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榮
先行組織者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可以是一個定律,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也可以是一段概括性說明文字或一張圖片、一段視頻動畫,呈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但又具備相同的基本特點:具體生動、引人入勝、富有召喚力。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中缺少相關聯(lián)的概念,面對新的不熟悉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學習困擾時,便是出示先行組織者最恰當?shù)臅r機。本文以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教材為例,結合筆者課堂教學談談四種常見類型先行組織者的運用。
一、事實型先行組織者
事實型先行組織者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現(xiàn)象和經(jīng)驗,以及有關社會熱點問題或關于社會、經(jīng)濟、人類發(fā)展的事實材料等。
教學《法律護我成長》一課,鑒于社會的信息化發(fā)展迅速,媒體信息豐富,學生對于虐童案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雖不陌生但了解得不深入,筆者認為,教材上的案例淺顯易懂,遠不足以達到學生認知結構豐富和重組目的,因此,適時地引入了轟動一時的“南京養(yǎng)母虐童案”。筆者陳述了案件的發(fā)生過程后,引導學生表達內(nèi)心想法,感知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惡劣、手段粗暴,了解法律的介入讓這樣的傷害行為得以停止,及時地醫(yī)治和心理干預,保護未成年受害人的身心不再受傷害。而對于法院對此案犯罪嫌疑人給出“不批捕”的結論,猶如靜水中丟入了一粒石子,讓學生思維瞬間活躍。充分討論后,筆者適時提出“審查逮捕聽證會”概念,讓學生知曉這是一種對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審查逮捕案件,向訴訟當事各方及社會公開案情,就是否逮捕的必要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的辦案方式,同時說明:不批捕不代表不追究刑事責任、不逮捕也不意味著宣告犯罪嫌疑人無罪。在思維碰撞過程中,讓學生原有的法律觀念、法律知識得以豐富,思維方式得以充實。
二、問題型先行組織者
問題型先行組織者指巧妙設計和適時提出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的一種教學策略。運用問題型先行組織者,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需求,進而積極主動地思考,給學生線索,讓學生的思維有路可循。
教學《中山陵前》一課,學生曾學過一篇課文《孫中山破陋習》,對孫中山這個人物的了解是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已有知識,教師可以關聯(lián)到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孫中山為何能破陋習?破了哪些陋習?在問題的探討中完成知識的遷移,使知識在學科間融會貫通,相互補充,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
教學《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課,在“莊嚴的時刻”環(huán)節(jié),出示設計好的搶答題,組織學生對國旗、國徽、國歌的創(chuàng)作來歷和象征意義進行搶答,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更能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新的認識:國旗、國徽、國歌都是國家的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擁有屬于中國獨有的標志,國旗、國徽值得我們尊敬和守護,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在“我們站起來了”環(huán)節(jié),設問: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人民就站起來了?引導學生從4個方面思考問題:結束受侵略、壓迫的歷史,人民挺直腰桿生活;老百姓擁有選舉權利,第一次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老百姓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抗美援朝偉大勝利,中國人揚眉吐氣。
三、實踐型先行組織者
實踐型先行組織者是將學生已學知識經(jīng)驗及社會經(jīng)驗,用于對某一新內(nèi)容的引入或?qū)δ骋恍聠栴}的分析、解釋和應用。
教學《我來當市長》一課,在已了解國家公務員概念和社會公共事務分工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開展調(diào)查“公務員們在忙啥”,并開展一次模擬城市實踐展示活動:分組進行事務分工,討論各自承擔的職責,由師生扮演的老百姓向各部門提出問題和需求,由各分工組進行事務處理演練。實踐演練,使得教學的空間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在同伴的引領下進入生活情境,以此幫助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探究社會。
四、圖像型先行組織者
圖像型先行組織者指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圖表、靜態(tài)圖片和動態(tài)視頻。
圖表類先行組織者,是用圖表的方式呈現(xiàn)事物的特征、事理等。教學《相親相愛一家人》一課,解析國家終止連續(xù)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轉(zhuǎn)而實施二胎政策的緣由時,論及“人口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中缺少與“社會人口”相關聯(lián)的信息,無法提取用于新任務的學習,加之“人口迅速增長”與“人口老齡化”概念相對比較抽象,為此,筆者制作了人口增長柱狀圖以及人口老齡化程度增長的餅狀圖。圖表的呈現(xiàn),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了人口增長速度之快以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感知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出臺與人口現(xiàn)狀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圖表的呈現(xiàn),把眾多的文字和數(shù)據(jù)換個方式加以說明,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概念,了解形勢,一目了然,便于記憶存儲。
聲像類先行組織者指在教學中,可結合情境教學策略,用圖片、影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喚起學生感性認識,激活各種感官,提取認知結構中的已有信息?!而f片的背后》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揭露列強的暴行,分析得出落后是中國屢遭欺凌的根本原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歷史和戰(zhàn)爭的話題,于小學生而言是相對遙遠和陌生的。如何拉近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達成目標?筆者在課前準備了視頻和圖片。播放罌粟花和罌粟果的視頻,介紹這種美麗花朵結出的果實有麻痹神經(jīng)的特殊效果,最初用于醫(yī)學上的麻醉,但也不慎成為了毒品交易的主角。播放圖片,展示清政府時期官民吸食鴉片的情形。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么?介紹來歷后,引出課題:借著此物,英國殖民者用戰(zhàn)爭的方式撞開了中國的大門,寫就了一段讓中國永覺沉痛的歷史。學生從圖像資料中感受到鴉片對人的身體和精神的摧殘,也能夠清晰地判斷戰(zhàn)爭的結果,進而為探究戰(zhàn)爭的本質(zhì)原因打下基礎。在“火燒圓明園”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展示被毀前的圓明園圖片資料,播放八國聯(lián)軍入侵火燒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在強烈的視覺感官反差中體會侵略者的野蠻、戰(zhàn)爭的殘酷和弱者的無能。
先行組織者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幫助學生將學習的內(nèi)容關聯(lián)起來,為后續(xù)階段的學習和問題解決提供有實效的信息和線索。
針對以上不同類型的先行組織者,教師可根據(jù)需要靈活多樣地采用,多種類型先行組織者也可交替使用。如一節(jié)課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環(huán)節(jié),可采用問題型先行組織者,涉及抽象的、脫離于生活的文字理解時,可采用圖像類型先行組織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