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星 邵婉
【摘要】近年來有關“主問題”研究的文獻逐漸增多,對于主問題設計的研究偏向于理論和概念方面,有關實踐和實證方面的研究卻相對較少。本文對溫州市5所中學的初中語文教師進行了深入的訪談,對300多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通過對訪談和問卷調(diào)查結果的整理與分析,提出語文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的關鍵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主問題”概念界定
語文閱讀教學的“主問題”這一概念最早由余映潮老師在1993年提出來,在余映潮老師的著作——《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里對于主問題的概念和實施有詳細的闡述。主問題是能夠對教學內(nèi)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提問、問題或話題?;蛘哒f,“主問題”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研讀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鍵問題。還可以說,“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能從教學內(nèi)容整體的角度者——學生整體參與的角度引發(fā)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創(chuàng)編、欣賞過程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
二、初中語文教學“主問題”設計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
筆者通過對溫州市5所中學的50多名初中語文教師的訪談和300多名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主問題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主問題”設計缺乏連貫性與遞進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老師在一堂課中會設置1—3個主問題,很多老師在主問題的設計中容易把幾個主問題的內(nèi)容割裂開來,導致問題缺乏關聯(lián)性,學生學習起來也是一頭霧水。很多老師都認為,設計的主問題要由淺入深或深入淺出。主問題的設計缺少層次性就很難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
(二)“主問題”設計偏主觀性,忽視學生學情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主問題設計時容易忽略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和心理狀況,導致主問題的難度偏高或偏低。主問題的難度偏高,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范圍,課堂教學常常會陷入“僵局”的尷尬境地。主問題的設計難度偏低則導致很多無效提問,降低課堂效率,浪費課堂時間。還有很多老師對于主問題的設計太過空洞,主問題不能很好突出問題的重難點,不能夠很好地與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學生也常常“答非所問”。
(三)問題預設不夠,學生思維發(fā)散,難以聚焦主問題
由于課堂環(huán)境相對比較復雜,學生程度不一,老師在主問題的實施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課堂上學生思維比較發(fā)散,容易從主問題散發(fā)到許多小問題,甚至是與課堂內(nèi)容無關的一些話題。這時課堂就很容易陷入“失控”局面,教師很難再把學生聚焦到主問題上。
(四)“主問題”設計偏重于語言與思維的發(fā)展,忽視審美與文化的培養(yǎng)
參照我國教育部最新頒布的有關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闡述,語文核心素養(yǎng)大致包括四個方面: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在與這些老師的交流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都偏向于“語言”和“思維”這兩個方面,相對來說卻比較忽略對學生審美鑒賞和文化傳承的培養(yǎng)。
三、初中語文教學“主問題”設計策略研究
(一)教師方面
1.設計文章主線,層層遞進。針對教學主問題設計缺乏連貫性這個問題,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尤其是新手型教師,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研讀,并且多向專家型教師學習,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生的心理狀況。在充分了解學生與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根據(jù)文章的特點和層次性來由淺入深的設計主問題。并且?guī)讉€主問題之間要有所聯(lián)系,使主問題可以貫穿整篇課文。
2.多元解讀,做好問題預設。語文教學的主要材料都來自語文課本。筆者在訪談過程中,問及老師“主問題”設計的策略時,很多老師首先談到的是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值得教給學生的內(nèi)容。在熟悉教材文本過程中,要注重多元地解讀文本。教師只有多元地解讀文本,才能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品讀文章,進而從多個角度做好問題預設,盡管在課堂上遇到學生提出的比較偏離文旨的問題,也能夠聯(lián)系文本正確地引導學生,為學生做出良好的解答。
3.指導預習,奠定基礎。預習是學生研讀文本、提出問題的前提,做好課前預習,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增加課堂容量。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的語文老師認真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在閱讀文本前可以為學生先設置一些具有層次性、整體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思考與理解,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提出更有質(zhì)量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找出關鍵詞、中心句、做批注,記錄自己讀文章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
(二)學生方面
對于學生來說需要做好課前預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能夠多元思考問題。筆者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不會進行課前預習的,有很多學生的課前預習也只是簡單瀏覽一遍課文,缺乏深入的思考。在主問題實施過程中,學生是參與的主體,因此學生的參與配合也非常重要。倘若學生可以做好課前預習,對文章有深入的思考并能夠提出問題,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課堂互動,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層層深入,高效并且有質(zhì)量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在課堂預習中還需要學生能夠進行合作交流和探究質(zhì)疑,多與學生交流情感體會,從不同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文章,并提出自己 的疑問,將這些問題與學生互相交流,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促進了學生合作學習技能的提升,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
[2]余映潮.“主問題”的教學魅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1(2).
(編輯:馬夢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