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兵
【摘要】古代詩歌屬于傳統(tǒng)經典文化,古詩教學承擔著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職責。但是古詩中的生活和語言表達由于與現(xiàn)代有很多的不同,造成了學生理解的困難,也讓古詩教學陷入了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困境。本文從多媒體助力古詩教學的角度,提出了利用導入激趣、多元誦讀助趣、深入探究導趣、拓展延伸引趣等四個方面的措施,讓古詩和多媒體相映成趣。
【關鍵詞】古詩;多媒體;成趣;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古代詩歌離現(xiàn)在的生活體驗非常久遠,許多小學生由于難以理解,所以對古詩沒有多少興趣。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讓學生體會詩歌中的意趣。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具體嘗試。
一、利用導入激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可以在開始導入的環(huán)節(jié)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他們快速地走進古詩的境界中來,那么多媒體在這里就起到這個重要的作用。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我們不妨播放與古詩相關的音樂,投影與古詩相聯(lián)系的圖片,更可以播放和古詩相聯(lián)系的視頻,把學生帶進美妙的情境中,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古詩的境界。
如學習《元日》一詩,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這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意趣:投影貼春聯(lián)、放鞭炮、包餃子、拜年等圖片,讓小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節(jié)日?在這個節(jié)日,我們這里一般都有什么習俗?小學生看到圖片,基本上都猜到了這些圖片都和“春節(jié)”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所以一下子就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紛紛舉手要歷數過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筆者趕緊就這個機會,讓學生比較一下宋代人們過春節(jié)的習俗與現(xiàn)在有什么不一樣,學生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致,很快就走進了古詩的境界中了。
二、多元誦讀助趣
古詩要想學得好,重要的是要朗誦,能在朗讀的基礎上把古詩歌背誦下來,在朗誦的過程領會詩歌的內容,并且在朗誦時揣摩古詩歌中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領悟古詩的內涵,但你要讓他們全心全意地投入古詩的背誦中是不可能的。我們知道小學生還處在喜歡玩游戲的階段,你告訴他們學習的重要性也沒有用,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他們愛上古詩的朗誦,那么借助于多媒體就可以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我們可以播放背景音樂,給學生創(chuàng)造想朗誦的意境,讓他們帶著興致而讀;我們可以播放文本的朗誦范讀,讓學生跟著一起走進古詩的境界;也可以讓學生跟著多媒體播放的視頻或舉行朗誦比賽,激發(fā)他們的朗誦熱情,讓他們讀古詩時能夠興趣盎然,從而愛上古詩鑒賞的課堂。
如學習《望廬山瀑布》一課,為了品味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的特色,筆者讓小學生在閱讀上下了很大功夫,當然最多的還是朗誦詩歌,在朗誦過程中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為了不讓小學生厭煩,筆者不斷變換朗誦的方式,其中多媒體就起了很大作用。首先在范讀期間,播放朗誦音頻,讓他們初步感受到李白詩歌的豪放風采;接著在課堂上理解詩歌的內容,筆者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練習詩歌的朗讀,并盡量模仿朗誦范讀,讀出瀑布飛流直下的雄壯奇?zhèn)サ母杏X;然后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品味詩歌的手法;最后再跟著多媒體播放的范讀一起朗誦,體會詩歌中包含的情感。
三、深入探究導趣
古詩歌晦澀難懂,如果不是需要學習這樣的文章,估計小學生是不喜歡碰這樣的文章,因為他們對于現(xiàn)代漢語都了解得不透徹,哪里能讀懂以含蓄委婉為主的古代詩歌呢?更不要說會愛讀這樣難以理解的古代詩歌了。可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抹殺了古詩學習的意義,可能它形式上不能讓小學生喜歡,但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學生喜歡。因為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主要是感性認識,我們就可以利用好多媒體這個輔助功能,讓學生通過投影圖片、播放視頻等手段來刺激學生感性思維,并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這些來體會詩歌的意境,完成對古詩內涵的探究。這樣一來,小學生就會對這種學習的方法感興趣,在課堂上輕松愉悅地完成古詩鑒賞的任務。
如學習《江雪》一詩,這首詩的意境深遠,主旨很難理解,但并不等于小學生他們不能體會。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讓小學生通過對形象的感知,從而更好地領悟抽象的詩歌的主旨。這首詩歌特別適合用圖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所以筆者就找到了四幅特別貼合詩意的畫面,讓他們好好體會,并把自己的體會和小組成員一起探究,領悟詩歌表面上的孤獨寂寞;然后筆者再通過多媒體投影作者的人生重要的經歷——參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敗,被貶永州十分失意落魄。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在政治上的“風雪”之大,精神上極為孤寂和悲涼,詩人就把這些感受寫在《江雪》這首詩中,所以我們就可以在了解寫作背景的情況下,指導學生體會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作者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清高和孤傲的情感了。
四、拓展延伸引趣
小學生學習古詩不能僅僅局限于文本,我們要拓展他們的閱讀范圍,讓學生帶著我們鑒賞的方法,學會閱讀并鑒賞更多的古詩,從而更好地完成提高古詩鑒賞能力的任務。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也不可以靠小學生課外來完成,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小,自制力不強,他們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我們教師要能在課堂上起到引領的作用,指導他們課外閱讀哪些詩歌,怎樣閱讀學習,最好能幫助學生了解大體的方向,讓學生課外閱讀時做到有章可循。
如學習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詩,我們在領略美好的春景之際,還可以指導學生體會更多的描寫春天的詩歌,看看春天的到來,詩人都用了什么意象,使用了什么方法,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好。我們就可以投影賀知章的《詠柳》、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張志和的《漁歌子》、杜牧的《江南春》、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等,并在每首詩歌中加上繪圖,讓學生更快地了解詩歌的內容。小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筆者又布置他們在課外搜集類似詩歌,來完成此類詩歌的積累。
蘇軾曾評價王維的作品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古人的詩歌大多數畫面很美,真可謂詩中有畫。對于美我們任何人都沒有抵抗力。我們?yōu)楹尾唤柚诙嗝襟w技術,多花一些心思,讓小學古詩的課堂充滿意趣呢?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