符都具有表義功能。另外如果形聲同源字是以聲符為源形成的話,那么它們的聲符也具有表義作用。還有凡是屬于古今字的,那么它的聲符也具有表義功能。古今字的產(chǎn)生就是為了區(qū)別分擔古字的某個或是某些意義而增加偏旁形成的一組字,所以今字的聲符一定是有意義的。例如“債、避、娶”等。④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情況。
(一)聲符的本義
聲符表義有的是使用聲符的本義,即形聲字的意義與聲符的本義有關。一是聲符的本義就是形聲字的意思。這種情況下的形聲字的聲符與形聲字本身一般是一組區(qū)別字,也就是古今字。例如《說文》:“溢,器滿也,從水益聲?!本徒褡帧耙纭钡囊馑际枪抛帧耙妗钡谋玖x。如《呂氏春秋·貴當》:“澭水暴益”中的“益”就用的是該字的本義。
二是聲符的本義與形聲字的意義相關。例如《說文》:“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聲符“昏”,日冥也。就是太陽慢慢西落,黃昏?!盎椤本褪窃邳S昏娶婦。又如《說文》:“閽,常以昏閉門隸也?!比章潼S昏時關門的人就是閽。
(二)聲符的引申義
有的是聲符的引申義。如《說文》“惛,不憭也,”聲旁“昏”引申為昏暗,暗而無光?!皭浮本褪切闹邪刀鵁o光,不聰慧。
又如《說文解字注》:“弟,引申為凡次弟之弟、為兄弟之弟、為豈弟之弟?!薄墩f文》:“娣,女弟也”以及“悌,善兄弟也”,“弟”就是兄弟?!墩f文》:“梯,木階也?!迸捞葑訒r自下而上,是有次序的,“弟”就是次第。
(三)聲符的假借義
概念隨著社會發(fā)展會有消失有新生,是無限的。如果給每個概念都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字詞是不可能的,于是就用已有的來表示新出概念。
《說文解字注》中:“濃,露多也?!础队喜俊吩唬骸x,厚酒也。’《衣部》曰:‘襛,衣厚皃?!厕r(nóng)聲字皆訓厚。”“農(nóng)”字的本義是“耕種”。后來表示“濃厚”的意思時就借“農(nóng)”代替?!胺厕r(nóng)聲字皆訓厚”就是用的是“農(nóng)”的假借義濃厚。
又如“北”的本義是背,后假借為方位詞,表示方向北。《說文》:“邶,故商邑。自河內(nèi)朝歌以北是也。”使用的就是“北”的假借義方向北。
四、研究的方法與意義
形聲字聲符表義功能的情況,有規(guī)律可循,但也有例外。所以在研究時一定要保持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一方面在研究時一定要注意材料的運用,《說文解字》、《爾雅》等一些字書辭書,以及先秦文獻或后世的注本等。在研究時不能隨意附會,一定要找材料證明。同時注意利用甲骨文和金文材料。另外可以用現(xiàn)代的邏輯推理、歸納演義等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形聲字聲符表義功能的研究,對于我們了解古人創(chuàng)造漢字的觀念很有幫助,同時對于我們研究漢字的變化發(fā)展過程也很有用。
參考文獻:
[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2]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匯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4:6.186
[3]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4.
[4]董性茂.形聲字借用聲符表意例證[J].莆田學院學報,2007,04:29-32.
[5]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8:3.
作者簡介:張琦(1993年),女,河南省三門峽,現(xiàn)在就讀于黑龍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