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丹,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交通小學
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生態(tài)教學
文/山丹,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交通小學
生態(tài)教學就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變化,利用先進科技將課本內容具象地呈現出來,與學生個性發(fā)展具體結合起來,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和質量。
小學;英語;生態(tài)課堂
小學生認知水平不高,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對于以前從來未接觸過的英語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將實際生活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英語中,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最終達到學生在課堂上取得的良好效果。
教學環(huán)境是影響語言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在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對語言輸入環(huán)境建設不夠重視,很少會用英語和原生態(tài)的語言材料來教學,導致英語生態(tài)教學環(huán)境缺失,生態(tài)教學環(huán)境不成熟。受此影響,學生無法掌握地道的英語口語,養(yǎng)成正確的英語語音、語調和語速,學生語用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也受到影響。營造富有情趣的語言輸入環(huán)境,是原生態(tài)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生態(tài)課堂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生態(tài)平衡”和“生態(tài)和諧”規(guī)律,樹立生態(tài)教學觀,準確把握英語課堂內部構成要素的作用、特點和關系,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促進人與物質、精神因素的和諧共生。鑒于此,小學英語教師在生態(tài)課堂設計中,要以構建獨特的英語生態(tài)系統(tǒng)為切入點,從教室布置、人文環(huán)境、班風班級等方面著手,構建一個各要素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促進課堂教學能動發(fā)展。
新課標認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教”與“學”,而是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朋友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只是一個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找到通往知識的大門。平時的課堂練習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moon”、“star”等單詞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對之前學過的“blue”、“yellow”和“goodmorning”等單詞進行復習,最后引導學生思考“mooncake”、“MiddleAutumnFestival”等引申短語的意思。教師結合生活實際的提問,能夠使學生對課堂內容感到親切,愿意去嘗試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大膽想象,如此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而且,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水平、學習成就都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學生,而應該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例如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就可以要求熟背單詞、課文、語法,并會簡單的口語交流,而對于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就只要求熟讀單詞、課文即可,讓每個同學對英語都充滿興趣,不會有厭煩感,這樣才能為生態(tài)課堂的建設提供一個好的基礎,營造輕松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生態(tài)視角的英語教學,是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教學活動,它強調在因材施教、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實現師生、人與情境的有效互動,進而減輕學生的學習焦慮,釋放學生優(yōu)勢智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點燃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生態(tài)學原理對小學英語教學規(guī)律、現象和特征進行探討和研究,重新定位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有效進行教學組織,巧妙激趣,幫助學生走出英語學習誤區(qū),使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如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7Abusyday章節(jié)教學中,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談論時間”,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時間表達方法,具備逆向思維和計算能力。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在課前就準備好單詞卡、句型條、鐘面圖片,時間卡片、多媒體課件等。然后,在課前熱身階段,先播放板塊卡通,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以視聽覺感官刺激,盡快將學生帶入學習情景。接著,在時間表達教學中,利用“蘇珊的一天”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在真實的語境中然學生掌握逆時間表達方法。然后,借助教學工具進行教學訓練,讓學生邊看鐘面圖片、時間卡片邊利用Whattimeisit?It’s…It’stimeto…It’stimefor…h(huán)alf、past等句型和單詞來填寫表格,并根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加大訓練的強度,使學生在交際任務、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感受知識,鍛煉聽說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
英語是一門需要開口說話的學科,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不高,英語成績就很難提高,課堂質量便會大大削弱,所以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和朗讀課文,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學生表現不好也不能責備,而應該用“youarebest”、“verygood”等激勵性語句鼓勵學生再接再厲,不能放棄,并對敢于表現自己的行為予與肯定,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的勇氣,以此帶動全班回答問題的良好風氣。教師課后還應該多留心平時上課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私下與這類學生多進行交流溝通,盡量鼓勵這類學生要敢于嘗試,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走出心理隔閡。教師常用鼓勵的語句能夠讓教師和學生成為朋友,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關系,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收獲到知識和快樂。
生態(tài)課堂的建設并不是大多數人想象中的那么困難,課堂教學時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建設極具創(chuàng)新的課堂,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積極營輕松愉快的氣氛,與學生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即可。
[1]劉澤群.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生態(tài)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6,(09).
[2]李霖.關于課堂教學生態(tài)化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12).
[3]顧麗莉.例談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活動的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14,(18).
[4]何炫.英語生態(tài)化教學環(huán)境的構建路徑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