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璞
服裝效果圖技法課程中人體輪廓表現(xiàn)誤區(qū)解析—以女性人體為例
陳 璞
(福州外語外貿(mào)學院,福建福州 350001)
服裝人體輪廓表達一直是服裝效果圖技法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然而目前市面上服裝效果圖教學的相關資料,多是以繪畫教學者主觀的繪畫方式和表現(xiàn)流程為主導,鮮有客觀地將學習者的通病加以整理和歸納,做出提示和引導,故本文將從服裝效果圖的線條、局部表達入手將教學過程中常見性問題和誤區(qū)加以分析整理,旨在完整我國效果圖教學研究,為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通過分析揭示服裝效果圖課程應該摒棄盲目練習,而應該用眼觀察用腦思考之后再動手表達,力求幫助學習者從根本上理解和掌握人體表現(xiàn)的原理,此原理應該能夠適應傳統(tǒng)手繪和電腦繪圖等不同的表達方法。
服裝效果圖;人體輪廓;線條
服裝效果圖表現(xiàn)技法一直是服裝設計專業(yè)基礎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服裝效果圖作為表達設計意圖,完成設計活動的商業(yè)工具,雖然從屬于時裝畫的范疇,但應將其定位為應用性為主的商業(yè)圖紙與藝術性為主的時裝畫創(chuàng)作具有本質(zhì)的差異,故將服裝效果圖規(guī)范化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服裝的表達大多依托于人體的美來實現(xiàn),特別在服裝效果圖表達中形體與服裝是密切關聯(lián),相輔相成的,因此效果圖作為設計活動中的溝通各方的媒介,要將其相對標準化、規(guī)范化,應當首先人體的表現(xiàn)方法開始,使其具有相對的標準以滿足市場對于服裝設計從業(yè)人員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需求。
然而目前市面上服裝效果圖教學的相關資料,多是以繪畫教學者主觀的繪畫方式和表現(xiàn)流程為主導,基本沒有客觀地將學習者的通病加以整理和歸納,做出相應的提示和引導。由此筆者希望根據(jù)近幾年服裝效果圖表現(xiàn)技法教學的經(jīng)驗,將角度的轉換,以該專業(yè)學生較常見的(女性)人體表現(xiàn)的普遍問題點加以解析和說明,幫助學習者將誤區(qū)具體化并逐步完善服裝人體表現(xiàn)技法,同時與行業(yè)內(nèi)教學者進行交流探討,為后續(xù)教學與研究工作提供相應資料和鋪墊。
高校中服裝專業(yè)學生大多參加過藝術高考,具備一定的人體速寫能力,人體速寫能夠幫助學生熟悉人體結構,把握人物動態(tài)表現(xiàn),但有時候之前的基礎未必會有所幫助,反而有可能對以后學習形成障礙,服裝效果圖中所推崇的女性人體應該是線條流暢,比例勻稱,高度應相對人體速寫更加纖長的。在日常教學中常常發(fā)現(xiàn)具有美術基礎的學生,往往難以打破原有的人物7頭身比例,且有時候運用平順線條就可充分表達的部分,卻刻意地要加以轉折甚至無意識形成了不合理的角度。其原因大多是對于教材的模仿不當所致,因教材的作者往往具有較深厚的美術基礎,于是對于一些轉折和線條把握具有個性化的處理,但學習者在不具備此種能力的時候加以模仿,往往會弄巧成拙,導致畫蛇添足的尷尬。另一部分沒有美術基礎的同學,在表達人體線條時,又因其不具備美術基礎知識,往往不懂得如何利用線條的粗、細和輕、重效果,將人體從頭到尾運用呆板的勻線概括。這也體現(xiàn)出一部分同學淺顯的認為立體感是通過著色階段來實現(xiàn)的,其實不然,在人物輪廓表達時就應該加入對于立體概念的理解(見圖1)。
圖1 女性人體的輪廓線
如圖1-A箭頭標示處所見,女性人體的輪廓線,在收緊的部分應運用色深的重線條,而在較為豐滿外凸的部分則運用輕細線條突出其膨脹感。寥寥數(shù)筆便可將女性凹凸有致,唯美勻稱的身體輪廓概括出來,完全不需要過多的角度和筆觸來綴飾。因此線條一直是服裝效果圖輪廓表現(xiàn)教學的重中之重,過多會影響其準確性,但太過于簡單直接的表達也會使其索然無味,因女性人體刻畫是追求平滑自然的特點,繪畫時只要掌握不去過分的表達角度和轉折,運用線條的粗細和輕重將身體的凹凸和線條稍有概括,便可以恰到好處的予以表現(xiàn)。
按照人體從頭到腳的順序繪畫,最容易出問題的第一個部分就是頸部,關于人體頸部,同學們易將其勾畫成正梯形或者倒梯形的狀況,這兩種畫法顯然都不是最恰當?shù)谋磉_方式,將頸部勾畫成正梯形,如圖1-B會給人一種頸部過于短粗的印象,乃至影響到肩部線條的美感,無法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適合的肩頸部外輪廓線條,反之將頸部描繪為倒梯形不符合人體生長的結構,或者讓看圖者誤認為圖片中的人體保持聳肩的動作,將最細部分集中于頸部下方,容易給人以頭過于重,而頸部無法支撐的不平衡感,如圖1-C。那么女性人體頸部表達最佳效果應該是如圖1-A脖頸處所示,近乎于長方形的形態(tài),但在頸與頭部連接的部分略微有所過度,而頸部與上半身連接的部分自然承接,以完成自然和諧的過度效果為宜。
肩部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女性身體輪廓表現(xiàn)的難點,看似簡單平順的線條,卻需要繪畫者對于肩寬比例和線條走勢透徹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通常肩部的寬度,可用人頭去度量,在服裝效果圖時肩寬可控制在1.5~2倍的頭寬(見圖2)。
圖2 肩部的上部外輪廓線
肩部的上部外輪廓線應如果圖2-A箭頭方向所示從頸根部慣性向外、向下自然延續(xù)后平直或略微上翹至肩部凸點F,然后從肩點F開始向下向外略微偏出在逐漸收回至上肢關節(jié)處。而腋窩下角度輪廓線應如圖2-A紅色角度處所示,成兩邊平直自然順出的角度,切勿將其表達為圖2-B腋窩處弧度過于夸張的效果,該效果同人體本身結構差異較大,雖然效果圖需要進行藝術的處理,但還是需要在一定原則上尊重人體本來的構造。圖2-B肩部外輪廓過于渾圓無肩點結構表現(xiàn),會產(chǎn)生e 向外的擴張感,這種錯誤在日常教學中也比較常見,肩部向外擴張會讓人體看上去臃腫,甚至會有男性人體才有的肌肉感。另外肩凸出點至腋下交點的直線距離e應把握在2/3~3/4的頭高。如果直線距離太長會造成手臂過粗以及上肢與上體比例失調(diào)的問題,如果直線距離太短,則會造成手臂與身體斷裂的感覺,不夠和諧美觀。肩部的過度需要經(jīng)過一定的練習方可達到自然美觀的表達,本文給出的比例參考均為一定程度上可靈活調(diào)整的區(qū)間化數(shù)據(jù),并不是給出一個固定不可變的數(shù)值。這是因為效果圖表現(xiàn)技法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需要不斷練習才可以找到最佳的比例關系,但基于常見的錯誤和問題,筆者將數(shù)值盡量具體化在某個區(qū)間,旨在希望學習者在一定的限制中確保輪廓結構的合理美觀,在相對準確的范圍內(nèi)可自由所發(fā)揮和探索,找到最舒服恰當?shù)谋磉_方式。
