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媛
摘 要:展開“做中學”的課堂教學,將學生的學習意愿與能力進一步提升,并作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凸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特點,符合小學科學的教學宗旨。小學科學又是一門動手性很強、具有實踐意義的學科,在科學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學習中,“做”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可以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印象。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對小學科學的“做中學”課堂進行進一步的探究,提出幾點意見。
關鍵詞:探究;小學科學;做中學;教學措施
在“做中學”的教學思路中,采取的措施顯得略微單薄,發(fā)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如部分教師只是安排學生完成操作任務,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只做了“操作工”,并未有深入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和傳統(tǒng)的教學區(qū)別不大;或者是任務的布置不符合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基礎,反而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又或是對操作中非預期的效果并不關注,忽略甚至是反對它的出現(xiàn),等等。這些原因導致了目前小學科學“做中學”課堂還是缺乏教育的指導性,需要教師進一步的研究與拓展,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改革。
一、以問題為開端,帶問題“做”
問題是學習的動力,也能維持學習的激情,而科學的本質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做中學”,便是學習如何解決問題,那么問題在“做”的過程中的持續(xù)性就必須得到保證。目前有一個教學誤區(qū):將問題作為課堂導入,但是未在做的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回顧或重復,在最后也沒有進行反思,特別是在“做”的環(huán)節(jié),似乎又進入了單一的學習知識的狀態(tài)。這樣的問題教學發(fā)揮不了多少作用,更難以體現(xiàn)其教學感悟的特點。因此建議教師采用“做中學”的教學方式,更要以問題為中心,強調學習知識的目的、意義,以及能夠解決哪些問題等。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設計問題,最好能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這樣更加凸顯學習意義。例如學習“簡單電路”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假設一個場景——“走夜路”,這時會希望有什么?有的學生說有路燈,有的說有手電筒,然后可以進一步詢問,兩者的共同特點是什么?為什么能夠“亮”?學生能夠基本回答出“電”,但是大家對電是如何作用的卻不是很清楚,這也是本節(jié)課探討的重點。帶著這個問題,教師安排學生做電路實驗,實踐探索如何連接,能夠讓燈泡變亮,然后再反思手電筒中的設計,教師可以直接拿手電筒給學生進行觀察,從而能夠獲得知識和操作技能,更豐富了生活常識,產生了新的認識。
二、以“玩樂”為特點,快樂地“做”
為什么“做”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原因是學生可以從“做”中感受到樂趣,所以“做”和“玩”是分不開的,好的教學能夠更好地結合兩者,讓學生可以依靠興趣來激發(fā)學習動力。將課堂實踐當作一種游戲,學生能夠更好地去做探究,營造出更加輕松愉快的實驗操作氛圍。例如上文提到的“簡單電路”,除了“正經”對電路進行模擬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制作水果電池,并且探究其原理。學生看到一個橙子、蘋果等都能夠發(fā)電,自然會興趣百倍。還可以采用趣味電路的方式,通過串聯(lián)、并聯(lián)以及開關的安排等,使得電路的燈泡能夠千變萬化。學生可以先設想自己的思路,在實際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及時向教師求助,教師通過點撥或是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自己的設想。如果再加入彩色的燈泡,學生的電路會更加五彩繽紛,這也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電路學習,而是一種趣味的設計和操作。這樣完成的作品不僅僅是課堂知識所得,更是憑借興趣和形象力得到的。一些思路如果不正確,教師可以給予糾正,并且要耐心地解釋原因,如此才能完成知識的學習探究,提高教學質量。
三、以合作為基礎,共享學習成果
小學科學課中的“做中學”,便是不斷實踐科學理念,通過實驗、觀察、制作等活動,進行充分的探究,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或是感興趣的方式,更加自由一些??茖W課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感受到科學的魅力,以及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但是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擅長有所不同,缺乏合作,會降低學習效率。相反,很好地安排小組活動,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共同完成某些科學任務,學習效率會更好一些。例如在進一步探究電池的組成過程中,實驗材料比較多,做的過程相對復雜,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夠實現(xiàn)監(jiān)督和幫助,還可以觀察到更加細致的變化等。在填寫報告時,也能總結到更多可以學習的點。以合作為基礎,共享學習成果,強調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和支持,這對于小學生良好品性的養(yǎng)成很有幫助。
總之,對小學科學的“做中學”課堂進一步完善和提升,需要從學生興趣、動手的主動性以及合作教學中展開,并且注意動手操作的科學性,重視問題的指導性,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盧葦.“做中學”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
[2]陳素平.小學科學“做中學”單元集體備課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1(8):70-7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