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曉倩
[摘要]非文學文本的翻譯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語言轉換,更是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譯文是為讀者服務的,因此,譯者在從事非文學文本的翻譯過程中,要關注譯文讀者,充分發(fā)揮譯者的能動性,采取靈活多變的翻譯策略,為讀者創(chuàng)造高質量的譯文。
[關鍵詞]非文學翻譯 譯者 讀者
翻譯是以符號轉換為手段。意義再生為任務的一項跨文化交際活動。翻譯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語言轉換,更是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
一、非文學文本定義
非文學文本翻譯是除文學文本以外的翻譯,它的內容紛繁復雜,涉及當今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其文本體裁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論文、新聞報道、法律文書、商貿(mào)信函、產(chǎn)品說明書、使用手冊、廣告、技術文本、科普讀物、旅游指南等各類文本。
二、非文學文本翻譯與文學文本翻譯的異同
文學和非文學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文學是虛構的,非文學是事實性的,文學翻譯藝術的成分多一些,非文學翻譯科學的成分多一些。文學翻譯需要多一些靈感,非文學翻譯需要多一些勤奮,文學翻譯的責任小一些(出現(xiàn)錯誤可能僅會招致批評),非文學翻譯的責任大一些(出現(xiàn)錯誤可能導致生命財產(chǎn)損失)??傮w來看,文學翻譯的靈活性大一些,非文學翻譯的靈活性小一些。在我們現(xiàn)在所從事的翻譯工作當中,絕大多數(shù)屬于“非文學翻譯砸疇”。
三、非文學翻譯的標準
在非文學文本翻譯的實踐過程中,如果沒有準確理解原語,將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法律翻譯中的誤譯可能會引起訴訟,而醫(yī)藥翻譯中的誤譯則可能會影響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非文學翻譯更強調的是“準確理解,通順表達”。本文以政治、經(jīng)濟文本為例來探討非文學文本的翻譯策略。
四、非文學文本的翻譯策略
(一)關注譯文讀者
翻譯是為讀者服務的,讀者的時間很寶貴,他們希望盡快從文本中獲取他們想要的信息,而讀者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因此,我們從事非文學翻譯工作時,要以讀者為本(put the readerfirst),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接受能力。例如:
原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譯文: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china has changed greatly.
在譯文中,當提到改革開放時,不僅譯出了“reform and opening up”,還補譯出了1978。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家喻戶曉,但對于外國讀者,并不是非常了解,這樣補譯,使譯文更加清楚明了。
(二)發(fā)揮譯者的能動性
譯者,作為翻譯的主體,在翻譯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譯者的能動性,就是指譯者根據(jù)交際的情景對原文進行調整的靈活性。影響譯者能動性的因素很多,如譯文的用途、文本類型、文化差異、讀者對象、交際的情景等。譯者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判斷是采用靠近原文文字的翻譯策略,還是采用靠近譯入語言文化習慣的翻譯策略。
原文: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譯文:To maintain stability and unity and uphold the principle of“one central task and two basic points”.
譯文發(fā)揮譯者的能動性,采用省詞譯法。出于譯文語言習慣和語法的需要,此處省略了“局面”,譯文中的stability and unity已經(jīng)表示安定團結的局面,不須再譯,否則譯文就會顯得拖泥帶水。
原文: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譯文:China opposes to all forms of hegemony and power politics,therefore,it will never seek expansion and dominat ion.
譯文發(fā)揮譯者的能動性,采用增詞譯法,增詞譯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礎上添加必要的單詞、詞組、分句或完整句,從而使得譯文在語法、語言形式上符合譯文習慣和在文化背景詞語聯(lián)想方面與原文一致起來,使得譯文與原文在內容、形式和精神等方面都對等起來。原文中的兩個漢語句子為因果關系,譯文將其整合為一句,添加連詞“therefore”。
“平行文本”就是與原文內容接近的任何參考資料。平行文本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傳統(tǒng)的方法是在圖書、雜志、報刊中查找,但這種方法效率低,效果差?,F(xiàn)在,借助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電子工具書可以查到的內容更加豐富,檢索速度也大大加快。獲得平行文本的常用途徑包括網(wǎng)站,如Google、百度、維基百科、answers.com、the free dictionary.com等,以及電子詞典巴比倫,靈格斯等。例如在翻譯經(jīng)濟類文章時,經(jīng)常遇到“科學發(fā)展觀”專業(yè)性術語,通過google進行搜索,發(fā)現(xiàn)這是我國的經(jīng)濟政策,于是再搜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出現(xiàn)Scientific Outlook 0n Development.因此“科學發(fā)展觀”譯為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譯者注,也即譯文加注,就是要求譯者在完成翻譯的過程中,以注釋的形式隨時記錄自己調查研究的過程和對疑難問題的思考。譯文加注是一種補償,可以有效地鍛煉譯者的調查研究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原文:中國以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
譯文:China wi l l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all peoples around the world.
注釋:強調所有國家人民,故用all peoples.
非文學文本的翻譯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語言轉換,更是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譯文是為讀者服務的,因此,譯者在從事非文學文本的翻譯過程中,要關注譯文讀者,充分發(fā)揮譯者的能動性,采取靈活多變的翻譯策略,為讀者創(chuàng)造高質量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