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勝
摩托聲由遠而近,然后響起快遞小伙那中氣十足的聲音。李紅珍,李紅珍,你的包裹。
李紅珍臉上笑成一朵菊花,逢人就說,兒子寄來的。大媽,你真幸福,村民微笑著說。
也是,說起幸福,李家彎子要數(shù)李紅珍,在這個小山村里是不爭的事實。
即使黃大媽有三個娃娃在縣城工作,可村民還是認為,沒有李紅珍過得好。沒人聽說娃娃給黃大媽買新衣裳,也看不見娃娃回來看看。
李紅珍的兒子大柱就不同了,逢年過節(jié)都要回來,陪媽媽住幾天,幫她干活,做家務(wù)。這幾年,聽說大柱身負特殊任務(wù),沒有時間回家,但逢年過節(jié),大柱都要給媽媽李紅珍寄來禮物。有吃的,穿的,用的。
李紅珍耳朵背,說話聲音小,就聽不見。快遞小伙每次來都高聲叫,李紅珍,你的包裹。李紅珍總是當著村民的面撕開包裹。如果碰上是吃的,她就分給在場的人吃。
沒有人不對李紅珍的兒子大柱豎起大拇指。她早年喪夫,他懂媽媽的辛苦,讀書勤奮,說話做事討人喜歡,遇人叔叔長,嬸嬸短的,熱情打招呼,把李紅珍高興得喝了蜂蜜似的甜到心窩里了。
李家彎子的人永遠不會忘記大柱讀高三那年,村子迎來了多年不遇的大雪。雪花著了魔似的飄個不停,要不是還有裊裊炊煙在上空盤旋,還以為這個村子消失了呢。李紅珍生病了,暈倒在家里。大柱不顧大雪封山封路,背上母親,硬是送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醫(yī)生說,再晚來一分鐘,就無可救藥了。
大柱高考落榜,參軍去了千里之外。他是林業(yè)消防兵,李紅珍告訴村民,叫林業(yè)消防武警戰(zhàn)士。每次大柱回來,一身軍服,英姿颯爽,逢人一個敬禮,問好。回家見到李紅珍,也是筆直站好,一個敬禮,大聲喊道,媽媽好,您的兒子向您報到。哎喲喂,惹得李紅珍笑得嘴都合不攏。
后來,村民從李紅珍嘴里知道,大柱當了班長,管理著十二個戰(zhàn)士。
當班長的第二年春節(jié),大柱沒有回來,發(fā)來一封電報,李紅珍去部隊了。半月后,她回來。由于舟車勞頓,病了,在家養(yǎng)身體,好久沒有出門。直到快遞小伙那高嗓門喊了好幾遍,李紅珍才開門出來。
老姐啊,你瘦了,黃大媽說。病了幾天,李紅珍回答。沒事,誰不會生病啊,黃大媽安慰。
嗯,李紅珍應(yīng)著,接過包裹。
大柱寄來的?黃大媽問。
是,是兒子寄來的。李紅珍笑意蕩漾。
后來,人們逐漸習(xí)慣了。端午節(jié),大柱寄來的是粽子;八月十五,寄來的是月餅;重陽節(jié),寄來的是衣服或是被褥;春節(jié),寄來的是過年用的……
每隔一年,李紅珍去部隊看望兒子一次。
這年深秋,李紅珍生重病住院。村民在她家的包裹單上,找到大柱的地址,急急地發(fā)了一封電報。
媽,媽。一聲聲親切的呼喚,溫暖著整個病房。
躺在病床上的李紅珍,望著站在身邊的幾個英氣逼人的軍人,慘白的臉上,露著笑容,緩緩地閉上了雙眼。
李家彎子的人終于明白,李紅珍去部隊看兒子,為什么都是在清明時節(jié)。原來大柱早就在一場大火中為救戰(zhàn)友犧牲了。
于是,李紅珍有了十二個兒子,有了常年不斷的包裹,裝著她的幸福。
李紅珍安詳?shù)刈吡?,她與兒子大柱永遠在一起。
(編輯·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