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心理學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基礎性學科,作為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并且在旅游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在素質教育的改革背景下,旅游心理學課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但是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對其加以解決?;诖?,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并從實施原則和具體措施兩方面重點探討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案,旨在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不斷提高旅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旅游心理學;教學改革;課程內容;教學方法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旅游業(yè)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6年全年旅游業(yè)總收入高達4.69萬億元人民幣,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83%,全國旅游業(yè)對國內生產總值的綜合貢獻值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11.01%,其中,國內旅游人數增加到44.4億人次。此外,2016年開設旅游類專業(yè)的院校共計2614所,在校學生超過67萬人。由此可見,我國旅游業(yè)呈現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已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戰(zhàn)略性支柱產業(yè),并且根據預測中國城市在未來的十年內旅游業(yè)仞會領先發(fā)展,這在進一步推動各類院校旅游類專業(yè)前進的同時,也對從業(yè)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心理學課程是旅游專業(yè)的基礎專業(yè)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旅游類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素質,并且對其社會能力提升、職業(yè)能力的強化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可是從當前旅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來看,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將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任務充分落實顯得十分緊迫。
一、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筆者對本地區(qū)在校接受旅游心理學教育的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旅游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生、從事旅游行業(yè)的工作人員給予調查分析,以問卷調查為主要方式。其中,針對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共發(fā)放120份調查問卷,發(fā)放率100%,回收117份調查問卷,問卷回收率97.50%,有效問卷共計117份,問卷有效率100%,主要針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課程內容等方面設計調查問題。針對從事旅游行業(yè)工作人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50份,發(fā)放率100%,回收46份調查問卷,問卷回收率92.00%,有效問卷46份,問卷有效率100%,主要是針對旅游心理學課程在實際工作中有無價值進行問題設計。通過對問卷的結果分析,得出以下幾方面的結論。
(一)學習興趣不濃,對課程價值缺乏認同感
根據問卷調查資料顯示,學生對旅游心理學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不濃厚,其中僅有31.26%的學生非常喜歡且持有濃厚興趣學習旅游心理學課程,而不感興趣的學生比例高達19.02%,還有49.72%的學生持有無所謂的學習態(tài)度。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學生認為旅游心理學課程的學習意義不大,沒有什么實際的用途,隨后則是課程內容索然無味,興致缺失,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產生興趣不高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而認為旅游心理學課程使用價值較高的學生不超過15%。對學生進行“你認為旅游心理課程,對你將來從事旅游工作有價值或意義”這一問題的調查中發(fā)現,55.19%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學習具有一定的價值,而39.01%的學生則認為其沒有價值,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順利畢業(yè)而學習。而在已經就業(yè)的旅游工作人員調查中,旅游心理學的存在價值調查則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結果:73.11%的旅游從業(yè)人員認為旅游心理學課程具有應用價值,而認為其幫助不大的僅占7.14%。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對旅游心理學課程價值缺乏認同感。
(二)課程內容匱乏,教師單一授課與學生機械聽講并存
根據調查問卷資料顯示,84.26%基本沒看過旅游心理學以外的書籍,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也僅是通過單一的教材講解來使得學生了解旅游心理學知識點,對新理論、新知識及新經驗的講解較少,甚至某些教師根本不會講新的知識點。超過80%的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就旅游心理學知識進行過自主討論或者活動討論,超過90%的學生沒有參加過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即便是在課堂講解中,教師也只是通過單一的書面講解方式來為學生介紹知識點,或者通過PPT課件播放來讓學生自由閱讀。由此可見,教師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fā),師生之間缺乏應有的互動交流。長此以往,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就僅處于信息單項交流的狀態(tài)內,學生需要做到的就是聽教師講課,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完成課時教學任務,極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
(三)知識專業(yè)性不足,缺乏對方法的有效掌握
旅游心理學課程具有專業(yè)性和應用性并存的學科特征,但是從學生、從業(yè)人員的問卷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旅游心理學的所學知識無法應用在實際之中,不能充分體現旅游心理學課程的特點。絕大多數學生在完成旅游心理學課程學習之后,雖然從某種程度上理解了知識點的含義,但是卻又有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覺,特別是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更是無法將其進行有效的應用。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心理學課程教材中對研究方法的描述較少,學生無法有效掌握旅游心理學課程的知識點,更不會運用自身所學到的旅游心理學知識。甚至有的從業(yè)人員認為,旅游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價值不大,各知識點之間較為零散,且與實際就業(yè)中遇到的問題差距太大,如果真的解決問題,課程中所提及的知識點無法從專業(yè)角度給出答案,因此,幫助意義不大。由此可見,旅游心理學課程知識專業(yè)性不足,缺乏對方法的有效掌握。