下肢輪廓表現(xiàn)的誤區(qū),常顯現(xiàn)在關節(jié)連接處。大腿和小腿銜接的部分即膝蓋,大部分同學會刻意的給膝蓋處輪廓一些角度增加膝蓋的存在感,其實膝蓋本就是大腿到小腿的過度部分,只要將過度表現(xiàn)得當,膝蓋其實沒必要過分表現(xiàn)。但往往有些同學對于這個部分的勾畫有較大困惑,如圖1-D這個樣的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不在少數(shù),這種B表達易將大腿和小腿畫成了不相干的兩個部分,這種表達將膝蓋處的應有的自然轉折直白的理解為向內(nèi)收窄,易給人感覺小腿過分萎縮無法支撐起大腿的錯覺。正確的方法應該將小腿的起筆調(diào)整只膝蓋略上部的c點和d點,自然過度到小腿部分。這樣膝蓋結構被包含在大腿末端至小腿上端的輪廓中,而不是開始于大腿低端的a、b點。顯然這樣的效果會更加合乎人體結構,從而避免了理解不透導致的表達失誤。
另外,女性人體腿部表現(xiàn)的第二問題主要集中在人體比例藝術調(diào)整后,大腿和小腿長度比例的控制。其實拋開人體的高度變化,大腿長度和小腿長度控制在1:1是不影響畫面美感的的分配方式。但如果一定要有所差異,建議小腿略長于大退較為美觀,而大腿部分最好不要長于小腿,因上長下短的分割會在視覺上顯得壓抑,同時會使整體的長度變短,這與服裝效果圖人體所最求的挺拔纖長背道而馳。
通過對于服裝效果圖中女性輪廓表現(xiàn)時學生常見的問題分析和整理,不難看出服裝效果圖人體的表現(xiàn)因限制在某一特定形態(tài)表現(xiàn),所以問題點較為集中,便于將其量化加以分析和推敲從而有效解決存在共同問題學習者的通病。此外筆者發(fā)現(xiàn)人體輪廓勾畫所出現(xiàn)的問題多數(shù)是由于學習者對于人體結構理解不夠透徹,對于臨摹范本的觀察不夠細致。于是筆者反思提高服裝效果圖表現(xiàn)技法教學設計的關鍵是否在于教學者應將服裝效果圖表現(xiàn)是鍛煉學生手上功夫的傳統(tǒng)思想轉變?yōu)榉b效果圖表現(xiàn)課程首先應該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然后協(xié)助學生動腦思考,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動手表達。才能將此課程所學知識從手繪表達平移到電腦等其他手段制圖技法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該課程的教學影響力,強化其在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中的基礎作用和重要價值。
CHEN Pu
(Fuzhou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 Fuzhou 350001, China)
Garment outline express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clothing renderings technique teaching, however, the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 on garment renderings is mostly dominated by the subjective painting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flow of the painter, The learner’s common problems to be collated and summarized, to make tips and guidance, so this article from the clothing renderings lines, local expression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e analyzed and collated, aiming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of China’s renderings.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study. By analyzing and revealing garment effect chart courses should abandon the blind practice, but should use eye observation with brain thinking and then hands-on expression, and strive to help learners to fundamental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rinciple of human performance, this principle should To adapt to the traditional hand-painted and computer graphics and other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on.
clothing renderings; human contour; lines
TU238
A
投稿日期:2017-09-29
陳 璞(1986-),福州外語外貿(mào)學院服裝專業(yè)講師 ;研究方向:服裝設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