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秀
(臨汾市中心醫(yī)院腫瘤科,山西 臨汾 041000)
晚期非小細胞癌的治療進展
孔垂秀
(臨汾市中心醫(yī)院腫瘤科,山西 臨汾 041000)
目的研究探討晚期非小細胞癌治療的最新進展。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癌患者50例作為本次實驗的對象,將所選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多西他賽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培美曲塞聯(lián)合靶向藥物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晚期非小細胞癌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大多數(shù)都起到了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的要顯著,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明顯的比對照組的要少,兩組間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對于肺癌晚期的患者,采取培美曲塞聯(lián)合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療效要比多西他賽的好,而且可以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在今后的臨床晚期非小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
晚期肺癌;治療;最新進展
肺癌是目前臨床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的發(fā)病率每年都呈現(xiàn)出不斷上升的趨勢,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負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還會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極大的精神和經(jīng)濟壓力[1]。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一般情況下,在非小細胞癌被發(fā)現(xiàn)確診的時候,已經(jīng)是晚期,一線治療失敗后,通常情況下會選擇二線進行治療?,F(xiàn)在靶向藥物是治療腫瘤的研究重點,有研究顯示,靶向藥物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延長,幫助患者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2]。為此,選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癌患者50例作為本次實驗的對象,對其使用培美曲塞聯(lián)合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取得了很不錯的治療效果,現(xiàn)把具體結(jié)果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癌患者50例作為本次實驗的對象,將所選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觀察組2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0.3±1.9)歲;觀察組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齡39~71歲,平均年齡(50.1±1.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任何明顯的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晚期非小細胞癌的診斷標準;(2)均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并且是自愿參與此次研究;(3)肝腎功以及各項血常規(guī)檢查指標正常的患者;(4)生存期大于三個月的患者。
排除標準:(1)排除有精神疾病不能進行正常溝通的患者;(2)排除有其它嚴重的合并癥以及各項體征不正常的患者;(3)排除對本次實驗所使用的藥物過敏患者以及以前使用過培美曲塞或者是多系他塞治療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多西他賽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培美曲塞聯(lián)合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多西紫杉醇75 mg/m2靜滴,治療三個星期為一個療程,在用藥當天給予患者口服地塞米松7.5 mg,一天兩次,進行治療前給予患者托烷司瓊,以避免患者出現(xiàn)嘔吐或者是其它的不良反應。觀察組采取培美曲塞聯(lián)合靶向藥物(吉非替尼)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措施如下:培美曲塞500 mg/m2一天,靜脈滴注,三個星期為一個療程,在開始使用前一個星期給予患者口服葉酸,每三個周期給予患者注射維生素B121000 ug,在使用培美曲塞的前一天,以及第二天給予患者口服地塞米松。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癌的研究是現(xiàn)在臨床上討論的熱點,使用最為廣泛,有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吉非替尼的效果較為顯著,治療的安全性極高,可以幫助患者穩(wěn)定病情,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延長患者的生存。
觀察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后,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8.0系統(tǒng)軟件統(tǒng)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的比對照組的要好,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在治療效果上的比較(n,%)
觀察組發(fā)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8.0%,對照組發(fā)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28.0%,兩組發(fā)生率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比較(n,%)
肺癌的發(fā)病率一直在不斷上升,就目前我國醫(yī)療水平發(fā)展的現(xiàn)狀來看,全身化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之一,而一線治療一般療效不是特別好[3]。因此,采取二線治療晚期肺癌,是現(xiàn)在比較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為今后二線治療提供比較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多西他賽是現(xiàn)在二線治療肺癌的標準藥物之一,可以促進患者小管的聚合,形成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微管,抑制其進行游離[4]。培美曲塞是一種多靶點的葉酸拮抗劑,可以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阻止嘧啶和嘌呤的合成,從而抑制了腫瘤細胞的生長,聯(lián)合靶向藥物進行治療,更是可以使得治療效果得到明顯的提高。在靶向治療和化療方面,吉非替尼和多西紫杉醇的治療效果相似度較高,但是吉非替尼的耐受性以及安全性要比多西紫杉醇的要高。目前,新出現(xiàn)的基因變異患者靶向藥物有:威羅非尼[1,2]、達拉非尼[2,3]、達拉非尼+曲美替尼[4],其主要針對BRAF V600E突變;克唑替尼[5-9],其主要針對高水平MET擴增或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卡博替尼[10,11]、凡德他尼[12],其主要針對RE重排;曲妥珠單抗[13](2B類)、阿法替尼[14](2B類),其主要針對HER2突變。培美曲塞自從被美國批準為晚期肺癌的二線主要治療藥物以來,已經(jīng)被廣泛使用到臨床治療上[5]。所以新版的NCCN指南推薦支持進行基因檢測。EGFR和KRAS基因:普遍認為EGFR突變在西方腺癌中占10%,而在亞洲腺癌患者中高達50%,而在不吸煙、女性和非粘液癌患者中的EGFR突變率更高。KRAS突變在非亞裔、吸煙和粘液腺癌中最常見。最常見的EGFR突變導致21外顯子(L858R)第858位氨基酸的亮氨酸取代了精氨酸和19外顯子框架內(nèi)缺失。突變在貼壁生長模式(原細支氣管肺泡癌)的非黏液性肺腺癌和乳頭狀(和/或微乳頭狀)肺腺癌中更常見。KRAS突變與對EGFR TKI治療原發(fā)性耐藥有關。