(四)思考問題能力有待強化,理解能力薄弱
從調查結果中顯示,超過90%的學生沒有參加過課外考察的經驗,更是沒有機會基礎實際問題,學生對自己所感興趣的旅游心理學問題沒有明確的認知,所回答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書本上的課后習題,或者老師講課介紹的問題。因學生缺乏對社會現實問題的基礎,使得學生無法就旅游心理學課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所以導致學生對問題的實際理解能力較為薄弱。同時,學生在旅游心理學課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機械記憶的方式進行學習,對其知識點的掌握往往處于初級水平層面,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靈活運用能力不足。此外,某些教師過于強調旅游心理學課程教材的權威性,給學生灌輸的思想則是教材中的知識是正確且毫無錯誤的,這就使得學生面對這些知識點時缺乏思考,無法形成符合自身認知的觀點。由此可見,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待強化,理解能力薄弱的問題[2]。
(五)重視知識理論教育,與崗位知識融合效果不佳
從對旅游從業(yè)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你認為你所學習的旅游心理學知識與現實中所需要運用的旅游心理學知識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36.21%的旅游從業(yè)人員認為,學校所講解的旅游心理學知識內容體系較為龐雜,且抽象難懂,無法明確其中所需要掌握的重點,進而增加旅游心理學知識在實際運用中的難度;31.59%的旅游從業(yè)人員認為,學校所講解的旅游心理學知識點以普通心理學知識點為主,缺乏對旅游管理專業(yè)所涉及心理學知識的著重分析,這就導致在實際應用中無法進行相應的理論分析;14.61%的旅游從業(yè)人員認為,學校的旅游心理學課程體系在系統(tǒng)性、或是深度、覆蓋范圍等方面都有所不足,無法實現旅游心理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的有機融合;僅有17.59%的旅游從業(yè)人員認為,學校所學習的旅游心理學知識點可以很好的運用在實際旅游管理工作中,且融合性良好。由此可見,學校的旅游心理學重視知識理論教育,沒有針對旅游行業(yè)的特點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與豐富,使得旅游心理學知識與崗位融合效果不佳。
二、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
(一)明確旅游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
旅游心理學課程是旅游類專業(yè)的基礎性專業(yè)課,在對其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旅游管理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便為旅游心理學課程指明正確的教學改革方向。
第一,以培養(yǎng)中高級專業(yè)管理人才為基礎目標。對此,在培養(yǎng)技能型服務人才的同時,還需要對人才進行專業(yè)性教育,不斷提高人才的旅游管理能力,切實有效的滿足旅游管理專業(yè)教育的內在需要[3]。例如,在旅游者個性心理的介紹中,在講解心理學基礎理論的同時,還需要介紹個性與旅游行為之間的關系,通過各知識框架之間的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來逐步優(yōu)化人才的認知結構,以便為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第二,培養(yǎng)理論和實踐并存的復合型人才。旅游產業(yè)所涉及的領域、知識較多,這就要求人才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對其他學科加以滲透,通過學科內容的相互交叉不斷提高旅游專業(yè)學生的理論水平。同時,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以便實現理論能力與實踐探索之間的相互融合,從而培養(yǎng)出旅游產業(yè)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第三,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中要運用科學有效、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如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可以就課程內容中的問題主動思考,不斷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推動與促進作用。
(二)精準定位旅游心理學的課程地位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精準定位旅游心理學在旅游類專業(yè)教學中的地位,通過旅游心理學課程功能的充分發(fā)揮來不斷提高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水平和質量,為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最優(yōu)化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
一方面,旅游心理學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基礎性課程。從狹義層面來說,旅游心理學課程以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動為主要內容,通過對分析內心規(guī)律的認識來更好的明確旅游管理專業(yè)其他理論知識[4]。同時,旅游心理學課程知識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如在某項旅游線路的開發(fā)中需要以旅游者的心理活動為基礎,使得所開發(fā)出的新路線迎合主體的客觀需要。
另一方面,旅游心理學課程是人才能力提高的關鍵性課程。旅游心理學課程是學生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基礎,例如,在旅游市場營銷、旅行社管理等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了解旅游主體的心理,包括個性心理、消費心理等,以此為切入點來生成相應的旅游產品推廣方案、旅游路線發(fā)開策劃方案等。由此可見,旅游心理學課程的時間安排上,其所處的位置應該相對靠前。
三、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
(一)實施原則
旅游心理學課程是旅游專業(yè)的基礎專業(yè)課程, 通過課程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旅游類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素質,并且對其社會能力提升、職業(yè)能力的強化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其課程的教學改革要遵循并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以便保證各項方案、具體措施可以充分落實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切實有效的提高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有效性。
1.客觀原則
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要遵循客觀原則。對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對待當前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者不足,如教學方式單一、課程體系不完善等,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旅游心理學的研究現狀等為依據,結合實際的教學事件加以分析,以便構建更為完善、詳盡的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2.科學原則
