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
天津的土著老饕們,每天早晨睜開眼還沒洗漱就已經(jīng)想好早餐要吃什么了,但天津的早點簡直是選擇恐懼癥患者的又一噩耗,那花樣多到數(shù)不過來,每天吃一樣,一個月都不帶重樣的。清晨的天津,只要你仔細尋找,總能找到賣早點的攤子,有推車賣的,有在小亭子里賣的,也有路邊支起棚子擺上桌椅賣的……經(jīng)營方式雖然參差不齊,但味道絕對不含糊。對于吃早點這回事,天津人絕對是說一不二的,充滿了老饕范兒的儀式感。本期就向大家介紹天津風(fēng)味的早點,一周七天絕對不重樣!
天津早點巡禮
Day1:煎餅果子+豆?jié){
煎餅果子可以算是名揚全國的天津早點了。雖然近些年煎餅果子火遍大江南北,高歌猛進地向全國發(fā)起總攻,但要論味道正宗還要首推天津的煎餅果子。
先來說說煎餅皮?!昂兔妗辈荒苡闷胀娣?,而是要用石磨綠豆面和小米面組成的“雜合面兒”;其次和面用水不是清水,而是用?;蜓蚬穷^熬的清湯和面;再講究一些的,還要加上蝦皮——不是大蝦的皮,而是曬干的毛蝦,味道更香!
煎餅果子里夾生菜、夾火腿究竟是為了什么?你賣的究竟是煎餅果子,還是雞蛋灌餅,還是街頭版的“M”記漢堡?雖然現(xiàn)在講究營養(yǎng)搭配平衡,可是作為天津人一直覺得,那是燒餅里脊和雞蛋灌餅才應(yīng)該做的事情,煎餅配上生菜,簡直就像披薩餅蘸醋,一點都不搭。所以正宗的煎餅果子里只夾兩種食材:果子(油條)和果篦(薄脆)。
對于天津人而言,最好吃的煎餅果子永遠是自家樓下的。早上睡眼惺忪時自帶一兩個雞蛋下樓才最具辛福感,而當(dāng)一套煎餅果子下肚后,喝上一碗能挑出豆皮的大鍋漿子(豆?jié){),那叫一個舒服!天津人的習(xí)慣是喝豆?jié){只加少許鹽,略有咸口即可,更顯出豆?jié){的濃香味,也喜歡一口油條一口豆?jié){。
Day2:老豆腐+果子+餑餑
在天津,老豆腐和豆腐腦那可是兩碼事,天津傳統(tǒng)的老豆腐是以點的極嫩的豆腐為主料,盛入碗內(nèi),再澆上鹵子為作料,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愛好,放入芝麻醬、辣椒油、蒜汁等,豆腐軟嫩至極,鹵子味道鮮美,堪稱最佳搭檔!
和老豆腐最配的是什么?10個天津人里會有9個告訴你是果子加餑餑。果子其實就是全國各地都有的油條,但天津衛(wèi)的果子顏色金黃,33厘米長,挺拔筆直,俗稱棒槌果子,咬上一口清脆噴香。而餑餑就是用玉米面做成的“饅頭”,許多老天津衛(wèi)就好吃這口,行家吃法是把餑餑掰碎然后放到老豆腐里,再配著果子一起吃。
Day3:嘎巴菜+燒餅
嘎巴菜應(yīng)該算是天津的特有早點了,至今已有300年歷史,出了津沽大地,你便再難尋其蹤跡。其實嘎巴菜就是天津人手工菜,也不知道當(dāng)年是何方食客把或方或圓的煎餅切成了菱角型煎餅絲,然后熬制了一鍋和老豆腐的鹵汁如出一轍的另一種鹵汁,鹵汁澆在煎餅絲上,一碗嘎巴菜就上桌了。
嘎巴菜首先鍋巴選料要好,過去都是各家早點鋪自己攤嘎巴然后晾在繩子上風(fēng)干,現(xiàn)在都外包了。好的嘎巴應(yīng)該軟硬適中,有一點點韌勁,太濕就棉了,太干就粉了。賣之前必須用手把連刀連塊的地方抖散,一片也不能連,盛的時候放進鹵子里必須拌勻在進碗,然后放入調(diào)好的芝麻醬、醬豆腐汁,加香菜和辣椒油,最后當(dāng)你放下筷子擦嘴的時候,還有一股余香留在齒間才對。
嘎巴菜的好搭檔非天津燒餅?zāi)獙?,最?jīng)典的燒餅有兩種:油酥燒餅和芝麻燒餅。咬開一口,里面層層疊加,麻醬或者油酥均勻地分布其中,特別香酥。其余還有麻醬的,各種帶餡兒的(草莓、菠蘿、巧克力等)。
Day4:面茶+炸糕/蒸餅