獲得性耐藥與EGFR激酶結(jié)構(gòu)域內(nèi)的第二位點突變(如T790M)、另一種激酶擴增(如MET)、非小細胞肺癌組織學轉(zhuǎn)化為小細胞肺癌以及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EMT)有關。ALK:(ALK)基因重排是ALK和各伴侶基因之間的融合,包括棘皮動物微管結(jié)合蛋白4(EML4)。ALK融合已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個亞型中識別出來,代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個獨特亞型,ALK抑制劑對其可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策略。大多數(shù)情況下,ALK重排和EGFR突變是互相排斥的。 但在ALK非小細胞肺癌最常出現(xiàn)在一個獨特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亞組中,同時伴有許多共同臨床特征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能存在EGFR突變。目前檢測ALK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方法是熒光原位雜交(FISH)。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靶點是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或其配體——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PD-1表達于T細胞,并調(diào)節(jié)外周組織中T細胞的活化。PD-1有兩個配體,PD-L1(也稱為B7-H1或CD274)和PD-L2(B7-DC或CD273)。這些配體廣泛表達于各種免疫效應細胞、抗原呈遞細胞和腫瘤細胞。腫瘤細胞上的PD-L1配體與PD-1結(jié)合并激活,產(chǎn)生一系列的細胞間作用,引起T細胞失活并降低增殖。在非小細胞肺癌中治療的重點是用抗PDL1或PD-1的單克隆抗體阻斷PD-1與腫瘤細胞和免疫效應細胞的配體PD-L1之間的相互作用??筆D-L1免疫組化可能是一個用于選擇更可能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答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物標志物,但是開發(fā)的各種療法,每一種都使用不同的抗PD-L1 IHC檢測,加劇了病理學家和腫瘤學家的困擾。PD-L1檢測結(jié)果陽性的定義取決于使用的生物標記法。PD-L1表達水平≥50%為陽性檢測結(jié)果。ROS1:盡管ROS1是一個獨特的受體酪氨酸激酶,但是ROS1與ALK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在激酶結(jié)構(gòu)域中約50%,在ATP結(jié)合位點中約75%)。大多數(shù)ROS1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對第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應答;然而,某些其他ALK抑制劑如艾樂替尼對ROS1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似乎無效。1%~2%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在ROS1基因重排。與ALK重排檢測相似,ROS1也用FISH檢測。
一線治療主要還是以兩藥聯(lián)合進行治療,其中鉑類藥物為聯(lián)合治療的基礎藥。NCCN指南推薦若一線化療檢測出EGFR突變,則臨床用藥推薦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吉非替尼。如果病情進展,則進行考慮進行EGFR耐藥性檢測T790M檢測,T790M檢測陽性,推薦用藥奧希替尼。若一線化療檢測出ALK基因重排陽性,推薦臨床用藥克唑替尼(1類推薦)。若一線化療檢測PD-L1表達水平≥50%為陽性,推薦臨床用藥派姆單抗。若一線化療檢測出ROS1基因重排陽性,推薦臨床用藥克唑替尼(2A推薦)。本次實驗的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的比對照組的要好,觀察組發(fā)生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23.4%,兩組發(fā)生率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培美曲塞聯(lián)合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對于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綜上所述,對于肺癌晚期的患者,采取培美曲塞來聯(lián)合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療效要比多西他賽的好,而且可以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在今后的臨床晚期非小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
[1] 翟浩然,鐘文昭.ASCO2015局晚期肺癌治療進展[J].浙江醫(yī)學,2015,37(18):1490-1492.
[2] 包 晨,楊 冬.COPD合并肺癌的發(fā)病機制與治療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16,36(8):607-611.
[3] 姚舒洋,支修益.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EGFR-TKI的治療進展[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7(6):773-776.
[4] 黃萍萍,趙大海.肺癌的免疫治療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17,37(8):625-629.
[5] 苗 欣,韓一平.肺癌引起的惡性胸腔積液的研究和治療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16,36(15):1170-1174.
[6] 趙 軍.肺癌靶向治療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7):514-517.
[7] 劉 斌,秦建文,周靜敏,等.復發(fā)性小細胞肺癌治療進展[J].中國肺癌雜志,2017,20(3):192-198.
[8] 黎小龍.EGFR-TKIs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耐藥后的治療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6,45(34):4860-4863.
[9] 尚聰聰,張 力.肺癌新靶向治療進展[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7,56(6):447-449.
[10] 劉成武,劉倫旭.肺癌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胸部外科電子雜志,2016,3(2):65-69.
[11] Felip E,Gridelli C,Baas P et al.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onsensus on pathology and molecular tests, first-line,second-line,and third-line therapy: 1st ESMO Consensus Conference in Lung Cancer;Lugano 2010.[J].Annals of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2011,22(7):1507-1519.
[12] Gridelli C,Butts C,Ciardiello F et al.An international,mu lticenter,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first-line erlotinib followed by second-line cisplatin/gemcitabine versus first line cisplatin/gemcitabine followed by second-line erlotinib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rationale and protocol dynamics of the TORCH trial.[J].Clinical lung cancer,2008,9(4):235-238.
R734.2
B
ISSN.2095-8242.2017.066.12883.03
孔垂秀,女,(1987-),碩士,醫(yī)師,研究方向:實體瘤診治
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