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仙
每當看見她在清晨迎接我們上學的身影;看到她夾著書本干練地走上講臺;看著她在喧鬧的放學鈴聲中安靜地批改作業(yè)……多少次我都想對她說:“李老師,您真是我們的好老師!”
李老師40多歲,留著一頭干練的短發(fā),五官不算精致卻讓人覺得分外親切。每當想起她,一股敬意就油然而生。她的諄諄教誨時刻提醒著我做什么事都要一絲不茍。
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征文比賽。李老師不斷地鼓勵大家:“這次征文比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希望大家踴躍參與,結(jié)果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在參與中得到進步!”李老師的一席話讓大家熱血沸騰、躍躍欲試。回家后,我左思右想,決定把主題定為“我的媽媽”。經(jīng)過一次次修改,我的初稿總算出爐,我把它發(fā)到了李老師的郵箱,沒過多久,我就收到了她的回復郵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郵件,原來是李老師給我的詳盡的修改意見,連題目也建議我修改。我覺得很不解,《我的媽媽》這個題目有什么不好?我無所謂地想了想,沒想出更好的題目來,干脆不作改動,只把正文修改了一番,便把它發(fā)回李老師的郵箱。我心想:終于完成任務,這回可以安心睡大覺了!第二天一起床,我打開電腦,就看見李老師凌晨兩點發(fā)來的郵件,點開一看,又是詳盡的修改意見,并建議把題目改成《媽媽的銀絲線》。我感到慚愧極了,李老師認真地幫我修改作文,我卻敷衍了事。我反復推敲李老師的修改意見和新題目,終于明白了她的苦心。想到李老師那雙帶著血絲的眼睛,想到她每一次都不厭其煩地為我講解,想到那一封封深夜仍回復我的郵件,我感動極了。
是呀,沒有李老師對作文的嚴格要求及細致修改,作文的感情色彩就不會表現(xiàn)得如此強烈,題目也不會如此吸引讀者的眼球。終于,我的作文通過層層篩選后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
當我興高采烈地來到廣播室領取獲獎證書時,我的眼前又一次浮現(xiàn)出李老師夜深了還在細心修改作文的情景,我的眼眶濕潤了。
李老師,謝謝您!您是陽光,溫暖我,照亮我,指引我!
主編評一評
要寫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師,可以向本文學習,選取印象最深的事進行詳細描寫,使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有血有肉;而不是堆砌感謝話語使文章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