面茶是咸味稀食,在中國烹飪學(xué)上,已經(jīng)把它列入了“古小吃”。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說,是熬粗茶葉為汁,兌入炒面;可加麻醬汁,也可加牛奶、奶皮、奶酥。古人的這種做法顯然與現(xiàn)代不同。
現(xiàn)在的面茶,是用糜子面兒摻小米面熬制而成,吃時撒上碾碎的熟芝麻(內(nèi)加鹽),淋上麻醬汁(麻醬用純香油調(diào)成)。
一般早點鋪的阿姨或者大爺都會問你要單料還是雙料,單料指的就是在面茶中間撒上一層芝麻加麻醬,類似于夾心餅干;雙料就是撒上兩層料,類似于“3+2”蘇打夾心。吃完一碗,滿嘴芝麻的香味既營養(yǎng)豐富又起調(diào)胃潤腸的作用,且只能在京津兩地吃得到。
炸糕是天津傳統(tǒng)特色小吃,在天津各地的早點攤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但最有名的要數(shù)津門三絕之一的耳朵眼炸糕!不同于一般的炸糕,他家的炸糕是用香油炸制的,軟糯的江米,金黃的酥皮再加上里面香甜的桂花豆沙餡,絕對讓你吃完一個還想再來一個。
蒸餅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多見了,一般在面茶鋪中還有售,白白的蒸餅裹著豆沙餡、紅果餡、紅糖餡……有著濃濃的懷舊味道。
Day5:餛飩+大餅夾果篦
餛飩是天津人鐘愛的早點之一,早點鋪無論大小,這餛飩都是標(biāo)配。在天津個頭大的叫云吞,個頭小的叫餛飩。夾起一個餛飩?cè)肟?,整個口腔都會被香噴噴的肉餡和口感勁道的面皮所充盈,香味還未消磨殆盡之時,再“咕嚕”一口香濃暖熱的餛飩高湯,絕對會讓你整個人都享受在美味的滿足感里。而菱角湯則是回民版的“餛飩”,外形和吃法相同,只是不同于餛飩以豬肉為餡,菱角湯是以羊頭肉熬的湯為湯,羊肉為餡。因為回民避諱“餛飩”這兩個字,所以取名“菱角湯”。
無論是燒餅還是包子,搭配餛飩都非常好吃,但小編要推薦私房最愛:大餅夾果篦。果篦在其他地方俗稱薄脆(但一般比天津的果篦更小更薄顏色更淡),金黃酥香,成長方形,口感輕脆,久放不綿。炸得薄脆如紙的果篦,卷上滑軟如綢緞的熱大餅,再來上一碗熱騰騰的餛飩,從清晨開始就會讓人們對生活充滿了感恩。
Day6:大餅夾一切
以上這些,都是在天津延續(xù)了至少幾十年的傳統(tǒng)早點。這兩年的天津,有一股新勢力正在崛起,這股勢力的旗號就是“大餅夾一切”。從一家以此為名的早點店開始,蔓延成了一種流行文化,許多躲避城管晚上才敢出來的路邊攤,也都會把“大餅夾一切”做成一塊招牌,靠在自己的三輪車旁邊。
據(jù)說這個最早是一對失業(yè)夫妻想出來的,他們深知天津人對大餅的熱愛,又發(fā)現(xiàn)學(xué)校門口的大餅夾雞蛋、大餅夾香腸,然后從香港車仔面那里獲得靈感,最終誕生了“大餅夾一切”,各種配料20多種:茶雞蛋、雞蛋、雞排、牛排、魚排、蝦排、雞柳、薯餅、火腿、烤腸、里脊、全貝、蟹棒、茄夾、藕夾、豆角、辣子、素卷圈……每個天津人的學(xué)生時代都是伴隨著大餅夾一切走過的。
大餅夾一切,國貨當(dāng)自強,完爆肉夾饃,完爆漢堡包,如今在天津早點圈成為神一樣的流量擔(dān)當(dāng)。
Day7:包子+稀飯或疙瘩湯
由于馳名全國的“狗不理包子”盛名在外,天津包子自然聲名在外,但可能由于太出名,價格也貴得離譜,天津土著們一般都很少去吃狗不理,真正伴隨著天津人長大的味道是那些用料實在、價格親民的包子鋪。
天津包子特點之一便是采用傳統(tǒng)水餡,一咬流油但卻一點都不膩,包子皮侵著肉汁,噴香軟糯,再配上一碗小豆粥、黑米粥、小米粥或疙瘩湯,能吃出滿滿的幸福感!
然而,7天怎么可能吃遍天津的全部早點呢?還有羊湯、燒餅牛肉、糖皮兒、卷圈、荷包蛋……等你翻牌呢!
