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兒球”,一般都是用來批評人的特殊稱呼,國慶長假的一天,爸爸要帶我去和“刺兒球”來一次親密接觸。我真是充滿期待,又心向神往。這“刺兒球”,就是長在樹上的板栗。
一路風(fēng)馳電掣,到了板栗園區(qū)。下了車,我們帶上了塑料袋、竹竿等工具就往山上跑。通往板栗林的山路彎彎曲曲,高高低低,沐浴著秋日那特有的陽光,耳畔響著秋風(fēng)吹樹葉的沙沙聲,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終于到了板栗林,只見板栗樹非常高,一只只板栗猶如一只只毛茸茸的小刺猬掛滿了枝頭,隨著秋風(fēng)吹過,微微搖動,又像一個個調(diào)皮的孩子,在炫耀著自己的驕傲和成熟。
我們分了一下工,大人們負責(zé)在山坡上用竹竿敲板栗,小朋友們負責(zé)在山坡下?lián)彀謇??!熬逕o霸來了!”隨著爸爸的喊聲,只見一只“綠球”瞬間從樹上掉了下來,然后迅速地往坡下滾,最后在一個小土坑里停下?!鞍l(fā)現(xiàn)目標(biāo)!”我連忙沖了上去。好家伙,果然是只巨無霸。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想把它剝開?!安缓?,痛!”我尖叫了起來,原來是板栗刺扎進了手指。小伙伴們跑了過來,一起想辦法對付這全身是刺的家伙。大家一會兒用石頭砸,一會兒用腳碾。哈,不一會兒,“刺兒球”就破開了口,里面露出呈半圓狀的棕色果實。一顆、兩顆……一共有五顆!我們興奮地叫了起來。
有了戰(zhàn)果,讓我們更加興奮。在撿板栗時,我們還意外發(fā)現(xiàn)了地上還埋伏著一些因為早熟而自己掉下來的板栗,用樹枝撥開地上厚厚的枯葉,或許就會有一個大板栗正躺在那兒等我們?nèi)臁C堪l(fā)現(xiàn)一個,小伙伴們便會驚喜地大叫,那種心情就如撿到了什么寶貝似的。一個半天,我們的小臉蛋上盛開了這個秋天最美的花朵!
收獲了一大堆板栗,還是趕快大快朵頤吧!我把板栗果實咬開,里面露出了棕色的薄膜,我小心翼翼地把薄膜去掉,嫩黃色的果肉露了出來。我輕輕地咬了一口,感覺微甜脆口,如老家的生地瓜,不過質(zhì)地比生地瓜硬一些。聽大人們說,板栗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淀粉和蛋白質(zhì)含量非常高,非常適合大人和孩子食用。同時它還有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能。聽了以后,我想板栗真不愧享有“千果之王”的美譽。
太陽漸漸下山了,提著沉甸甸的板栗,快樂溢滿了我小小的心房。第一次采摘板栗,讓我的生活又多了一份色彩!
【諸葛老師的話】
這是一篇按照事情發(fā)展先后順序安排的記敘文。從出發(fā),到采摘,到回家,整個過程安排清晰。文章的重點段落是如何采摘板栗,這個過程小作者又是按照“打板栗——追板栗——打開板栗——發(fā)現(xiàn)更多的板栗”這樣的過程,細致地刻畫出了第一次采摘板栗的苦樂過程。然后,小作者細致地描寫了“吃板栗”的過程,交代了板栗的構(gòu)造,板栗的顏色、味道,以及板栗的營養(yǎng)成分。全文記敘層次非常清楚,重點也突出,尤其是注意寫出了自己興奮的心情。
第一、第二小節(jié)可以再簡單一點,語言運用還需要更加細心琢磨,這樣能更好地突出文章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