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要遵循科學原則。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中,要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幾方面入手,在以生為本課程教學理念的引導之下,優(yōu)化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教”與“學”的相輔相成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實效性。
3.協(xié)調原則
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要遵循協(xié)調原則。從含義上來說,協(xié)調原則主要是指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影響其教學質量的各類要素,并且通過課程各類要素的協(xié)調來共同推進課程教學改革進程的深化[5]。一方面,內部協(xié)調要從理念、方法、內容等方面進行協(xié)調改革,通過各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來實現教學結構整體效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外部協(xié)調要從專業(yè)教育方向、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其他專業(yè)課程等方面入手,從而構建更為完善的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框架。
4.發(fā)展原則
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要遵循發(fā)展原則。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要緊緊迎合當前的時代發(fā)展潮流,教師要形成動態(tài)發(fā)展理念,以動態(tài)的眼光來看待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活動,根據社會要求、行業(yè)發(fā)展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旅游心理學課程的內容,使得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永葆活力。
(二)具體措施
1.明確教學目標
在旅游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框架之下,應充分考慮到旅游心理學課程在整個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以此為依據明確旅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首先,知識掌握方面,學生在旅游心理學課程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熟悉掌握各種概念、理論等,逐步構建起旅游心理學的知識框架,善于從專業(yè)角度分析旅游心理學的課程內容,及時思考其中的各項內容。對于發(fā)現的問題要及時自主解決,從而實現知識掌握能力的順利提高。其次,素質教育方面,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能力、職業(yè)能力、科學能力,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式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旅游心理學知識來分析實際中的旅游現象,將素質教育目標充分落實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6]。最后,實踐應用方面,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將此融入到旅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設計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不斷探索未知世界。
2.整合課程資源
要科學整合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資源,通過課程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來最大限度地彰顯課程的整合價值,從而促進旅游心理學的課程教學。
一方面,旅游心理學課程是旅游類課程和心理學課程的交叉類學科,即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旅游的各類現象,探究其中的本質內涵。對此,在實際的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要以“旅游體驗”為切入點,重新審視課程內容中的旅游需求、旅游動機、旅游消費等心理,通過內容的豐富來促使學生更好地明確旅游心理學課程中的各種概念、心理機理等知識點,為學生接下來的旅游管理專業(yè)知識學習奠定良好基礎[7]。
另一方面,梳理旅游心理學課程內容的邏輯順序。對于剛剛接觸旅游心理學課程的學生來說,他們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循序漸進的步驟逐一進行,使得學生可以有步驟的理解旅游心理學知識內容。同時,教師要根據旅游活動順序整合旅游心理學課程資源,為學生營造連貫性和整體性并存的旅游活動場景,以便為學生的知識建構奠定良好基礎。
3.完善教材體系
教材是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因此,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材改革的過程中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加強旅游心理學課程學科與旅游管理專業(yè)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在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從而實現“教”與“學”的協(xié)同進步。
第一,彰顯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從旅游心理學課程教材的編撰情況來看,研究方法主要存在于教材的緒論部分,以引導學生大體了解為主。但是值得說明的是,研究方法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旅游心理學課程教材中的知識點,這對學生實踐能力、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8]-[9]。因此,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材中可以添加研究方法,并且將其貫穿于教材的始終,以便加深學生對旅游心理學課程知識點的理解,及時彌補當前教材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及時更新課程教材的內容。對此,院校管理者、教師及科研人員要根據本校旅游管理專業(yè)教學的現實情況,合理選用教材。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材的更新過程中,教師要科學選擇教材版本,應以內容豐富、便于消化、思維開放、觀點正確、推論邏輯性較強的教材為主,通過更為全面的教材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第三,不斷創(chuàng)新并豐富教材形式。對此,院校可以鼓勵任課教師根據旅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撰寫講義,可以將個人講課風格、學術觀點、科研成果融入其中,將此看做豐富旅游心理學教材體系的重要方式。此外,教師可以應用現代教育科學技術,在傳統(tǒng)教材的基礎上,通過網絡搜集、電子課件生成、軟件應用的途徑不斷創(chuàng)新教材形式,或者通過電子教學平臺的建立來實現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
