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舊照片,印證著1937年發(fā)生的可怕的一幕。——題記
在一個明媚的清晨,陽光照到葉子的露珠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在綠草的清香中,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捧著一束嬌艷的鮮花,向著上?;疖嚹险咀呷?。老人慢慢地走到軌道旁,凝視著遠(yuǎn)方,記憶仿佛回到了1937年8月28日。
那天,窮兇極惡的日本鬼子向上?;疖嚹险就稊S了30多枚炸彈。頓時,那條唯一的逃生路變成了不歸之路,幾十萬逃亡的群眾,他們妻離子散,死的死,傷的傷。有的絕望地呻吟著;有的被炮彈炸得血肉橫飛,體無完膚;還有的緊緊地抱著親人那冰冷的尸體,撕心裂肺地哭喊,久久不肯松開……
他們曾經(jīng)溫暖的家已被炸得七零八落,大街小巷硝煙彌漫,火焰直沖云天。放眼望去,死傷者無數(shù),上?;疖嚹险境闪艘蛔碎g地獄!天橋折斷了,鐵軌扭曲,馬路被砸出一個個大坑,房屋橫七豎八地倒在馬路上。死亡的氣息籠罩著整座城市,到處都是呻吟聲、呼救聲、哭泣聲……
“哇……”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劃破天際。只見一個很小的孩子坐在橫七豎八的廢墟之間,渾身布滿血污。他奮力張開雙臂,用盡全力嘶喊著,他多么渴望爸爸媽媽快點(diǎn)來到他的身邊?!鞍职帧瓔寢尅笨扇螒{他怎么呼喚,回答他的還是四處的狼藉,滾滾的濃煙……稚嫩的他此時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是一個孤兒了。
八十年過去了。
“爺爺,您怎么哭了?”一個稚嫩的童聲把沉浸在回憶中的他喚醒,他的淚水模糊了手中這張老照片。昔日的斷壁殘垣已是今日的高樓大廈,昔日折斷的鐵路,今日火車呼嘯而過。老人抱起親愛的小孫女,喃喃地說:“你是一個幸福的孩子。希望戰(zhàn)爭從此永遠(yuǎn)不在這個世界上發(fā)生……”
【楊老師的話】
通過本篇習(xí)作,我讀出了一個想象力豐富、才思敏捷、熱愛和平的小作者。小作者借助老人的回憶,還原過去的時光,于是,讀者也不知不覺地被他牽著引著,一同悲,一同憂,一同撕心裂肺,一同惋嘆憤慨:戰(zhàn)爭多么可怕,和平多么寶貴!同時小作者從視覺、聽覺多個角度對照片進(jìn)行了生動地描述,讓人身臨其境。特別是在車站被炸一段的描寫,小作者花了大量筆墨,用了兩個自然段的細(xì)膩描寫,再加上合理的想象,把一座被戰(zhàn)爭摧毀的城市廢墟形象寫得觸目驚心,令人扼惋。這樣的寫作手法真讓人耳目一新!
如果說美中不足的話,我覺得可以把副標(biāo)題改為“一張老照片引發(fā)的回憶”會更符合本文的內(nèi)容,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