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營
家譜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家譜】的釋義是:“家族記載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薄稘h語大詞典》《辭海》《辭源》等的釋義與此基本相同。家譜的基本特征是記錄一個家族或宗族的血緣世系,主要作用在于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家譜的價值和作用應該怎樣定位?我們這里不妨引用兩段有關文件的內容作一解說。一是1984年11月,國家檔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聯合發(fā)出的《關于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指出:“家譜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中亟待發(fā)掘的一部分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經濟史、人物傳記、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它不僅對開展學術研究有著重要價植,而且對當前某些工作也起著很大作用?!倍?001年2月,文化部辦公廳發(fā)出《關于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總目>的通知》,指出:“家譜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它與方志、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家譜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民族學、教育學、人物傳記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海內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薄凹易V與方志、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對海內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這里對家譜的功能已經說得非常明白,我們不需要再加解說。
家譜是什么時候起源的?有人說古已有之,依據是《史記》中的《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楚世家》《三代世表》等篇目,比較詳細地記錄了黃帝等的歷代世系,說這就是家譜的濫觴。我們姑且聽之。到了魏晉隋唐時期,由于門閥制度等的需要,官修的世家大族族譜比較繁盛。可惜經過唐末五代的戰(zhàn)亂,即使這些家族的家譜也大多散佚,家族的世系開始變得模糊不清,正如蘇洵所言:“自唐衰,譜牒廢絕,士大夫不講,而世人不載,于是乎由賤而貴者恥言其先,由貧而富者不錄其祖,而譜遂大廢?!?/p>
家譜由皇室、貴族,進入普通百姓家,始自北宋,創(chuàng)立譜例并被后人所遵循的,是歐陽修和蘇洵。歐陽修的《<歐陽氏譜圖>序》云:“譜圖之法,斷自可見之世,即為高祖,下至五世玄孫而別自為世。”又“凡遠者、疏者略之,近者、親者詳之”。蘇洵先后寫了《蘇氏族譜》等6篇文章,論述了家譜的體例等,其《族譜后錄上篇》曰:“凡嫡子而后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為譜者之父始,而存其所宗之譜,皆以吾《譜》冠焉?!睔W陽修、蘇洵修譜的體例,包括譜圖序、譜圖(世系表)、傳記、譜例等,成為后代家譜的基本定式,民間修譜多有采用,被稱作歐、蘇二體。尤其“斷自可見之世”更被奉為修譜圭臬。
明、清時期,官府鼓勵家譜的纂修,社會穩(wěn)定的時候,全國各地各家族,不論是望族還是鄉(xiāng)村農家,普遍纂修、重修家譜(族譜、宗譜),幾乎達到了沒有無譜之族的程度。
宋、元、明、清歷代,許多著名的士大夫都曾親自主持家譜的纂修或者寫有大量的譜序。如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朱熹等,明代的李善長、方孝孺、王世貞等,清代的袁枚、錢謙益、李鴻章、張之洞等。
民國后期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家譜的纂修處于停滯。1984年,國家檔案局等三部門發(fā)出《關于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后,尤其到了90年代和21世紀初,絕大多數家族開始纂修、重修家譜,不少地方成立了姓氏文化研討會、宗族聯誼會等,探討姓氏的來源,交流家譜纂修經驗,海外華人也紛紛回老家尋根問祖、投資興業(yè)。
家譜的體例如何?盡管各地各家族的家譜不盡一致,但是在民國以前纂修的部頭比較大的家譜中,基本上都包含下列內容:譜名、譜序、凡例、目錄、姓氏源流、先人傳記、像贊、恩榮錄、五服圖、仕宦錄、世系、字輩、家規(guī)家訓、藝文、祠堂(郡望、堂號)、墳塋、譜論、余慶錄、風俗禮儀、族產、契約、領譜字號等。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纂修的家譜,由于時代的變遷,像贊、恩榮錄、五服圖、仕宦錄、余慶錄、譜論、風俗禮儀、族產、契約、領譜字號等,大多沒有了。我們現在把譜名等作一簡單介紹。
譜名。家譜的譜名有多種,如: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會譜、統譜、大成譜、房譜、支譜等。有的是會宗譜,有的是支譜。不論叫家譜或是族譜、房譜,譜名前一定要注明里籍或者郡望、堂號,有的還加上編修時間、次數。
譜序。譜序分為自序與他序兩種。自序一般是主持纂修(重修)主編撰寫,主要記述修譜緣起、家族的歷史淵源及遷徙經歷、修譜人員組成等。他序一般是請當時的名人所作的序,主要是對該家族的贊美與希望。請名人寫序是為了抬高本家族的聲望。重修的家譜除新序外,歷次舊譜中的序文也要收錄進去,這樣可以知道修譜的歷史。