4.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變革課程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目標的不同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旅學生對旅游心理學課程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實效性。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講授教學方式。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程教學方案的生成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加以調整,通過課程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法,根據教材內容融入真實的旅游心理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習的旅游心理學概念、心理機制原理來對其加以解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10]。此外,還需要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對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應用電子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課件、影像資料等手段不斷優(yōu)化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效果。
第二,應用研究性教學方式。一方面,教師要科學考察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認知能力,設計并確定研究性課題的題目,具體類型有長期課題、短期課題兩種。同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研究性題目,教師則需要在學生的選擇過程中做出適當性的指導。另一方面,整合課題小組,明確每個課題小組的人數,要求每個小組根據課題題目撰寫相應的課題規(guī)劃,形成一定的實施方案。研究結束后,學生需要撰寫研究成果報告,并在班級或者年級組的范疇內講解,其他同學則可以參與討論,判斷方案的可行性,提出改進建議。
5.健全考核機制
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要不斷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精準科學、規(guī)范合理的監(jiān)控旅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過程,如果發(fā)現其中有不足之處,則需要及時調整課程的教學方案,并將此看做是保證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效果的基礎。
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考核機制應該涵蓋多個部分,主要可以分為基礎知識、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占總成績的比重分別是60%、30%、10%。在基礎知識考核方面,以原理、概念、理論等方面為主要內容,通過統(tǒng)一試題的生成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實踐能力考核方面,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實踐機會的提供來加以考核,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在思維能力考核方面,要堅持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原則,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課程學習活動中的變化,設置一定的思維考核內容,將此看做是推動人才現代化、素質化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旅游事業(yè)的不斷進步,在旅游經濟迅猛發(fā)展的驅動之下,各類院校要對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給予高度重視,通過明確旅游管理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和精準定位,旅游心理學的課程地位兩種方式來為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同時,在落實和實施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旅游心理學課程改革的原則,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整合課程資源、完善教材體系、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健全考核機制幾項具體措施來更好的提高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水平,以便為我國旅游業(yè)提供復合型專業(yè)人才,為國民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此外,因本人能力有限,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研究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不足之處,還需要旅游類專業(yè)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討、交流教研經驗,加快旅游心理學課程新的發(fā)展進程。
參考文獻:
[1]潘云,薛美玨. 應用型本科《旅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改革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6,3(40):74-77+82.
[2]李萍. 基于畢博平臺的問題式學習法在旅游管理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以旅游心理學為例[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9(02):130-132.
[3]孫彥逢. 高職高?!堵糜涡睦韺W》課程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研究[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2):245.
[4]薛英. 旅游心理學課程創(chuàng)新性改革探析——以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專業(yè)為例[J]. 船舶職業(yè)教育,2015, 3(06):30-32+47.
[5]楊亞芹. 基于項目式教學的“旅游心理學”教學改革研究——以“旅游者的氣質”為例[J]. 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28(02):70-73.
[6]楊穎. 基于職業(yè)導向的高校旅游心理學課程改革[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11):257.
[7]王海莉. 本科《旅游心理學》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教學方法探討[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01):108-109.
[8]趙根良,陳小云. 高職《旅游心理學》課程建設與改革探索[J]. 經濟研究導刊,2011,(09):259-260.
[9]文嵐,文大為,李培紅. 《旅游心理學》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4,(18):635+637.
[10]丁玉蓮.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旅游心理學》教學模式初探[J]. 科技信息,2016,(09):223+225.
作者簡介:
謝青,女,漢族,云南昭通市人,出生于1964年10月,大學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旅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等。工作單位:云南旅游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