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奴爾·肉孜
【摘要】在新課程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有著新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更加新穎的教學課堂,增加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理解記憶生物知識。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對于高中生物課堂的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課程改背景;高中生物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44-01
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模式有著一定的教學效果,當然也存在著一定的教學局限性,課堂模式相對死板,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意愿,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就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知識獲取途徑,提升他們的學習層次,保證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一、案例分析
案例內(nèi)容:伴性遺傳
知識介紹:伴性遺傳是遺傳物質(zhì)章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了解遺傳物質(zhì)的基礎、基因的表達形式以及遺傳定律。分析生物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生物知識內(nèi)容。
對相關知識介紹完畢后,延伸教學課堂,為學生介紹伴性遺傳的后續(xù)內(nèi)容“人類遺傳病”,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探究教學方式,歸納總結(jié)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推理論證演繹能力,了解遺傳病的發(fā)病概率。
教學分析:本課時的教學時間較短,在教學過程中會將知識點中的理論構(gòu)架進行介紹,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思維為主,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好的推理演繹知識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相關規(guī)則指出,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我通過對“伴性基因”的教學,研究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伴性遺傳基因的基本知識,通過所學知識對相關問題進行推理論證。研究生物問題,探究學習方法。
拋錨式教學:采用拋錨式教學的教育方式,插入實質(zhì)的教學案例,讓學生擁有真實的學習體驗,讓教師直觀的敘述生物知識內(nèi)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拋錨式教學教學理論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環(huán)境的認知,對知識理論進行彈性理解分析,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生物學習技巧。學生在小組探討過程中進行頭腦風暴,建立新式的解題途徑。
教學問題:在生物教學課堂上引入問題,讓學生進行學習探索。引入活動。人類有多少條染色體,分為哪兩種?已學知識為鋪墊:生物的性別決定和染色體;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上;白化病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
二、高中生物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進行模式
1.建立清晰的教學層次
對高中生物課堂進行層次劃分、保證教學差異性、讓每位同學發(fā)揮自己的學習個性特點。在進行生物教學過程中,保證師生關系的融洽,建立愉悅的生物課堂,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彈性管理,保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水平。[3]
對教學層次進行劃分時,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保證對學生的尊重。然后對教學大綱進行層次劃分,設計差異性的教學計劃。在探究層次目標時,需要對教學深度進行判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師需要建立教學目標,讓學生按照目標軌跡完成學習任務。層次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團隊精神。
2.教學探究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逐漸深入,新的教學模式深入人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學習效率。以獨立學習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參照周圍的生活,擁有自由表達空間,在學習時也可以對問題提出疑問假設,以嶄新的視角去看待生物課程。探究小組合作模式,保證實質(zhì)的合作效果。需要根據(jù)以下原則對合作活動內(nèi)容進行探究。(1)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特點。(2)保證教學的互動性,煥發(fā)出生物課堂的生機和活力。(3)讓學生探索思考空間,保證自主學習能力。[1]
3.情景導入
在教學過程中,導入教學情境。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建立有效的生物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得到進步。例如對“光合作用”進行教學時,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思維,首先由教師提出問題“植物會呼吸嗎?”大多數(shù)學生都知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會產(chǎn)生氧氣,但是植物在夜晚的時候也會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1]這一理論在生活中可以被應用,例如臥室中夜晚不宜放置植物。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研究討論各項生物知識理論,小組之間共同完成生物學習任務。對相關理論含義的理解也變得更加深刻。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模式做出分析,評定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效果,引導學生對教學知識內(nèi)容進行自主評定,清晰學習目標,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
4.教學歸納
在生物實踐課程即將結(jié)束時,教師需要進行教學總結(jié),了解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果,對學習效果好的小組進行肯定,對學習效果稍差的小組進行問題分析,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缺點,彌補學習漏洞。
5.合作時機的控制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需要很好的控制合作時機。提升生物課堂的合作教學價值。在對合作小組進行劃分時,需要讓學生彼此之間取長補短。提升自我合作意識,讓學生討論生物課程中的學習難點。[2]
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給予學生更廣闊的思考空間。不同學生的學習思維出現(xiàn)交錯時,它們就會產(chǎn)生新的學習印象。思路得到開闊的同時,學習熱情也會顯著體升。
學生在學習生物時,一定會出現(xiàn)意見不統(tǒng)一的學習狀況。經(jīng)過合作后,會經(jīng)歷爭辯、判定等學習過程中,最終找到正確答案,統(tǒng)一意見。這樣他們對生物知識點的記憶印象自然得到加深。
多樣化的答案,學生研究生物問題時,也會經(jīng)歷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3]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很負責的了解生物內(nèi)容,在活動中學會分工合作,培養(yǎng)自身的團結(jié)意識和集體互助意識,促使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結(jié)束語
高中生物知識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應用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更好的應用學習方法,讓他們對生物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模式之一,它的應用為生物教學提供了更好的便利。
參考文獻
[1]田璐.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陳佳.自主—合作學習在農(nóng)村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3]向繼勝.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03):267-268.endprint