凡例。又稱譜例、例言、修譜章程等,主要是闡明纂修家譜的體例、纂修原則、記敘方法、收錄范圍、行文格式、圖表的應用,以及對入譜人物的標準、內容詳略等作出規(guī)定,以便修譜時有所遵循。
目錄。從譜序到每一卷、每一章的卷目都要列出來,以便于索檢。
姓氏源流。中國家譜素來講究木本水源,因此,姓氏源流是家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得姓始祖、開基(遷徙)始祖、各支派間關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族譜中追溯姓氏之淵源,大多追溯到三代分封的諸侯國,甚至要和黃帝、炎帝拉上關系,說得姓始祖是黃帝第幾世孫,以此彰顯家族的顯赫??陀^講這也是中華文化尊重傳統的體現。
先世考。又稱分衍錄、地望考等,主要是反映宗族的歷史,包括本姓來源、歷次遷徙等,是確認家族姓氏來歷、遷徙源流的重要依據。有的家譜將歷次遷徙路線都記載得非常清晰,有利于尋根問祖。明清以來的家譜中大多有這些內容。
傳記。各譜有多種叫法,如:譜傳、家傳、世傳、行狀等。主要記述本家族名人的功績品德,例如其對國家、民族、社會,或者對地方、家族做的貢獻,以其事跡勉勵后世子孫。為了充分褒揚傳主的功德、事跡,以期起到激勵后世的作用,這些小傳往往是由有名的學者撰寫,故收錄到家譜中的傳記一般具有當地文獻史料價值。endprint
世系。世系是家譜的主體,一般分為圖、錄兩部分。圖就是家譜中都有的世系表,有的叫世系圖,是以圖或者表的形式記錄家族成員的世系,反映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歐陽修所創(chuàng)圖譜以五世為限,五世以外另外開辟一個世系。一般是從高祖到玄孫即一到五世為一圖,從五世到九世、從九世到十三世為一圖,以此類推。圖表以時間為經、以人物為緯,每個人的名下記載子孫姓名,人物事跡,如遷徙、婚嫁等,附在圖后。世系表是家譜中最重要的內容,其優(yōu)長是傳承關系一目了然。只是到了明清時期,家譜的修撰都不再使用橫線分圖,而是從一世一直往下列表。還有一種體例是蘇洵創(chuàng)立的。其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間隔,主要強調的是宗法關系。
字輩譜。又稱派語、派行、行第等,是記載家族成員輩分的字語。一般情況下,同一輩分的家族成員都使用統一規(guī)定的某個字或偏旁起頭,再與其他字結合而成名字。不同輩分用不同的字或偏旁,世代相傳,以示不同輩分之間的區(qū)別。這樣,同一家族的成員不論分遷到何地,只要能背出來字輩詩,就可以知道是否同宗,相互之間的輩分關系明確了,互相稱呼也不會出現失禮的情況。
族規(guī)家訓。族規(guī)家訓在家譜中的名稱各異,如家范、家訓、家約、家戒、家法、家規(guī)、祖訓、族規(guī)、族約等,是各家族制定的約束和教化族人的規(guī)章制度和希望、要求。有的家規(guī)、家訓、家范,是族內某一個人為子孫制定的,被稱為某公家訓或某公遺訓。多數家規(guī)、家訓是族人共同協議決定的,針對的是家族全體成員,民國以前有的家族對家規(guī)非常重視,就像國家法規(guī),要求子弟必須遵守,每年祭祖時在祠堂向族人宣講一次,對族人具有極強的約束、教化、規(guī)范作用。
藝文。也稱著述、文苑。主要是輯錄家族成員的著述,包括奏疏、詩詞、文章、書信、碑銘、序跋等,部分重要文章輯列原文,多數則開列目錄。有的也收錄由名人撰寫的與本家族成員有關的文章。
祠堂。祠堂也稱宗祠、宗廟、家廟、家祠等,是列祖列宗神靈的安息之所,在家族中居于非常神圣的地位。某些即使居住在一個鎮(zhèn)甚至一個村的大家族,由于支派繁多,除了總祠外還建有分祠。祠堂的主要功能是祭祖和祭祀結束后的聚餐,族中會議、解決宗族內部的紛爭、處罰家族內的不肖子孫等活動,也多在祠堂中進行。家譜中一般對祠堂有著比較詳細的記載。諸如祠堂所在的位置、建立的過程、建筑規(guī)模等,有的還收錄了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祠堂的主要功能是歷代神主的安放、進行祭祀等。
郡望和堂號?!翱ね焙汀疤锰枴笔羌易V中的重要內容,是區(qū)分同一姓氏不同宗族、支派的主要依據,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線索??ね?,又稱地望?!翱ぁ笔枪糯^(qū)名,直接隸屬中央。秦統一后劃全國為36郡。魏晉南北朝至唐朝時期,每個郡里都有大的家族,常以郡名與姓氏合稱,表示世世代代居住該地,是為人仰望的顯貴家族。比較著名的郡望如:崔氏清河郡、張氏清河郡、盧氏范陽郡、李氏趙郡、鄭氏滎陽郡、王氏太原郡等。大家族因為遷徙、分居等,分為很多支,這些析居的家族一般都要另立祠堂、墳墓,他們就根據先人的德望、典故等另起一個稱號,就是“堂號”。如張氏的百忍堂、楊氏的四知堂、王氏的三槐堂等。堂號除了寫在族譜的封面,有的作為匾額鑲嵌在祠堂門楣上。
墳塋。在家譜中又稱墳墓、墳山、廬墓、祖塋等,即家族墓地。有些大家族墓地分布范圍較廣,甚至不在一處,為便于子孫后代掃墳祭祖,家譜中對祖墳有詳細記載,包括各支派墓地分布、墓主的墳向等,都講得清清楚楚。民國以前的家譜,一般有墓祭制度,對墓祭時間作有具體規(guī)定。
纂修、捐資人名單。家譜的纂修或續(xù)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許多人員,且須動員全體族人捐款助修。新修家譜一般都組織一個修譜委員會,所有參與修譜人員、捐資人員,都有記載。
以上是家譜的基本體例。一部家譜尤其是新修家譜不可能將上述體例全部用到,但其主要部分,如譜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字輩譜等肯定會有,家譜也正是憑借上述內容將家族的歷史淵源、遷徙情況、歷代英賢等保存下來,并流傳后世。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科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