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腦出血昏迷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檢驗升高的,臨床意義。方法: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診收治的腦出血昏迷病患共計50例,作為研究組;選擇同期入院收治的腦出血未發(fā)生昏迷的病患共計50例,作為對照組。對不同組病患的超敏c反應蛋白檢驗結果予以記錄分析,同時觀察記錄不同組病患合并其他系統(tǒng)器官感染的情況并作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共計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時,住院7天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應蛋白檢驗結果予以記錄分析發(fā)現(xiàn),研究組入院時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應蛋白較之對照組無甚差異,P>0.05;研究組住院7天的超敏c反應蛋白均值較之對照組明顯要高,P<0.05。觀察記錄不同組病患合并其他系統(tǒng)器官感染的情況,研究組感染例數(shù)8例,感染發(fā)生率16.00%;對照組感染例數(shù)1例,感染發(fā)生率2.00%。研究組感染發(fā)生率較之對照組明顯要高,P<0.05。結論:腦出血昏迷病患其病程中超敏c反應蛋白增高明顯,感染發(fā)生率亦同時升高。
【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腦出血;昏迷
神經(jīng)內科腦出血病患并發(fā)昏迷的不在少數(shù),腦出血除對病患神經(jīng)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各種功能障礙外,其他系統(tǒng)器官的炎癥反應也多隨之而來。炎癥檢驗學意義較為明確的一項指標即為超敏c反應蛋白,其臨床意義尤為突出且重要。本次研究通過對比腦出血病患昏迷及未昏迷的超敏c單元蛋白情況,探討其增高在腦出血昏迷患者中的臨床意義?,F(xiàn)將本次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診收治的腦出血昏迷病患共計50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性病患28例,年齡40到68歲,平均在(60.35±3.32)歲,女性病患22例,年齡39到69歲,平均在(61.11±2.82)歲;選擇同期入院收治的腦出血未發(fā)生昏迷的病患共計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病患28例,年齡38到70歲,平均在(61.52±2.28)歲,女性病患22例,年齡40到70歲,平均在(60.88±4.11)歲。不同組病患在性別、年齡、疾病情況等一般資料上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無甚差異,可比性存在。
1.2方法
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共計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時,住院7天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應蛋白檢驗結果予以記錄分析;同時觀察記錄不同組病患合并其他系統(tǒng)器官感染的情況并作統(tǒng)計學分析。
2結果
2.1不同組病患各時間段超敏c反應蛋白對比情況
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共計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時,住院7天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應蛋白檢驗結果予以記錄分析發(fā)現(xiàn),研究組入院時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應蛋白較之對照組無甚差異,P>0.05;研究組住院7天的超敏c反應蛋白均值較之對照組明顯要高,P<0.05,如表1所示。
2.2不同組病患合并其他系統(tǒng)器官感染對比情況
觀察記錄不同組病患合并其他系統(tǒng)器官感染的情況,研究組感染例數(shù)8例,感染發(fā)生率16.00%;對照組感染例數(shù)1例,感染發(fā)生率2.00%。研究組感染發(fā)生率較之對照組明顯要高,P<0.05。
3討論
神經(jīng)內科腦出血病患并發(fā)昏迷的不在少數(shù),這里的腦出血主要是指由非外傷源性腦實質內的原發(fā)性出血。腦出血除對病患神經(jīng)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各種功能障礙外,其他系統(tǒng)器官的炎癥反應也多隨之而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當腦出血出現(xiàn)后,回縮的血凝塊中紅細胞大量溶解,隨之產(chǎn)生的過量血紅蛋白對中樞神經(jīng)發(fā)揮了一定范圍內的毒害作用。
炎癥檢驗學意義較為明確的一項指標即為超敏c反應蛋白,其臨床意義尤為突出且重要。作為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組織受損判別、炎癥發(fā)生、感染及各類惡性腫瘤的檢驗中都可成為一項重要標志。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共計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時,研究組住院7天的超敏c反應蛋白均值較之對照組明顯要高,P<0.05。觀察記錄不同組病患合并其他系統(tǒng)器官感染的情況,研究組感染例數(shù)8例,感染發(fā)生率16.00%;對照組感染例數(shù)1例,感染發(fā)生率2.00%。研究組感染發(fā)生率較之對照組明顯要高,P<0.05。
綜上,腦出血昏迷病患的超敏c反應蛋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機體炎癥情況,進而為病患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相關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