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英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yī)院檢驗科,青海 西寧 810001)
2015年本院送檢標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分析
郭小英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yī)院檢驗科,青海 西寧 810001)
目的 了解本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情況,為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送檢各類標本,進行細菌分離鑒定和藥敏試驗,分析分離病原菌種類、來源科室、來源標本類型、各類標本分離病原菌及各類病原菌耐藥情況。結果 分離病原菌以大腸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主要來源于臨床呼吸科、臨床普外科、重癥醫(yī)學科;肺炎鏈球菌對四環(huán)素、復方新諾明、紅霉素的耐藥率均超過75%;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產(chǎn)酸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陰溝腸桿菌對頭孢唑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屎腸球菌對青霉素G、紅霉素的耐藥率均超過50%。結論 我院病原菌耐藥較為嚴重,臨床應結合藥敏試驗,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同時還需加強監(jiān)管,以降低細菌耐藥性。
病原菌;臨床分布;耐藥性
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細菌能夠快速突變,導致廣譜抗生素對感染性疾病的療效減弱甚至無效[1-2],出現(xiàn)細菌耐藥甚至多重耐藥。細菌耐藥性的出現(xiàn)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了困難,嚴重威脅人類健康[3]。加強對病原菌分布情況及其耐藥性的監(jiān)測,對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避免經(jīng)驗用藥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較多三級醫(yī)院開展建立的細菌耐藥監(jiān)測已取得了重要進展[4],為了解本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特點,我院檢驗科接收的臨床各類標本分離的病原菌進行了鑒定分析和藥敏實驗檢測,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2015年12月住院、門診、急診患者送檢驗科檢查的各類標本,標本來自于血液、痰液、尿液、膿腫、糞便、傷口拭子、骨髓、咽拭子、陰道拭子等。
BD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VITRK2 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儀。
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5]進行病原菌分離。血液標本置于血培養(yǎng)瓶后放在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中培養(yǎng),若發(fā)現(xiàn)病原菌則將其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尿液、糞便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其他所有標本均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巧克力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然后置于細菌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發(fā)現(xiàn)可疑菌后進行分純培養(yǎng),培養(yǎng)48 h后進行病原菌鑒定及藥敏實驗。
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NET 5.6軟件分析,結果判定為最新版CLSI。
2015年度全院送檢標本共分離病原菌1791株,統(tǒng)計分析顯示,分離株數(shù)位于前9位的病原菌種類是:大腸埃希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腸球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鏈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如圖1所示。
圖1 全院送檢標本分離病原菌種類
統(tǒng)計2015年度全院病原菌的分離情況顯示,分離病原菌株數(shù)位于前9位的科室是:臨床呼吸科,臨床普外科,重癥醫(yī)學科、臨床血液科,臨床腎病科,臨床感染消化科,臨床新生兒科,臨床心血管科,臨床神經(jīng)科。如圖2所示。
圖2 全院送檢標本分離病原菌來源科室情況
統(tǒng)計2015年度全院送檢標本分離病原菌的情況顯示,分離病原菌株數(shù)位于前5位的標本是:血液標本,痰標本,尿液標本,膿腫標本,糞便標本,如圖3所示。
圖3 全院分離病原菌來源標本情況
藥敏檢測結果顯示,各革蘭氏陰性病原菌中,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復方新諾明、頭孢唑林、哌拉西林、頭孢曲松、頭孢呋辛、頭孢呋辛酯、慶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超過50%,應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頭孢呋辛和頭孢呋辛酯的耐藥性大于50%。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唑林、呋喃妥因和頭孢替坦的耐藥率均超過75%。產(chǎn)酸克雷伯菌的耐藥性不強,耐藥率大于30%的只有氨芐西林。陰溝腸桿菌只對頭孢唑林的耐藥性大于75%。
各革蘭氏陽性病原菌中,人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較強的耐藥性,對青霉素G、紅霉素、苯唑西林、復方新諾明、克林霉素的的耐藥率均超過75%。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的耐藥性超過75%,對紅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藥性均超過50%。屎腸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較強,耐藥率超過75%的有青霉素G、氨芐西林、紅霉素、四環(huán)素和環(huán)丙沙星,另外呋喃妥因的中介度較高,存在潛在發(fā)生耐藥的可能,因值得關注。肺炎鏈球菌對四環(huán)素、復方新諾明、紅霉素的耐藥性均超過75%。
由藥敏實驗結果可知同種抗菌藥物對不同病原菌的殺傷效果差異較大。因此,臨床醫(yī)生應掌握病原菌的分布情況,了解不同菌種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根據(jù)耐藥檢測結果選擇合理有效的藥物治療相關菌種感染的疾病,以免不合理使用藥物引起的細菌多重耐藥。加強醫(yī)院抗菌藥物的應用管理,提高臨床各類標本送檢率,增強醫(yī)務人員了解醫(yī)院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情況的意識,對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重要的意義,針對不同時間、不同地區(qū)的病原菌耐藥情況監(jiān)測及分析是我們需要更進一步跟進研究的內(nèi)容。
[1] 阮 洪,劉 明,周曾同.基礎護理項目成本核算分析[J].中國衛(wèi)生資源,2000,(04):185-187.
[2] 宋倩倩,汪群英.口腔黏膜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檢測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03):419-421.
[3] 葉應嫵.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R969.3
B
ISSN.2095-8242.2017.068.13405.0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