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群
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能力
◎慶群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非常重要,教師首先要明確歷史思維概念以及實踐的意義,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聯(lián)系實際、開拓思維、培養(yǎng)興趣等幾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學生從輸入到輸出的轉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再次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歷史思維,奠定學生健康、積極、正確的歷史學習觀。
所謂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就是學生在對歷史知識學習之后,能夠對歷史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進而能夠對一些歷史事件和一些歷史現(xiàn)象進行正確的解釋,能夠從一個正面的角度來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從這個過程中總結出來一些歷史規(guī)律。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這是需要學生從表面到內里的一個逐漸探究的過程,是學生品質和思維的形成過程?,F(xiàn)代歷史課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歷史思維能力,使得學生能夠跟隨歷史發(fā)展的這個線索,不斷的學習和掌握一些歷史知識以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進而學生的歷史思維不斷的開拓,形成一個具有健全體系的歷史思維,學生在不斷的提高自身歷史思維能力的同時能夠通過對更多的歷史事件的研究來認識歷史發(fā)展的真實性,進而對歷史知識進行更加精確的掌握。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得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中解放出來,提高思考和探究能力,進而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有所提高,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的同時還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聯(lián)系實際。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歷史思維能力的同時,首先應該將歷史與實際相聯(lián)系,使得學生能夠從現(xiàn)代角度來理解歷史問題,畢竟古今之間是存在一定的歷史相同性,從現(xiàn)代角度出發(fā)來看待歷史問題,能夠獲得一些新的收獲,使得學生能夠對歷史知識更好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件時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來開展,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分清影響歷史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能夠抓住主線來進行歷史事件的分析和了解。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這種長征精神有一個很好的理解,教師可以先從這一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開始講,紅軍在進退維谷時,選擇了一條比較具有挑戰(zhàn)的路線,一路過雪山穿草地,戰(zhàn)勝了無數(shù)的困難。教師這時候可以讓學生們聯(lián)系現(xiàn)代生活,想象當時的長征之路是多困難,而面對這些困難紅軍都沒有退縮,使得學生對長征精神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開拓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傳統(tǒng)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將課堂變得開放,在課堂中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歷史性思維的建立,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思維定勢,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出來,進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自主思考,有組織的開展學習,對歷史教材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小組交流討論。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斯大林這個歷史人物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其對斯大林的了解,來對斯大林進行評價。斯大林對俄羅斯的發(fā)展做出了一些貢獻,然而他也是蘇聯(lián)體制變得僵化的一個幕后推動者,需要為蘇聯(lián)解體負很大的責任。學生自主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是不受到他人的影響,能夠更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還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們對歷史人物的自主評價??梢栽跉v史課堂中開展辯論賽,針對斯大林的功與過來進行辯論,更有助于學生對斯大林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培養(yǎng)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歷史知識學習培養(yǎng)成學生的一種興趣,進而使得學習能夠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充滿激情。教師首先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將歷史知識多具有的內涵魅力充分的發(fā)揮出來,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興趣。
比如,教師在講五四運動的歷史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們編排一段與這段歷史有關的情景劇,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演這個歷史知識的不同部分,如片段學生上街游行、工人罷工等等。雖然學生的這種短劇不能夠使得學生對整個歷史知識有全面的了解,但是能夠幫助教師將學生更快的帶入到歷史知識的學習之中,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
愛國主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營造一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氛圍,然后再開始課程內容的講解、教師可以將愛國主義帶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能夠祖國充滿熱愛,進而對歷史知識能夠主動學習。學生在愛國主義情感的引導下,能夠深入到一些歷史事件中,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七七事變”這個歷史事件時,給學生列舉日本侵略者的一些殘忍行為,這些行為給我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害。教師在講解之后,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與七七事變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進入到歷史事件中,進而在愛國主義情感的促進下,學生會主動學習一些歷史知識,進而從歷史中得到一些反思,實現(xiàn)歷史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
課堂討論。討論是一種幫助學生進行思維交流的最佳方式,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討論充分的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討論的情境,使得學生能夠針對在這個情境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討論,進而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實現(xiàn)據(jù)理力爭。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應該做好指導,使得學生在討論交流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都能夠及時解決,進而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知識掌握,提高分析總結能力。討論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來講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雖然教師在整個課堂中都沒有很多的語言表達,但是教師在開展討論教學之前需要很多的準備,如討論的主題選擇,以及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等,要做好及時指正學生的準備。
本文從兩個方面對中學教學中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展開論述,第一部分研究了歷史思維教學的意義,第二部分研究了如何實施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對策,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位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作者單位:西安市鐵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