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當今各種價值體系和社會思潮對思想文化領域的沖擊,當代大學生極易產生價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親情觀念淡化、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在注重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的全球教育改革浪潮的驅動下,要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就必須將情感教育融于教育。因此,研究當代大學生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情感 互聯(lián)網+ 情感教育
一、大學生情感教育的基本內容
情感教育是與認知教育相對的一個概念(朱小蔓,2007)。情感作為人的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是完整教育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本文所指的“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在重視當代大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投入正面的情感去引導、關愛、教育大學生,通過交流溝通與大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共鳴,通過新型教育方式使大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大學生提高自我情感調控能力。
二、大學生情感教育現狀分析
(1)情感教育目的偏重道德認知,輕視情感體驗。目前我國的情感教育主要是通過文史哲和道德倫理課展開的,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過分強調既定目標,大多采用“你聽我講”的“填鴨式”教育,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是大學生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段的基礎,沒有情感體驗教育,僅僅憑著空洞的說教和大學生自我的被動接受,并不能調動學生自我學習的主動意識。
(2)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們把大學生認知能力作為大學生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標,情感教育的內容過于狹隘,這種情感教育理念沒有考慮到大學生自身的情感需要和內在感受,也不針對大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的差異化情感教育,不能考慮到不同個體之間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情感需求。
(3)情感教育方法缺少師生有效的溝通。在當代大學生情感教育的方法上,教育工作者們僅僅以完成教學計劃為目標,只關注課堂上的教學任務,課后并不能關注學生以及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和溝通。最終,情感教育成為一種毫無目標并且相當枯燥乏味的任務。反而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問題,大大降低了情感教育的教學效果,使情感教育失去了本來的豐富的情感內涵,學生也并不能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學生與老師之間形成的情感空白。
三、大學生情感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對情感教育缺乏重視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情感教育仍停留在重視智力和思維培育的階段,對情感教育認識不足,只強調教學的效果和目標,不重視教學方法的改善,不對教學方法進行評價改進,忽略學生個體的主體需求,情感教育難以實施。教育功利主義明顯,忽視了情感教育在大學生教育,人生發(fā)展,價值實現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工作者的情感素養(yǎng)不高
教育工作者的情感素養(yǎng)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情感教育的效果,而現階段我國高校情感教育或者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素質普遍不高。一方面,這是因為大多數的教育工作者并沒有受到專業(yè)的或者職業(yè)的情感教育訓練。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沒有積極地投入到情感教育之中。教育工作者僅僅把教育當做謀生的手段,沒有認識到自身行業(yè)崇高而深遠的影響,缺少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大學生自身的缺陷
大學生是相當特殊群體,他們情感特殊,內心活躍,情緒很容易波動反復,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觀和情感處理模式,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大學生處于青春期躁動階段,在情感體驗上存在的許多沖突和矛盾,這些矛盾和沖突給大學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嚴重時還會產生過激的行為當代大學生處在一個急功近利,缺少關愛和缺乏理想的社會環(huán)境中,很容易形成偏激狹隘的觀點和思想。這一方面說明我們的情感教育工作沒有負擔應有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情感教育工作的難度,是造成情感教育發(fā)展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四、大學生情感教育有效實施的對策
(一)提高對大學生情感教育的認識
當前,我國的教育理念忽視了大學生非智力方面的教育,情感教育處于邊緣化的狀態(tài),因而要提高大學生情感教育的效果,首先需要提高對大學生情感教育的認知,理解并且深刻認識到情感教育對大學生人格完善和全面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作用。充分發(fā)揮情感教育的作用,激發(fā)大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其與認知教育完美融合。
(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情感素養(yǎng)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負責,愿意與學生和班級集體融為一體,與學生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愿意傾聽大學生真實的情感流露,愿意分享自我的人生經驗;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用自我的高尚品格來影響學生的言行;再次,教育工作者應當提高自我的審美情趣傾城自我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并在無形中感染學生;最后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情感教育的學科水平,更有效地實施大學生情感教育。
(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情感教育應當是一種自覺追求,教育工作的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實現大學生情感教育的內在價值。情感教育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尊重他們的想法和觀點,滿足他們合理的情感需求,用最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他們的情感問題;理解大學生群體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尊重他們的自我選擇,遵循他們成長的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給予他們充分的自我發(fā)展空間,幫助他們形成自我獨特的人格。
(四)推動“互聯(lián)網+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方法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情感教育方法,利用互聯(lián)網將本校優(yōu)質的情感教育發(fā)揚出去。學校可以發(fā)揮每位老師的專業(yè)和業(yè)余特長,每學期或者可與的時間錄制課堂并長傳于規(guī)定的網絡平臺,內容只要與人文、情感相關即可,規(guī)定一個學期講一個主題或者更換不同的主題。錄制的視頻文件經過篩選、確認后上傳到網絡平臺以內容公開的方式,接受廣大師生的評論、打分或者給予笑臉。老師錄制的講堂視頻可以作為學生的選修課內容,與此同時,可以全面考察學生的“知、情、行”的成果。學生聽本校老師的小課堂,并期待這種情感教育方式不斷擴大,像“百家講壇”等節(jié)目一樣,形成自己元宵獨特的風景線。所以,推動“互聯(lián)網+情感教育”,是有效創(chuàng)新情感教育方法的手段,它讓學生有機會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情感教育方式,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內容;還可以使教育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老師,同時還可以擴大本校的教育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