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滿堂
(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yè)學校,南京 210017)
碎片化學習視野下的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堂教學
馮滿堂
(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yè)學校,南京 210017)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碎片化學習成為學生所推崇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具有學習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時長短,內容易獲取,知識吸收率高等優(yōu)點,但也具有所學知識碎片化,不成系統(tǒng)等問題。為了揚長避短,以微課作為碎片化學習資源,提出碎片化學習視野下的課堂教學要微課教學資源系列化,網絡學習平臺移動化,碎片化學習要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融合,并結合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通過具體的案例加以闡述,為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堂教學改革進行有益的探索。
碎片化學習;微課;C語言程序設計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在大街小巷,公交車上,地鐵上,課間休息期間,隨時隨地都能看到人們利用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iPad等低頭上網學習,甚至出現(xiàn)了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利用手機偷偷摸摸上網,智能手機被稱為課堂教學打不死的“小三”,以上種種情況表明,人們已進入了碎片化學習的時代。即人們可以利用一點一滴的“碎片化”時間來進行閱讀與學習,使人們能夠在學習中更好的適應社會與自我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其微小化、碎片化、社會化、協(xié)作化、情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特征[1]。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智能手機成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交流溝通學習的重要工具,碎片化學習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微課(微視頻)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觀看學習,問題討論、作業(yè)與考試也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進行完成。面對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如仍采用以課上講授,課下練習,一言堂,滿堂灌的陳舊的教學模式,必將造成學生厭學,教學成效大打折扣[2]。五年制高職生基本上都是數(shù)字一族,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很難安安穩(wěn)穩(wěn)地按著教師的邏輯上好一堂課,他們要求的是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微課以短小精悍著稱,短則一到兩分鐘,長則八到十幾分鐘,具有碎片化學習的特征。本文從碎片化學習的視野,借助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資源開展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堂教學,為五年制高職課堂教學改革進行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關于碎片化學習,國內已有不少學者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對碎片化學習的現(xiàn)象進行了描述,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和表現(xiàn)形式,也有少數(shù)一線教師開展了應用實踐研究。但關于碎片化學習的概念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如有學者將碎片化學習定義為通過對內容或學習時間進行分割,使學習者對學習內容進行碎片化學習,也有將碎片化學習定義為學習者在自然情境中,根據(jù)自我的需要,利用多樣化的媒體、零散時間和分布式的空間學習零碎知識內容的學習方式。中山大學的王竹立教授把碎片化學習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碎片化學習是指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碎片化資源,碎片化媒體進行正式與非正式學習,而狹義的碎片化學習則局限在在非正式學習范疇。不管哪種定義都體現(xiàn)了碎片化學習的碎片化時間,碎片化資源和碎片化媒體的特征[3]。針對碎片化學習在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中應用應屬于一種正式學習,是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中心的系統(tǒng)學習,主要是讓學習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資源和碎片化的媒體圍繞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利用智能手機開展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式的學習,就是一種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補充。
碎片化學習是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學習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碎片化學習成為年輕一代比較喜歡和接受的學習方式,碎片化學習具有學習時間可控,學習內容精且便于獲取,學習時間短,更易于集中學習興趣,知識的吸引率高,能創(chuàng)造高度情境化的學習體驗,能極大的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擴展學生的交流范圍,積極參與協(xié)作學習。碎片化學習由于獲取的是學習內容片斷,學習時間零散,知識原有的聯(lián)系被人為的分隔,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完整的科學體系,會給人一種雖然學了很多,但沒有用的感覺[3]。學習者獲取的零散的知識信息,會造成認知負荷過重,使學習者缺少深度思考,無法形成深度學習,進而導致學習者通過碎片化學習從內容碎片化慢慢發(fā)展成學習行為碎片化,思維碎片化和認知碎片化。隨著學習者利用智能手機碎片化學習增加,也會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造成干擾,造成學生在課堂上看手機,形成“低頭一族”,讓老師和管理者造成很傷腦筋。面對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應該采用合適的策略和方法,克服這種新型學習方式的缺點,發(fā)揮優(yōu)勢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服務。
《C語言程序設計》是五年制高職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yè)學生所學的第一門程序課程,該門課程一直以來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以講授C語言知識點為主,再結合一些小例子,小任務讓學生上機實踐練習,這種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造成很多學生厭學。同時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往往是中考的失利者,本身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學習困難與問題,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很反感與厭惡。但對互聯(lián)網新技術卻很感興趣,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智能手機不離手,喜歡隨時隨地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網瀏覽信息。他們這些特點很符合碎片化學習的特征。
碎片化學習要求學習內容是碎片化的,而當下興起的微課本身就是碎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短少精悍,也就是教學內容小,教學時間短,資源容量小,以知識點為單位,主題突出,成果簡化,且又很好的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間可控。不管是認知習慣還是認知策略都和當下的五年制高職生的學習風格比較貼近,是碎片化學習視野下最好的學習資源。
不管是碎片化學習的方式還是微課資源本身都有知識碎片化,知識關聯(lián)度不高,不成系統(tǒng)的缺點,而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卻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C語言的系統(tǒng)知識,為了能夠發(fā)揮微課這種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和碎片化學習的特長,克服劣勢與不足,在借助微課資源高效的開展碎片化學習指導下的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的課堂教學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
(1)微課教學資源系列化
碎片化學習要求傳統(tǒng)課程的線性知識結構被分隔,形成碎片化的知識,而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通過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再經過分解重構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由于碎片化學習和微課的最大問題在于知識碎片與碎片之間聯(lián)系被打斷,無法形成系統(tǒng)性知識,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參照原來學科知識體系,對碎片化的知識進行還原,恢復原有的聯(lián)系。微課作為碎片化學習方式的學習資源,可以開發(fā)系列化專題化的微課資源,也就是說教學資源要系列化,要按照原有學科課程體系將微課專題化,系列化,分層化,要求微課能覆蓋課程目標要求,知識關聯(lián)清晰,重難點突出,課程的內在邏輯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符,以便學習者按照系統(tǒng)學習的要求,借助成系列成系統(tǒng)的微課資源,在知識地圖的導引下進行循序漸近的碎片化學習,進而形成完善的科學知識體系,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3-4]。
