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梅
[摘要]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年期,生理上逐漸發(fā)育成熟,對異性的好奇心增強,社會交往的主動性增強。在增能理念指導下,學校、教師和家長應積極探究增進學生異性交往的可行性策略。學校應完善規(guī)章制度,探索學生異性交往的教育模式,定期組織全校性的聯(lián)誼活動。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目標,組織健康有益的活動,加強青春期教育。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引導,與教師形成雙向的溝通機制。學校、教師、家長應緊密配合、正確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解決中職生異性交往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增能理念;中職生;異性交往;現(xiàn)狀;交往策略
增能理念是一種新的理念,運用于中職教育教學中旨在賦予中職生更多的能力,增強異性良性交往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促進資源整合與運用,以進一步幫助個人獲得能力發(fā)展。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年期,這一階段學生的變化可以具體細化為幾個方面:其一,心理層面發(fā)生顯著變化,對異性的好奇心增強;其二,生理上急劇變化,性方面逐漸發(fā)育成熟;其三,社會交往的主動性較強,自我意識被進一步挖掘,渴望被外界關注,并希望社會層面肯定自己作為成年人存在。本文旨在對中職生異性交往的現(xiàn)狀及交往策略進行探討。
一、在增能理念下中職生異性交往現(xiàn)狀
從調(diào)查結(jié)果來看,中職生異性交往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是中職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與異性交往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學校對于異性交往管理比較嚴格。雖然這種管理方式對中職生之間的過度交往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也導致異性交往受阻,不利于中職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動。學校在對待中職生異性交往方面,通常將主題班會作為主要的教育形式,偶爾輔以講座和培訓的方式,但專門的培訓教育課程并未設立,這也是中職學校難以推動異性交往的關鍵性因素。2.學校為中職生提供了一個交往的平臺,在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教師的正確引導顯得十分必要。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應該針對中職生異性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以及心理輔導,讓學生在思想上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本次《增能理念下的中職生異性交往調(diào)查報告》中,針對教師對待中職生異性交往的問題,多數(shù)學生認為教師會立即進行教育。教師的介入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混亂的交往關系以及避免發(fā)生早戀現(xiàn)象,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心理負擔加重。3.雖然中職生已經(jīng)具備獨立精神和思考能力,但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依然需要做好教育引導工作,處理好中職生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家長的一些做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與異性交往的目的和交往水平。
二、在增能理念下中職生異性交往策略
1.學校方面
中等職業(yè)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生活和學習的平臺,是學生正確認知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學校對于學生成長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于異性交往,學校方面可作出以下努力:其一,完善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學校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是為了約束學生的基本行為,避免學生誤入歧途。但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些規(guī)章制度過于嚴格,導致異性之間交往受阻,無法形成有效的交流,最終的結(jié)果則是學生對異性交往相對陌生。這就要求學校意識到中職生異性交往的重要性,改變傳統(tǒng)的錯誤觀念,逐步在規(guī)章制度中肯定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避免過分管制,逐步尋找一個適合的“度”,為中職教育逐漸走向完善打下良好基礎。其二,探索異性交往教育模式。一些學校針對異性交往開展的教育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講座、培訓、主題班會以及專門的教育課程,運用這些方式有利于增強中職生對于異性的認知,使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交往。但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當前中等職業(yè)學校大多采取主題班會的方式開展宣傳教育,這種最常用的方法有一定的應用實效,但學校也應積極推廣多種方式并存的異性交往輔導。如針對低年級的中職生,可以采用主題班會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與異性交往的重要性以及正確的異性交往方式,為更好地開展異性交往奠定基礎。對于高年級的中職生,則可以采取講座、培訓以及專門的教育課程等方式。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有利于學生在思想上正確理解與異性交往的意義,不再回避與靦腆,更樂于去交流和溝通。其三,學校還可定期組織全校性的聯(lián)誼活動。在調(diào)查中也發(fā)現(xiàn),中等職業(yè)學校受到專業(yè)方面的限制,很多專業(yè)中男生或女生居多,不利于異性之間的交往。針對這一問題,開展全校性的聯(lián)誼活動,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給每一個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學校也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開展社團活動,使學生與異性之間能夠?qū)崿F(xiàn)良好的溝通、交往與合作。
2.教師方面
在引導中職生與異性交往方面,教師應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第一,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目標。正如巴斯德所說:“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绻狈ι钅繕?,則會導致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毫無生氣。中職生經(jīng)歷中考失利,職校生活對他們來說僅僅是一種被動選擇,一些學生對生活不報希望,混沌度日,無法真正融入到職業(yè)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中,更有甚者產(chǎn)生心理問題,在與異性交往中出現(xiàn)病態(tài)心理。鑒于此,教師要幫助中職生樹立一個正確目標,積極宣傳職校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自我奮斗的案例,引導學生將精力投入到學習生活中,為自己開創(chuàng)一片嶄新的學習天地。第二,組織健康有益的活動??陀^地說,中職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并不是很大,這一階段的中職生精力充沛,如果校園生活枯燥乏味,則會導致一些學生“無事生非”。因此,教師應組織健康有益的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讓男女同學都可以參與其中,充分享受活動的樂趣,豐富精神生活,抑制生理沖動。第三,加強青春期教育。對中職生開展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管理自己,將集中教育與個別教育有效結(jié)合,分批次開展教育活動,消除中職生對異性的好奇心與神秘感,減少更多的盲從無知的行為。教師要把與異性交往過密產(chǎn)生的危害闡釋清楚,引導中職生遵守道德規(guī)范與行為準則。第四,傾注愛心,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在調(diào)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的異性交往問題,多數(shù)教師雖然有一個主觀的判斷,但不可避免的都會采取嚴厲的措施,僅有少部分教師會通過風趣幽默的方式進行提醒,這就導致學生對與異性交往的“度”很難把握。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教師應以愛為前提,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學生多一些了解、愛護、交流、體貼與寬容,積極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
3.家長方面
父母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以及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異性的認知。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關注和教育孩子:其一,加強對孩子的引導。中職生在進入中等職業(yè)學校之初,最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但由于父母的忽略,長期不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導致孩子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因此,家長應該對這一階段的孩子充滿關愛,與孩子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以便于作出正確引導,及時撫慰孩子內(nèi)心的不安情緒。其二,家長與教師形成雙向的溝通機制。家長作為中職生生活的引導者,教師作為中職生學習的引導者,兩者之間只有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建立有效溝通,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監(jiān)督學生的行為,掌握中職生異性交往狀況。家長應與子女保持一種良性的交流,與教師形成良好溝通,將子女的性格特點告知教師,以便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教師應將學生在校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家長,提醒家長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與引導,全面把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爭取防患于未然。
總之,中職生異性交往問題應該得到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學校、教師、家長應緊密配合、正確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解決中職生異性交往的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1]羅新紅.淺談中職生異性交往的特點和方式[J].黑河學刊,2012,(04).
[2]葉春鴻.中等職業(yè)院校學生自尊異性交往團體心理輔導干預研究[J].校園心理,2012,(06).
[3]陳建瑩.從心理層面探析中職生的異性交往[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06).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