荷包蛋
荷包蛋是天津的特有早點,又稱雞蛋布袋。制作果子的面放入堿和礬進行發(fā)酵,抹油切成近33厘米的條放入油鍋炸制,待變成黃色撈出,在一端撕開小口,打入雞蛋并用手壓勻,再放油中炸到金黃色撈出即可。雞蛋果子皮焦里嫩,吃起來不但有面的甜味還有雞蛋的香味。
卷圈
卷圈是天津小吃的一種,做法就是將豆芽菜、香菜、香干及醬豆、腐汁、味精、鹽、香油、紅粉皮做成餡后包在豆皮中,兩頭包上,然后接口和兩頭用面糊封口用熱油炸熟,外脆里香。一般用餅夾著吃,美味無比!直到今天,街邊賣的大餅夾卷圈仍是天津人最常吃的早點之一。
糖皮兒
糖皮兒就是表面敷上一層糖的果頭兒。糖,一般用紅糖,也有加冰糖的。糖和面按一定比例摻和在一起加水和好,放在一邊備著。
你說:“給我炸個糖皮兒?!闭ü訋煾稻疽粔K面,再揪一小塊備好的糖料敷在面上,拿搟面杖搟這么幾下,放油鍋里一炸,一個糖皮兒就炸好了。糖皮兒表面因有一層紅糖附著著,吃起來甜脆噴香。
羊湯
說起羊湯,那可是天津清真的代表食品,主要將羊骨頭(筒子骨)一起投入大鍋里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干凈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
牛肉燒餅
牛肉燒餅就是將燒餅切開連片,中間夾入醬牛肉片,是普通人喜好的方便食品,類似三明治或漢堡,但具有中國口味且比漢堡發(fā)明得要早,是當(dāng)年上小學(xué)時最好的早點。
說完這么多獨一無二、美味無比的天津早點,你可能會問上哪去吃啊?小編推薦幾個天津衛(wèi)老饕早晨必去的打卡早點鋪,讓你找到津城早點的精髓。
土著打卡早點鋪
食為天
很多網(wǎng)紅早點鋪在這里就不推薦了,這里我們只說土著們的最愛。“食為天”作為簡餐的先鋒已經(jīng)存在了十余年,每次去都要排起長長的隊,類似于大學(xué)食堂的就餐模式,先買卡,沖錢,然后打卡和退錢,鍋巴菜、雞蛋果子、燒餅牛肉、素卷圈都是不錯的選擇,老豆腐麻醬的味道很濃郁,人均價格7元。
津門·張記包子鋪
一家不起眼的店但卻經(jīng)常每天顧客排長隊,像這種店就不是拼服務(wù)和環(huán)境的,包子的味道很多年如一日,沒有變過,一邊是熱火朝天包包子的師傅,手藝嫻熟地捏好一個個褶兒,一邊是排隊等著領(lǐng)包子的食客,去了絕對不虛此行。
包子一共有三種餡,三鮮、純?nèi)夂退仞W,包子皮很薄且面皮筋道,里面很多汁,三鮮包幾乎個個都有蝦仁,有免費的粥,人均價格17元。
大福來
提到“嘎巴菜”,最有名的是大福來。由于開業(yè)于清光緒年間,所以懷舊氛圍濃厚,先花錢買牌兒再取餐。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用刀切成柳葉狀,澆上用十幾種調(diào)料制成的鹵計,再撒上辣椒油、芝麻醬、醬豆腐汁、香菜葉,輕輕攪拌后香味撲鼻。有句話說得好,“食遍天下人不饞,獨戀一碗鍋巴香”,沒吃過的你一定要試試!人均價格8元。
至美齋
想起他家的牛肉燒餅就會“流口水”,外皮酥脆咸香,里面夾著厚厚的醬牛肉,軟爛適中,滋味那叫一美;醬牛肉也同樣值得一贊,瘦而不柴,絕不塞牙。服務(wù)帶著老字號的通病,習(xí)慣就好。價格總體不貴,難怪天天排隊,人均6元。
真素誠
這兒也是很有人緣和年頭的食品店,每天早上都排大隊。清真館,早點種類真不少,你是愛吃甜的咸的,還是要吃稀的干的都能滿足。從鍋巴菜到豆腐腦,從燒餅到窩頭,從包子到燒賣……簡直是老天津衛(wèi)的早點博覽會,價格便宜,味道也不賴,人均價格6元。
其實,在各片住宅小區(qū)附近都有好吃不貴的傳統(tǒng)早點鋪、早點攤,尤其是在紅橋區(qū)西北角、西南角的回民區(qū)一帶,隨意轉(zhuǎn)轉(zhuǎn),基本到誰家吃早點都不會令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