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蟒河治理的經(jīng)驗聞名全國,還曾受到國務院的表彰,它無疑可以稱得上是名河了。名河令人欣喜,它的源頭更令人神往。近年來不斷有人溯河而上去探訪蟒河的源頭,都因山高路險不便直接到達。而我則是在接受了全國政協(xié)有關(guān)治理黃河的征文撰稿任務后,“奉命”對黃河的支流——蟒河進行實地考察。于是,我便實現(xiàn)了到蟒河源頭探訪的夢想。
蟒河的源頭位于豫晉兩省交界的陽城縣境內(nèi)的莽山之花野嶺。我這次去,沒有溯河而上,而是選擇了濟源通往陽城的公路乘車前往。
車在濟陽公路上行駛,一路盤旋而上,峰回路轉(zhuǎn)。彎道連著彎道,山洞連著山洞。穿過友誼洞后,就進入陽城境內(nèi)了。山西山多,洞那邊仍是大山。突然,眼前閃出一個“蟒河”字樣的路標。因事先有約,見到陽城縣政協(xié)的同行后才知道,這個路標是通往蟒河鎮(zhèn)的。陽城縣城距蟒河源頭35公里,到了蟒河鎮(zhèn)基本上是一半的路程。過去到蟒河的源頭去,臺頭、桑林這兩個鄉(xiāng)是必經(jīng)之地,現(xiàn)在這兩個鄉(xiāng)撤銷后合并成蟒河鎮(zhèn)了。說話間,車已行駛到花園嶺隧道。我驀地想起蟒河的源頭不是在花野嶺嗎?經(jīng)詢問才知道,花園嶺就是花野嶺。因如今的蟒河源頭已成為風景區(qū),大自然把這里裝點得就像一個大花園。于是人們就把花野嶺改了名。
穿過花園嶺隧道,進入瀑布山莊,車在這里停了下來。瀑布山莊是新建的,方圓有三四個籃球場那么大,夾在兩個小山包之間。供游客吃、住、購的現(xiàn)代建筑,依山就勢而建,分布在停車場的兩旁。在停車的地方,有一幅景區(qū)導游圖。駐足觀看,方知蟒河景區(qū)地處太行、王屋、中條三山交會地帶,總面積5573公頃,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qū)。據(jù)介紹,這里的自然風光很美,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趣天成,素有“黃土高原小桂林”之雅稱。其山層巒疊嶂,奇峰突兀,主要山景為蓮花峰、望蟒孤峰、孔雀峰、石人山、窟窿山、三盤山,還有數(shù)百萬年形成的地表鈣化景觀;其水清澈見底,終年不斷,最著名的水景有蟒河的出水洞、二龍戲珠、水簾洞、飲馬泉、小黃果樹瀑布、流銀瀑布、黃龍瀑布、黑龍瀑布、天龍瀑布,以及蟒湖。瀑布山莊就坐落在黃龍、黑龍、天龍三大瀑布交匯的地方。過去這里叫黃龍寺,如今寺廟猶存。走進寺內(nèi),方知這里是祭祀水神的地方。該寺始建于何時,已無從可考。只是那座岌岌可危的大殿和與之相對應的渾身斑駁的戲樓,仿佛告訴人們,這座寺廟已經(jīng)很有年頭了。大殿的門被一把銹跡斑斑的鐵鎖鎖著,透過門縫也未能看清里面供奉的是何方神仙??礃幼?,這里已好久沒有香火了。我的心里掠過絲絲蒼涼。不過,眼前的蕭瑟景象,并不影響我探索蟒河源頭的興趣。蟒河景區(qū)之大,可游覽的地方很多,但我此行選擇的目標是以水為主。