(2)網絡教學平臺移動化
碎片化學習是“互聯(lián)網+”教育的重要特征,微課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使新奇多變的課堂教學不會乏而無味,可以長久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5]。那么微課樣才能成為課堂的有益補充?學生怎樣才能方便獲取微課?那就是把微課放在網上,且能通過智能手機方便獲取學習,并能及時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溝通,討論疑點,這就需要一個網絡化的教學平臺,且這個平臺應該移動化的,能夠讓學習者通過智能手機學習,而不是傳統(tǒng)的通過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學習。本校的“莫愁微學堂”就是一款基于微信系統(tǒng)運行的第三方學習平臺,該平臺具有完善的學習教學管理功能,包含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師生互動,測評管理等等,以智能手機為主要操作工具,在微信上使用,能夠讓學生無論是在校園中,地鐵里,還是家中,都能夠隨時隨地學習,遇到難懂的知識點,通過手機搖一搖,搖出小伙伴進行在線交流,如果還沒有解決,可以和教師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如果想固定學習效果,還可以參加在線練習,結果實時反饋。還可以隨時記錄學生學習的過程,以微學分形式累加,視頻學習+在線練習+在線測試+圈中發(fā)帖,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微課、微視頻學習,使知識的學習從集中走向了碎片化。
(3)碎片化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融合
碎片化學習是一種網絡學習模式,只要有成系列的微課教學資源,有移動化的網絡教學平臺,從理論上學生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機進行碎片化自主學習。但由于《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理論深,靈活多變,需要豐富的動手編程實踐。五年制高職學生本身是中考的失利者,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習慣不好,科學素養(yǎng)不夠,學習能力不足無法自主的開展網上學習。鑒于此,目前碎片化學習在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還必須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相融合,課前學生進行碎片化學習,課上進行答疑和實踐操作,課下進行在線練習的模式。
教師根據(jù)教學計劃的安排,每周設置一個學習主題,在網絡教育平臺上為學生準備好學習需要的微課資源,包含微視頻,學習任務單,微課件,微練習及相關的拓展學習材料等。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課前開展碎片化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單,遇到學不會或疑難點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生生、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課堂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場所,課上教師組織形式各異的課堂實踐活動,如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或給出一個小問題,指導學生將網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任務和問題的解決當中,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重新進行網上學習,直到完全掌握。課下可以進行線上測試及時給出測試結果以檢驗學習成效。從而將網絡上所學的碎片化知識通過實際任務與問題解決為主線,進行有序化和系統(tǒng)化的整合,形成新的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5]。如《C語言程序設計》中的雙重循環(huán)知識部分的學習,教師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微課資源放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生課前通過碎片化學習的方式完成雙循環(huán)知識點的學習,課上在教師的導引下完成九九乘法表的打印輸出任務,課下完成在線測試題。使學生將碎片化的知識通過重構應用的形式整合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達到系統(tǒng)化學習深度化學習的目的。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將進入碎片化學習的時代,必將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帶來沖擊和改變。針對碎片化學習所學知識碎片化,不成系統(tǒng)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了碎片化學習內涵的基礎上,結合五年制高職學生特點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特征,以微課作為碎片化學習資源,提出了碎片化學習視野下的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堂教學,即教學資源要系列化、網絡教學平臺要移動化、碎片化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要融合,并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探討,以期為微課在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堂中進行有效應用提供了有益探索。
[1]姜強,趙蔚,王朋嬌.碎片化學習視域下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生移動學習認知研究[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4(1):37-42.
[2]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機與“互聯(lián)網+”課堂——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新思維、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6(3):14-21.
[3]王竹立.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碎片化學習及應對之策——從零存整取到“互聯(lián)網+”課堂[J].遠程教育雜志,2016(4):9-16.
[4]馮滿堂.基于應用視角的微課設計與應用——以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職教通訊,2016(4):53-59.
[5]范建麗,方輝平.“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微課發(fā)展的對策及應用——從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談微課與教學整合[J].遠程教育雜志,2016(3):104-112.
Classroom Teaching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n the Five 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Fragmented Learning
FENG Man-tang
(Nanjing Moc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Nanjing 210017)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mobile phone,the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has become a way of learning that students are respected,its learning can be anytime,anywhere,the length of time to learn,easy access,knowledge absorption rate advantages,but also has the knowledge is fragmented,not systematic and other issues,to avoid weaknesses.Takes the micro lesson as the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fragmented learning perspective to micro teaching resources series,mobile network learning platform, the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and combined with the five year vocational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elaborates through specific for example,makes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five years vocational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Fragmentation Learning;Micro Lesson;C Programming Language
1007-1423(2017)01-0017-04
10.3969/j.issn.1007-1423.2017.01.005
馮滿堂(1980-),男,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學設計
2016-11-15
2016-12-27
江蘇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15-2016年度職業(yè)教育研究立項課題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微課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No.XHDY201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