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曉斌
摘 要:“轉(zhuǎn)化思想”是學習物理時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初中物理教師應引導學生轉(zhuǎn)化思想,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本文基于教學實踐,探討了“轉(zhuǎn)化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轉(zhuǎn)化思想;課堂教學;初中生
物理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課程,但對于初中生而言,因他們進入中學才初次接觸物理,因此會感到物理知識過于抽象,尤其是理解物理定律及其應用,如此,則為他們的學習制造了一定的障礙。然而,知識的應用取決于學生的思維,只有能夠靈活運用知識,才能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因此,教師應讓學生掌握“轉(zhuǎn)化思想”,以此來揭示物理的奧秘。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轉(zhuǎn)化思想的方式有很多,但歸根結(jié)底,是將物理知識變抽象為具體、化隱形為顯性、化復雜為簡單,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踐,探討了轉(zhuǎn)化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 將物理定律化抽象為具體
物理定律是很多初中生學習的難點,原因在于,學生初次接觸物理課程,思維容易受到文本和符號的限制,容易糾結(jié)于書面化解題,如此則將理論與實踐相剝離,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將物理定律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從生活的角度觀察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繼而再教學物理定律,從而讓學生轉(zhuǎn)化思想,提高對物理知識的理性認識。
以“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教學為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這一定律的基本理論及其應用。在課堂開篇,筆者首先板書這一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tài)為止,繼而讓學生討論定律的含義,指出定律中的關(guān)鍵詞,如“任何物體”“勻速”“靜止”“外力”等等,讓他們嘗試著解釋定律。當學生對這一定律表現(xiàn)出似是而非的認識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了生活中關(guān)于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視頻:將足球放在平整的馬路上保持靜止,用手推動,足球會在馬路上滾動,而滾動一段距離后足球停了下來。在這一情境下,筆者提出問題:①是什么使靜止的足球運動起來?②為什么足球滾動一段距離后會再次靜止?針對這兩個問題,學生們自然而然會想到“用手推動足球=外力”“足球再次靜止=摩擦力”。
如此,則將這一定律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在面對類似問題時懂得用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方式應用知識,從而掌握轉(zhuǎn)化思想,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二、 將物理實驗化隱形為顯性
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實驗都是由教師設(shè)計并實施的,目的在于向?qū)W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然而,學生作為實驗的旁觀者,顯然難以真正理解實驗的作用,如此,則降低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對此,教師可讓學生自主設(shè)計并開展實驗,嘗試著用轉(zhuǎn)化思想來解決其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將物理實驗化隱形為顯性,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人。
如“二力平衡”一課,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二力平衡的基本規(guī)律。在教學前,筆者先讓學生們根據(jù)教材中描述的二力平衡觀察生活中與教材描述相符的現(xiàn)象或物體,同時準備實驗材料:玩具小汽車、線軸或小滑輪、細電線、砝碼。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板書二力平衡的原理,即:如果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那么這兩個力相互平衡,繼而提出問題:如何才能驗證這一理論?在問題情境下引導學生開始實驗:將細電線的中間固定在玩具小汽車上,將兩個小滑輪固定在課桌的兩段,將電線放在滑輪上,在電線兩端系上重量不同的砝碼,觀察玩具汽車的狀態(tài)。完成實驗后再次提問:怎樣才能讓玩具汽車保持靜止?實現(xiàn)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帶著問題,再次讓學生們用實驗來驗證。
如此,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則揭開了物理實驗的“神秘面紗”,一方面使學生在面對新知識時能運用轉(zhuǎn)化思想,摒棄書本的限制,懂得通過實驗學習新知;而另一方面也改變了教師主導實驗的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 將新知教學化復雜為簡單
新知的呈現(xiàn)是學生對知識的第一印象,因此,新知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著學生在整堂課中的學習效率。目前,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易于將新知呈現(xiàn)的過程復雜化,如教學課件過于籠統(tǒng)和廣泛,這種新知呈現(xiàn)方式很容易偏離教學的重心,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更提高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為此,教師可充分運用轉(zhuǎn)化思想,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例如:在課堂開篇即明確學習的主題,同時將知識回顧和新知呈現(xiàn)結(jié)合起來,利用提問、師生互動等方式導入課題。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適當減少參與課堂的力度,以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為主,教師由主導課堂轉(zhuǎn)變?yōu)閰f(xié)助學生解決問題,如此,則簡化了新知教學,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有利于掌控課堂進度,提高教學效率。
結(jié)語
綜上所述,轉(zhuǎn)化思想的運用是一項系統(tǒng)的活動。對于初中生來說,轉(zhuǎn)化思想不僅僅是一種思想方法,更重要的,它是一種學習的技能,掌握了轉(zhuǎn)化思想,即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實踐能力。而對于教師來說,在培養(yǎng)學生轉(zhuǎn)化思想的同時,自己也需要充分利用轉(zhuǎn)化思想,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打造符合初中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教學模式,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單萍.注重轉(zhuǎn)化思想的運用,強化初中物理教學拓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
[2] 茆永俊.貫徹轉(zhuǎn)化思想,實現(xiàn)初中物理深層次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3(10):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