走出黃龍寺,順著景區(qū)新修的小道南行,不足千米就可到達三大瀑布。這小道一邊貼著山崖,一邊臨著深谷。探身往下看,只聞水聲,不見谷底。繼續(xù)前行,只見一座鐵索橋橫架在深谷之上。走近了,才看清橋面由一塊塊木板鋪就。走在呼扇呼扇的橋上往下看,我發(fā)現(xiàn)橋下陰森森的,約30米深才可看到河谷的水面。那水流得很急,水聲、風聲交織在一起,發(fā)出呼呼的聲響。過了橋,繞過一個小山包便是青石鋪就的臺階路。這段臺階路時而直下,時而拐彎,陡若云梯,呈“之”字形向山下的河谷伸去。當我氣喘吁吁地走下最后一個臺階時,眼前突然閃出道道銀光,我終于看到了瀑布。這里是一個龐大的瀑布群,黃龍、黑龍、天龍三大瀑布,從三個方向而來,在幾十米高的斷崖上傾瀉而下,飛珠揚沫,騰起蒙蒙水霧,然后落地成潭。其聲震撼山野,攝人心魄。三大瀑布分布在百米范圍之內(nèi),彼此交匯后奔騰南下,流入蟒湖。我想,在豐水季節(jié),如遇山洪暴發(fā),這里一定是激流飛石,駭人心目。置身河谷之中,我細心地在瀑布旁邊的山崖上尋覓,發(fā)現(xiàn)被水沖刷的痕跡比十層樓還高,那是不知何年何月大自然留下的水文記錄。童年時代在蟒河岸邊觀看漲水的情景,又歷歷在目。那水就是從這里流向我的家鄉(xiāng),流過我的眼前,流向黃河的喲。
看罷瀑布群,我便溯河北上,到蟒河的源頭——出水口去探訪。從瀑布山莊到出水口,聽當?shù)乩相l(xiāng)說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在沿途不時看到從巖石縫里滲出的水,匯成涓涓溪流,流入蟒河的主河道。駐足溪邊俯首靜觀,清流如帶,鳴聲如琴。抬頭看山,樹木郁郁蔥蔥,綠蔭如蓋。其中不乏北方極少見的亞熱帶樹種紅豆杉,還有藥用價值極高的山茱萸??磥?,如此涓涓溪流,正是得益于這樣好的植被。沿著河邊的山道行走,時而清泉漫流石上,時而銀絲般的小瀑布如雨如霧,噴灑到你的身上,在石人山與棋盤山之間的飲馬泉畔,不時可以聽到猿啼鳥鳴。仰天望去,只見黑鸛、金雕在頭頂盤旋,它們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細觀林濤,樹枝搖擺處是獼猴在嬉鬧。過去只知道我國地理分布最北部的太行獼猴,在我的家鄉(xiāng)濟源市的五龍口一帶,想不到在蟒河的源頭也有獼猴。不過,五龍口的獼猴不怕人,還會陪游客照相,真正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而這里的獼猴,仍然生活在原始的自由王國,見了人,就逃得遠遠的,不敢與人親近。我雖數(shù)不清這里有多少獼猴,但我看到的至少有兩三群之多。過了獼猴保護區(qū),又看到一個瀑布,這就是景區(qū)內(nèi)小有名氣的小黃果樹瀑布。它雖不及我先前看到的黃龍、黑龍、天龍三大瀑布壯觀,但寬幅和落差均在10米左右。它從斷崖上飛流而下,就像掛在一堵石墻上似的,還有點像電影的銀幕。禁不住如詩如畫般的美景的誘惑,我伸手捧水而飲。帶著幾分愜意,幾分陶醉,穿過翡翠潭和水簾洞,一會兒工夫就到了蟒河的出水洞。這里是蟒河的源頭,這里有我童年的夢想,這里是令我神往的地方。在這里,我看到了一汪清泉狀若磨盤從山洞里涌出;在這里,我聽到的泉水之聲不是叮咚叮咚而是洪鐘般的聲響。那泉眼深處仿佛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泉水向外奔流。觸景生情,站在蟒河的源頭,我的心情很激動,激動得竟有點情不自禁,一聲“我到蟒河源頭了”的高喊,抒發(fā)了幾十年的夢中情。喊聲在山谷中回蕩,喊聲和著水聲飄向遠方。此時,我再次捧水而飲,這兒的水是那樣的清爽,那樣的甘甜。細想,蟒河曾是一條害河,經(jīng)過治理早就變害為利了。蟒河不正在造福人民嗎?它的水當然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