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杰藝 黎亮 盧雄偉
廣東陽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外科 陽江 529500
比較甲巰咪唑與丙硫氧嘧啶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肝功能的影響
許杰藝 黎亮 盧雄偉
廣東陽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外科 陽江 529500
目的比較甲巰咪唑(MMI)與丙硫氧嘧啶(PTU)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患者肝功能的影響。方法將112例甲亢患者隨機分為M組和P組,各56例。M組用甲巰咪唑治療,P組用丙硫氧嘧啶治療。比較治療過程中2組患者的肝功能情況。結果P組患者肝損害發(fā)生時間晚于M組,但發(fā)生率高于M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甲巰咪唑比較,丙硫氧嘧啶肝損害發(fā)生較晚,但發(fā)生率較高。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肝功能
原發(fā)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占甲亢的80%~85%[1]。主要有3種治療方法,即抗甲狀腺藥物、131碘治療及手術。其中抗甲狀腺藥物多為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和甲巰咪唑(methimazole,MMI)。選取2014-05—2015-08間我院收治的112例甲亢患者,隨機分組給予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療?,F對治療過程中2組患者的肝功能情況進行比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112例患者均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FT3、FT4檢查確診。男58例,女54例;年齡18~50歲,平均32.2歲。排除肝炎或肝功能異常者。隨機分為M組和P組,各56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M組:口服甲巰咪唑,初始劑量為30 mg/d。根據病情進行監(jiān)測并調整藥物劑量,逐漸減少使用量,直到5~10 mg/d的維持量。P組:口服丙硫氧嘧啶,初始劑量為300 mg/d。根據病情監(jiān)測并調整藥物劑量,待其甲狀腺功能指標好轉后逐步減少使用量,直到50~100 mg/d的維持量。
1.3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1)肝功能:血清總膽紅素(TBIL)、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2)肝損害發(fā)生時間和藥物性肝損傷分級。(3)肝損傷標準:用藥之前肝功能生化檢測正常,用藥之后異常。或用藥前肝功能出現輕度損傷,用藥后情況加重,須住院或者藥物干預治療。
1.4統(tǒng)計學處理數據SPSS15.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選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后肝損傷情況M組發(fā)生的肝損害時間明顯早于P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P組肝損害發(fā)生率明顯高于M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后肝損傷情況比較
2.2 2組治療后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P組導致的肝損害以血清丙氨酸轉氨酶的升高為主,M組導致的肝損害以膽紅素的升高為主,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n(%)]
2.3 2組肝損傷程度比較M組無顯著肝損害患者,有4例亞臨床肝損害患者,2例輕度肝損害患者;P組病例中出現1例顯著肝損害患者,8例亞臨床肝損害患者,2例輕度肝損傷患者。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499,P>0.05)。
抗甲狀腺藥物導致的肝損傷和機體的異質性反應有主要關系[2]?!八幬镏卸尽闭撘彩强辜谞钕偎幐螕p害的機制之一,該理論表明PTU在體內產生的活性代謝產物會導致肝小葉中心壞死,但目前PTU或MMI非間接導致肝毒性的代謝產物還沒有被確定。在甲亢的治療過程中,抗甲狀腺藥物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且治療時間較長。尚未確定由MMI引起的肝損傷發(fā)生率[3],個案觀察是臨床的主要觀察形式[4]。本文結果顯示,M組肝損害發(fā)生率低于P組,說明MMI導致患者發(fā)生肝損害的概率低,與有關報道的結論一致[5]。
我們比較治療后的患者肝損害程度情況,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亞臨床肝損傷為PTU和MMI導致肝功能損害的常見損害程度,但患者多表現為持續(xù)時間較短的輕度肝功能異常,無相應體征和臨床癥狀,并多可自行恢復,不需停用PTU或MMI。但是當患者出現癥狀性肝損害,特別是顯著性肝損害時,則應當停用PTU或MMI,經過護肝和對癥處理之后,大多可以恢復正常。
一項關于MMI引起肝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6],在肝損害的患者中有92.9%的患者發(fā)生在用藥1個月內,以單純ALT升高為主,而PTU出現肝損害時間多在用藥后前2個月內。本文M組和P組肝損害發(fā)生時間分別為(17.8±8.1)d和(36.9±9.4)d,表明服用MMI的患者發(fā)生肝功能受損時間要早于服用PTU者,與該項調查研究結果一致[7]。
總之,MMI出現肝損害時間較早,但是與MMI相比,PTU更為容易發(fā)生肝損害;PTU和MMI所致肝損傷多數為亞臨床肝損害,均以ALT升高為主。在使用這兩種藥物進行治療時,須定期監(jiān)測患者肝功能指標,必要時進行保肝治療。
[1] 韓萍.抗甲狀腺藥物致肝損害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藥師,2010,13(12):1803-1805.
[2] 連小蘭,白耀,戴為信,等.丙基硫氧嘧啶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引起顯著性肝損傷[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4,26(2):172-177.
[3] 三橋知明.抗甲狀腺藥與藥物性肝損害[J].日本醫(yī)學介紹,2006,27(6):271-273.
[4] 韓萍,李文華.抗甲狀腺藥物致肝損害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藥師,2010,13(12):1803-1805.
[5] 施秉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伴抗甲狀腺藥物所致肝損傷的識別與處理[J].中國實用內科學:臨床版,2006,6(9):654-656.
[6] 安子元,徐計秀,徐大毅,等.他巴唑引起肝損害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J].臨床消化病.1995.7(4):163-165.
[7] 梁雁,劉曉,張海燕.325例藥物性肝損傷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物學,2010,27(12):1144-1148.
R581.1
B
1077-8991(2017)06-0057-02
(收稿 201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